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时混账 > 第二十五章:旱情来了

唐时混账 第二十五章:旱情来了

作者:晏七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4:17:30 来源:笔趣阁

作坊走入了正轨,李恽家的其他人也开始了忙碌的春耕;耕地,平整,下种,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工具的改进使得效率加快了不少,去年冬天种过一茬白菜,地力也不至于太差。随后,或许是李恽的酒和糖起了点作用,皇帝下旨将李恽的护卫从皇宫派到了李恽的宅邸,连同李恽的仪仗已被指派了过来,常时也被要求常驻以协助李恽进行学习,同时还赏赐了四匹马。

就在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王福却报告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去年入冬以来就只下了一场雪,还不大,到目前为止还没下过一滴雨,目前渭河的水位较低,春耕的灌溉估计很成问题。

李恽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这会长安的植被还不错,远不似后来的那般景象;水源也充足,八水绕长安呢;再者贞观初年才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旱,那有那么倒霉又来一场。李恽的重心完全放在了作坊上,在二月中旬的时候,由于酿出的酒达到了上千斤而导致没有足够的罐子,不得已之下,李恽准备带着王福和常时去城里转转。按李恽的设想是准备直接收购个类似的作坊来,最好连人带东西一起弄进自己的作坊。

这种东西不需要太高的手艺,李恽又没打算烧青花瓷,只打算烧那种结实点的;但是之前张公瑾的建议确实也很重要,任何时代的人对美都是没有抗拒力的,弄得傻大黑粗的自己看着都烦,那些买的人就更不要说了;何况李恽是准备拿这些酒去坑蛮子的,包装的漂亮一点让那些蛮子一看就知道是来自中原大城市的高级货,直接就给亮瞎眼,还能多坑些牛羊呢。

这个时代的瓷器多为青瓷和白瓷,李恽想要的青花色都没有,彩色的倒是有,唐三彩你要不要?常时这货这会居然说他家就有专门烧瓷器的,但是手艺一般;对着李恽有点无良的笑容,常时很是无奈,这位大爷是准备强取豪夺吗?

强取豪夺是不可能的,李恽好歹是个王爷呢,要的是以德服人,在砸出了两百贯钱和五十斤酒后,常时家的瓷器烧制作坊就连人带东西全都姓了李,而且要求在五天内整体搬迁到魏家村。喝到好酒的常时下午就回去把身契全都带来交给了王福,也有**个人的样子,也不知道这些人的产量能不能赶得上;因为只会烧白瓷就全部烧白瓷,李恽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尽量烧的漂亮点,尤其是结实些。

到二月底,瓷器作坊完全搬迁并开始投产,酒的产量已达到了三千斤。三月初,去年订的高粱终于到了,历时三个月到了两万余斤。李恽根据前一个月的产量制定了一个初步的生产计划,开始正式的大规模投产,按估算,年产量会达到五万余斤;为了方便计算,李恽让木匠给打了一个算盘,没有计算器,这个东西算是这个年代的电脑了;李恽正在那一点一点的算的时候,王福和魏进一同前来,原来到了这般时候,天上仍然滴雨未降,村民已经在开始挑水浇地了,而且李恽的水田已经基本上干涸了,流经村里的那条河的水流已正在减小。

神经大条的李恽还是没放在心上,直到三月底,酒的产量达到一万两千余斤,糖的产量也达到了三千斤。糖是没办法,原料就那么多,只能做好计划按计划来,多了原料就没有了,看来得提前下订,年底的时候好多进些;但是李恽仍然很高兴,连忙叫王福常时等人一起庆祝下,把魏进也叫了过来;结果被叫过来喝酒的魏进一脸愁色,这么好的酒也喝的没滋没味的样子。正要安慰一番,突然脑子里一道光闪过,劈的李恽一愣,我去,忽略了啊,马上就四月了,这特么不是后代,这是唐朝啊,没有阳历的,四月就是农历四月,自己这段时间忙作坊的事,日子都过糊涂了,自己还按着以前的方法记日子呢。王福来提醒了两次居然都没醒悟过来,清明都过了还是没下雨,难怪魏进那么着急。

常时也说:“往年这个时候也该下雨了,就算下的少的年份,清明前后也该有一场雨的,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贞观初年”。贞观初年可是大旱,而且是整个关中大旱。魏进对那次也是心有余悸,几乎整个村子都绝收,李恽门前的那条河都干了;好在是天子脚下,靠着朝廷救济全村人才没有饿死人,但是那一年过得也很是艰苦。

李恽想了想,还好自己没拿粮食酿酒。而且因为自己的脱离群众,备的粮食还不少,接济这个村子甚至给全村人发粮食都能做到;但是如果再有一个月不下雨的话,肯定又会有大面积范围的农田歉收甚至绝收,影响恐怕会再次波及整个关中,到时候就算自己那些粮食全拿出来也不顶事。

李恽想看看趁目前能不能开展生产自救,前世的经验就是这样的,不等不靠。老天爷真要不下雨,到时候皇帝出来祈雨都顶不上事,自己以前老家人还上山烧龙背呢。

四人在村里转了一圈,很多村民都在从河里挑水灌溉自己的稼禾,而这条河的水位明显的比以前低出了不少。李恽让王福去把作坊的所有东西都停了,有一个算一个,除了喊不动的卫兵,五六十号全带过来;趁着还有水流,得先蓄水啊。李恽就要求沿着河边,每隔一百丈就开挖一个方圆五丈的大坑,要至少两人深,尽量的做到不渗水;李恽的地挨着河边,就先从自家的地开始挖,挖好后从河里引水进去蓄起来。

魏进见状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赶忙也去招呼村民也一起来挖蓄水池。这个时代土地不值钱,没有收成才是麻烦事。没有化肥的年代农作物的收成很大程度看天,三年丰而蓄一年粮。有化肥你种一年吃三年还吃不完。

这条河流都这样了,李恽很想去看看渭河的情况。自己所在的魏家村离得不太远,到时候情况真严重了看能不能建条引水渠从渭河引水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