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时混账 > 第十九章:盐铁官营

唐时混账 第十九章:盐铁官营

作者:晏七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4:17:30 来源:笔趣阁

李恽憋了半天才憋出个名字:“闷倒驴”。

张公瑾也是无语了,这叫个什么狗屁名字啊,合着老夫是驴是吧。“郯王啊,这酒确实是好酒,只是这个名;还是再想个好听的名字吧,兴许好卖些。”

嗯,知道,包装嘛,懂,可是李恽脑袋却突然卡了壳,那么多的好名字都想不起了;茅台、五粮液、二锅头,好像不太应景;风花醉,好像有点娘们唧唧的,这么烈的酒适合爷们喝,叫这个名字糟践了;李恽一时想不出,不住的挠头,急的在那直拉磨。

张公瑾看的直笑,不如就叫“长安醉”吧,李恽这才如梦方醒,这个名李恽很满意。看看人张公瑾,真可谓是能文能武,长得帅还年轻,身居高位还没正妻,起个名字都比李恽起的好。李恽都很想活成这样。

“还有啊,郯王,铁是官营的,民间不得私下买卖,盐却不是。盐的税收都不是专税,和其他东西一样收市税。”

这下轮到李恽吃惊了,唐朝这么厉害啊;自己老记得封建时代盐铁官营,演义小说里还说程咬金是私盐贩子呢。

那我这是要发啊,李恽双眼都在发光;盐啊,这玩意得多大的利润,这个年代还没人去晒盐呢,主要是吃青盐,那玩意还有毒呢,后世都是直到蒙元时期才开始在海边晒海盐的。老天爷给我关上了一扇窗,但是这就是又给我打开了一扇门啊,还是中门,谁说文科男就不能发财的。

张公瑾很诧异的看着眼前双眼放绿光的小子,心说这小子能制这么好的酒,难道还真能有制盐的法子。

拉住了有点癫狂的李恽,张公瑾需要问个明白:“郯王真有制盐之法?”

当然有了,张公可有兴趣啊,有兴趣的话,咋们一起弄咋样,我算你一额半成利。

略一沉吟,暗想道:这么小气啊,还半成利。不过张公瑾很快就理清了思绪,仔细的分析出了这里面的要害关系。

“小子,酿酒和你说的那个糖我是愿意加入进来的,盐却是不行啊,你要真有制盐秘方,我也不便加入。”

李恽听罢,一开始很少疑惑,这么大的利,这些人真能忍的住,这还是勋贵吗,这风格转换的有点快啊,我都快跟不上了。

张公瑾见李恽迷惑的样子,也是无奈,这个七王爷,听说病后很多东西都记不得了,这里面的厉害关系还是有点拎不清啊:“盐利之大,不是我不动心,而是这利太大,不能动心啊。”

李恽瞬间恍然大悟,不是张公瑾不愿意加入,而是他也知道,加入了最终也只是一场空。终归李恽是救过他,这才愿意出言提示一下。就算李恽真的晒出盐了,估计也得是太极宫的老大得利,到时候甚至可以直接收国。任何人拿到这个东西都是烫手的,不然你意欲何为,造反?

但是李恽不打算就这样放手,终归是要去试试的,就算大头全被太极宫的拿走,自己喝点汤也是不错的,有盐才能有味。李恽甚至很奸商的想:就算啥都没有,总能拿来换点东西吧。

张公瑾很愿意加入酒和糖的生意,甚至对李恽的镜子也很感兴趣,虽然目前李恽的镜子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有人知道,但是照这样看来勋贵的消息渠道确实很广。但是李恽很怕这个镜子,制作太危险了,要是把自己给毒死了多划不来,虽然张公瑾一再保证这个镜子可以比酒还得利更丰,李恽答应了送张公瑾一面镜子,但是并不想成批量制作,目前这些东西够了,等到自己想弄的时候再说。我是个王爷,干那种事太危险了,下次自己说不定就直接烧玻璃了。

张公瑾很是爽性的命人回去拉了一千贯钱来入伙,占一成。对于这个占比,李恽本来还想再给张公瑾谈谈的,怕人嫌少,结果人家压根没在意就直接去拉钱了。

李恽留张公瑾吃了午饭,酒自然是不敢让他再喝了,但是对李恽家的炒菜很是喜欢,累得厨娘加班了好几趟。李恽也很纳闷:这个时代的人吃饭都这样吗?程处嗣那个牲口也是,一只鸡烤出来,这边李恽一个鸡腿还没啃完,他那边已经在拍第二只鸡的泥了。这个张公瑾也是,吃个炒菜差点没张开大嘴直接往里倒。

走的时候还顺走了李恽家好几口锅,得亏是打得多。

张公瑾走了之后,李恽小发了一会呆,然后叫来了王福:“福叔啊,你看,咋们这宅子算是起来了,我又打算建作坊,但是咋们这怎么说也三五十口子人,是不是屯点粮食啊,我们的地明年秋才能有产出呢。”

顿了一下,李恽继续说道:“这样吧福叔,你去买些谷和麦回来,不要买现成的米和面,舂出来的麸糠这些我们有用,既可以喂猪还可以酿酒。其他的你看着买,高粱米、黍米这些。还有咋们制糖需要霜糖,多买些,我准备开始做红糖。多带些钱,尽可能的多买,皇帝和太子给的一千多贯你全带上,都花了。没事,张公瑾跟着还要拉一千贯过来。”

王福不能理解李恽的行为,但是这次反正不用自家掏钱,而且听说张公瑾入伙了王福也很是高兴;马上就开始安排着人手套车。除留下厨娘夫妇看家外,其余的人全被王福带走了,就连魏家村的青壮都带上了三四十号,自家的两头牛也被王福安排人一并赶了去。

至于的吗这么大阵仗,李恽是不知道这个年代的购买力,不清楚一千余贯能买些什么东西。贞观年民间田多人少,米价就极其的贱,一斗米只卖五文钱,通常一贯钱一千文,啊!就是说可以买两百斗米,十斗为一石,即是二十石,唐代的一石相当于后世的五十九公斤。粗算一贯钱光买米就得一吨多,何况李恽还不是买的米和面,买的是谷子和麦。这一千多贯······

果然,晚上的时候王福浩浩荡荡的带着一大波人回来的时候,每个人看样式负载都不轻,这还是有两头牛和套了好几辆大车的情况下,不过这时代的人负重能力确实很强。而且据王福说只拉回了一小部分,大家伙还得拉好几天才行。

反应过来的李恽终于有点小后悔了,自己脱离了老百姓就拍脑门干出这事了;太祖有言:只有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自己还是农家子弟出身呢,居然犯这种错误;那么多粮食,吃到猴年马月去,就算是酿酒得酿多少啊,一千多吨啊。可惜这个时代没有鞭炮,不然长安的米商肯定在放鞭炮庆祝来了这么个冤大头。

李恽只能硬着头皮给王福说:“没事,你们慢慢拉,厨娘你们多弄点好吃的,大家伙都累着了,”然后假装潇洒的转身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