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时混账 > 第二十七章:引水灌溉

唐时混账 第二十七章:引水灌溉

作者:晏七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4:17:30 来源:笔趣阁

四月十五,天上仍然没下雨。李恽的生产自救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水渠的修建进度很慢,倒不是这些人偷懒,而是李恽自己给忘了,他们的工具极其落后。轴承打造好的第二天李恽无聊跑去看才发现问题,这些人居然还有使用木掀木叉的,这得弄到猴年马月去啊。看来短时间内自己的四轮车坐不成了,回去赶紧让铁匠父子给打了批铲子,李恽还特别画了图要打那种尖头的。有了这批工具那些人的挖掘进度才加快了。

水车是早就做好了,渭河里的用来固定的木桩也打进去了,两个梯形木桩弄的很稳固;零件李恽安排人送过去后并没有安装,王平说了半天不到就能装起来,因为水渠没挖好李恽也只能干等着。四月十八,韩宁回来了,并带来了水渠今天就可以挖通的消息;常时也前后脚回来了,蓄水池也挖好了,魏家村本就不大,几十号人挖了半个月也就完工了。鉴于大家都累着了,酿酒的人被李恽给先放了假,先休息半个月再说,目前酿酒的风险太大,容易给人盯上;制糖的也被放了三天假修整,只是种地的可能还得再坚持几天,水就要来了,得先灌溉,地里已经开始有禾苗在枯萎干死了,还得补种。

第二天一大早,李恽带着王福常时和韩宁,连同一大帮子木匠,赶往渭河边准备架设水车取水。刚到就发现有几个衙役模样的人在那里,旁边还站着个身穿绯色官服的人,不知是个什么来头。就看这个颜色也不会是个大官,李恽直接来了一句:“滚一边去,别挡着道。”然后就让王平等人开始组装,也不知道加装了轴承的水车速度有多快。

可能是李恽那句话太伤人了,这个绯色官袍的小官居然跑来阻拦,还振振有词的说旱情如火,这样巨大的水车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岂不是乱来吗;李恽很不想解释,但是这人这个时候能来视察渭河,可见是真在想办法,不像是个坏官;“你是何人?”

“本官乃是京兆少尹胡康年,却不知你是何人?”

看来李恽还是混的失败啊,偌大的京兆府竟然没自己的名声,京兆府的官居然不认识自己,还是说这厮没在大殿上见过自己,或者是自己太低调了;“本王乃是李恽,再说最后一遍,滚一边去。”

一听是个王爷,胡康年赶紧行礼,趁机再进言:“郯王,这个水车虽然能提些水上来,但是需要多人轮番不停的作业,用处实在不大啊。”李恽很想让韩宁把这人扔渭河里去,但是人家毕竟是出于好心,也只能再解释一句:“本王这个水车不用人力,休得多言,且看着吧,再多言我把你丢渭河里去。”

不去理会站在旁边生闷气的胡康年,李恽指挥着架设水车。王平等人先是架好了引水的槽,这玩意是木头做的,中间挖了一条槽,由于水车会架在差不多河的中心,这样的水槽架设了三段,一段比一段矮,这样分级伸到了河边挖好的水渠上方,方便水直接引入。水车的安装是个麻烦事,因为是靠水流来冲击水车的取水木箱背面来产生动力,所以不能一下子放进去,在梯形木架子上临时搭了个架子,往上抬了四五尺的样子,完全装好了再往下放。

在旁边指挥的李恽看的心里很是担心,直到水车完全放下去李恽才长呼出一口气。水流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得水车马上就转动了起来,水流也被水车很快的提了起来,倒进了提前准备好的木槽里;王平等人还在那调整轴承和水槽的位置,结果因为这玩意加了轴承的缘故,水车速度极快,木槽里的水都溢了出来,有个木匠给吓了一跳,差点没栽河里去。

旁边的刚刚开始的欢呼马上就变成了惊呼。我去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水流的速度都快赶上抽水机了,王平马上带人又给原来的木槽支柱加固,顺便在旁边又加了两道木槽,汩汩的水流流进沟渠的时候,两个村的人都在拍手大笑,旁边的胡康年却是直接懵逼了,这也行?这也太秀了吧。

两个里正带着村民在那继续的弄一下水渠,因为水流足够大,有些地方需要调整一下,有些地方需要开口子放水,两个村的人倒是在商商量量的来,有了水就好办了啊。

太阳很大,李恽找了个树荫和胡康年坐着说话:“胡少尹,你看本王的这个水车如何,可需要人力啊?”胡康年到这会都还有懵,对啊,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样省却多少人力啊,贞观初年那场大旱,要是有这般物什,何至于那么艰难呢。

“郯王此物,实在是巧夺天工,有了此物,想来今年这场大旱定能缓解不少,还望郯王不吝赐教,下官定将此物上报陛下给郯王请功。”

“请功啥的就算了吧,见皇帝最麻烦了,他不想见我,我也怕见他,你有这个心的话,折现吧,本王觉得这样最能体现你为民请命的心意了”

胡康年一口气卡住了在那不住的咳嗽,堂堂一个王爷当面跟他提钱让他实在不知道怎么接,他也没钱给李恽。至于说不想见皇帝嘛,前段时间这位王爷据说差点死了······宫廷里水太深,自己只能假装没听见。

李恽见胡康年不接茬,估计自己也是找这位要不到钱的了,专利费啊,你们咋这么落后呢,下次先藏起来,不给你们看,给了钱再给看。吩咐王平给胡康年打了一个半人高左右的水车模型,让他带去表功,鉴于胡康年没给专利费,轴承的事李恽也就假装忘记了。

胡康年急急忙忙的命人抬着水车走了,大早上的见识这个东西的神奇后,他很想赶紧去跟京兆尹说明,眼下虽然还五月不到,但是旱情已然比较严重了,这个时候用这个水车引水的话,还有的救。但是做这个东西得朝廷出面,自己一个少尹还不够看。

京兆尹孙伏伽,唐朝第一位状元,或者说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正三品的职衔啊,在听明白了胡康年近乎口齿不清的汇报后,好长一会才理清思绪;在看了带回来的模型后,到底是能考上状元的人,很快就看明白了,带着胡康年就去了太极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