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时混账 > 第三三六章:读书人的事

唐时混账 第三三六章:读书人的事

作者:晏七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4:17:30 来源:笔趣阁

李恽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文盲的问题。前世的时候李恽从来都没想过这个,哪怕是生在大西南的山区,李恽也没有想过大部分人不识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因为那个时代的领导层,为了普及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九年义务教育这些,包括简化字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们快速的记住这些字,并且能快速的书写。

这就帮助了大量的人脱离了文盲这个范畴,哪怕是农村那些七八十岁的人都是能识得几个字的。而在李恽成长的那个年代,文盲率已经很低了,九年义务教育没走完的都算是文盲的话,整个国家的文盲也不过是占比百分之几的人群。大量的经受过各个层级教育的人,仅仅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把一个国家给建设成了‘大流氓’。

国家对于教育是强制性的,立了法的,而且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了,那个时代的国家更注重理工科一些,文科生却是狗屎不如的,狗屎还能肥田呢。

但是这个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的书属于他妈的圣人之言,不可轻传!李恽对此很是不屑一顾,说的好像谁稀罕一样,但是自己偏偏还是个文科生,弄不出理科生的三酸两碱那些,只能将就这些学说,起码可以先解决识字的问题。因为就算是这样,这些读过书的人,哪怕是识得几个字的,也比那些纯粹的文盲要好上太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李恽教这些外祖送过来的人,从头到尾花了七八天时间,就这李恽都还嫌多了。可是这些人在最后结业测试的时候却是每个人都能上手做事了,而且都还做的不差。但是同样是汉人,三州送来的那些做工的人又是另外一个样了。先是造船厂里被李恽强行给韩宁塞过去了近万人,可是就是李恽给的任务如此的多和紧急,韩宁还是给剔除了一半以上的人。就是因为这些人做简单的流水线都做不来,更不要说做其他的了。

这些人做不得工,李恽也只能派发给常时,但是常时也是说了的,哪怕是种地也是要有脑子才行的,这些人过去多半也就只能是个纯粹的力巴。好在李恽现在弄的有耕地和盐场,不至于让这些人缺了这口吃的,换个人领着的话,就只能像李恽来之前的那样,又穷又饿且不得翻身。

后世常见的一条标语是要想富先修路,但是那是在基础教育已经完成了的情况下,才会提出这样的口号。目前的李恽是不适合喊这样的口号的,只能是先读书,但凡是识得几个字也不至于穷成这幅逼样。

好在那些被发配过来的夫子,在经过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已经很像是个人了。现在在学堂里授课的时候,虽然教授的依然是李恽十分不喜的那些所谓圣人学说,但是至少他们至少是在认真的教授了。

见到这些人这么乖,李恽也不好再去找由头收拾他们,文科生就是这样的,滑里滑头的。但是不捣乱,帮帮忙还是可以的嘛,比如说给弄些书出来。

印刷术不是什么天顶星科技,这个时代就有的,对,唐朝也是有印刷术的。只是不是活字印刷,而是雕版印刷。就是一整个版面全部雕刻在一张木板上,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一下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这种印刷的方式也是能用,但是不方便。你要是雕个论语也就一万来字,刻板也就刻个三四十板也就够用了。但是你要是印个史记呢,五十多万字,光是雕版你都的雕到什么时候去了。所以还是得升级一下,用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用的活字是宋代毕昇弄出来的泥活字,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李恽比对过后,也比较认可这种方式,随即决定就采用这种印刷方式了。说干就干,李恽当即找来了黄升和韩宁一起,反正现在船厂有巫继承盯着的,韩宁也很是清闲,这让李恽十分的忌妒,本大爷都这么忙你还敢这么闲,不给你添点堵怎么对得起你呢?

首先是找土,必须是那种很细的黏土,做成许多方块,刻上反字,一字一枚。然后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再按字韵顺序排列在专用的盒子里。排印时把一个个活字捡排在铁框里,铁框的底部撒上松香、蜂蜡、纸灰等带有黏合性的混合物,将排好字的铁框拿到火上加热、压平。待冷却凝固后,框中的活字既平整又坚固,就成为版型,涂上墨就能印刷。

至于排序这种事李恽是做不来的,吩咐黄升去找来了李义府,让他来弄。结果人家李义府很是不屑,堂堂一个王爷,都睡了这么多婆姨的人了,还撒尿和泥玩······

但是在李恽的淫威下,李义府还是照办了,按这个时代发音的大致字韵顺序给手写一份文字出来,让李恽等人到时候按这个顺序排列就好。然后就想离开的李义府的却是被李恽叫住了,逼着这厮看着李恽烧窑,看着这些字出炉,然后李恽当着李义府的面,刷上墨水给印了一张纸出来。

李义府的脑袋何等的聪明,当即就明白了这个东西的妙用,替下了李恽和韩宁黄升一起动手,结果仅仅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弄出来了七八本论语,这还是在有些字没有现成的需要现烧的情况下完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