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末扬旌 > 第857章 舐犊情深?

隋末扬旌 第857章 舐犊情深?

作者:陈证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04:05 来源:笔趣阁

李渊自从退位后一直居住在太极宫,如今李渊死了,灵柩转移到了太庙安放,而太极宫也终于腾了出来,李世民住了进去,朝议也改在了太极宫的武德殿中举行。

此时,只见李世民端坐在武德殿的御座上,神色冷峻,文武大臣分列左右,人人神情肃穆,气氛压抑又诡异。

如今齐国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把长安城团团围住,唐军频频失利,关中诸郡纷纷沦陷,如今朝廷的政令甚至出不了长安城,皇帝的诏命亦仅限于长安一城,内部动荡不安,外无兵马勤王,李唐江山实则命悬一线,岌岌可危了。

而且如今坊间有流言传得沸沸扬扬,称卫王李玄霸其实不是先帝亲生的,而是北周皇室后裔,不仅害死了先帝李渊,还以邪术控制了皇上李世民,平阳公主由于识破了卫王李玄霸的阴谋,所以遭到杀害,驸马柴绍也因此愤而投靠了高齐,引齐军入关攻打长安。

尽管李世民已经下诏安民,甚至在公开场合作了澄清,指出这是高齐故意散播的阴谋,意在大唐内部制造混乱和不安,但依旧没能完全平息这个“谣言”,毕竟这“谣言”有板有眼,有根有据,而且柴绍的确投靠了高齐,还亲率着部下攻打长安。作为皇亲国戚的驸马爷突然反水,主动开关把齐军放进来,还亲自率军倒戈攻城掠地,可见其的确满腔怒火。

言归正传,且说李世民威严地扫了在场众文武大臣一眼,沉声道:“柴绍身为驸马,辜负先皇和朕的信任,先是失了函谷关,后又叛国投敌,致失齐军破潼关而长驱直入,如今齐军兵临城下,我大唐江山岌岌可危,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诸位卿家可有退敌良策?不妨畅所欲言。”

在场一众大臣皆俯首低眉,一时间竟无人敢贸然发声。这也难怪,如今这形势确实太难了,霍邑一战,李世民把唐军的精锐部队都打没了,而长孙顺德、侯君集、刘弘基、殷开山、王君廓、屈突通等得力干将要么战死,要么被俘,接下来柴绍又叛国投敌,潼关失守,淮安郡王李神通大败,丢掉黄河防线,把仅剩的五万余唐军都败光了,仅率数千残兵逃回长安。

如今长安城中虽然还有数万兵马,但多是些老弱病残,而且士气低落,人心浮动,如何抵挡得住齐军的二十万虎狼之师?长安城能不能守住一个月都还是未知之数呢!

李世民见到无人作声,神色更加冷峻了,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黯然,想当初自己身边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如今兵微将寡,谋士凋零,就连首席谋臣房玄龄也病亡了,眼前这些臣子可堪大用的实无几人,何其凄清也!

这时,终于有一人走出来了,正是原天策府谋臣张公谨,也是玄武门兵变的从龙功臣之一。李世民心中略感安慰,放缓神色望向张公谨,后者恭身行礼道:“皇上,如今齐军势大,锐不可挡,关中诸郡过半沦陷,唯今之计只能寄希望于河间郡王李孝恭回师勤王了。”

李世民闻言顿时大失所望,李孝恭在巴蜀不敌徐世绩,如今自身难保,哪里还有余力回师救援长安,所以张公谨这番话说了也等于白说,挥了挥手淡道:“张卿家退下吧。”

张公谨退了下去,李世民的目光望向李神通,后者立即心虚地低头躲避,他不久前才吃了大败,失守黄河一线,好不容易才捡回一命逃返长安,现在听到李靖的名字都打冷颤,哪里还敢挺身而出。

李世民皱眉望向唐俭,这位也是天策府的主要谋臣之一,但是此刻却一言不发,仿佛老僧入定一般,根本不理会李世民的目光。

正当李世民失落无比时,旁边一名胡子花白的老臣却暗咬牙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刑部尚书刘政会,为人忠直不阿,只见他恭身道:“皇上,老臣以为目前仅有一个办法能挽救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世民连忙道:“刘爱卿请讲。”

刘政会朗声道:“古语说得好,攘外必先安内,如今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高齐,而是咱们内部。”

李世民皱眉道:“刘卿家此言何意?”

“皇上,如今大唐内部人心浮动,士气低落,只有先肃清内部,稳定人心,做到团结一致,同心戮力,才能打败齐军。”刘政会大声道。

此言一出,在场一众大臣都露出了警惕之色。

李世民沉声道:“如何肃清内部,如何稳定人心?刘卿家不妨明言!”

刘政会一撩官袍下摆跪倒在地道:“如今坊间有传言甚嚣尘上,称卫王殿下并非先皇所生,实乃北周余孽,他害死先帝,并以邪术控制了皇上,试图篡夺大唐江山,由于平阳公主识破此事,所以遭到杀害,霍国公柴绍也因此而被逼反……”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冷冷地打断道:“刘卿家觉得朕像中了邪术吗?”

刘政会俯首道:“老臣肉眼凡胎,瞧不出来,但想必空穴不能来风,而且先帝头七那晚,的确有人看到卫王带兵封锁了霍国公府,此后平阳公主在建春门守将姜通的帮助下逃出城去,这也是事实,还望皇上把卫王找来对质,如此方能平息众疑,安抚人心,达到内部的团结一致。”

刘政会这番话无疑说出了在场大部份人的心声,有人甚至情不自禁地点头。

李世民眼底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血芒,冷冷地道:“朕早就说过,这是高齐故意散播的阴谋,无非是想从内部搞乱大唐,刘卿家还以此来妖言惑众,到底是何居心,莫非也跟柴绍那般叛变投敌了?”

刘政会面色刷的白了,以额触地颤声道:“臣对大唐,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异心,只是想皇上澄清事实,安抚人心罢了。”

李世民冷笑道:“朕早就澄清过了,还专门下旨诏告天下,你要是不信,朕澄清一千次一万次又有何用?朕看你根本就是故意妖言惑众,扰乱人心,意在配合齐军破城。来人,把刘政会这奸人拿下砍了以正视听!”

一声令下,殿前侍卫立即冲了进来把刘政会擒住。

刘政会顿时吓得软倒在地,在场一众大臣也是面无人色,包括天策府的旧臣们,以前的秦王是何等的宽宏大量,绝不可能因言而擅杀大臣的,如今一言不合就砍头,也太残暴了。

“皇上刀下留人啊!”一直不言的唐俭率先出来求情,其他人也纷纷出列请救赦免刘政会。

李世民却丝毫不为所动,冷声道:“朕早就说过,谁再议论此事便以谋逆之罪论处,刘政会当众妖言惑众,罪加一等,推出去斩了!”

侍卫闻言立即把刘政会推出大殿外一刀挥下,随即人头落地,血腥味随风飘入武德殿,殿内一众大臣鸦雀无声,死一般寂静。

李世民面不改色,淡淡地道:“把人带上来。”

很快,两名小童便战战兢兢地走进了武德殿,稍大的约莫十岁许,另一个也就七八岁,正是柴绍和平阳公主所生的两名嫡子,名叫柴哲威和柴令武。

小哥俩颤颤惊惊地跪倒在御座前叩头道:“罪臣之子叩见皇上。”

李世民眼中竟流露出一丝温和,抬手道:“平身!”

柴哲威年纪稍大,看着有点年少老成,跪着道:“罪臣不敢。”

而柴令武则依偎在大哥身边瑟瑟发抖。

“起来吧。”李世民柔声道。

小哥俩这才敢站起来,柴令武委屈地问道:“舅舅,我爹和娘亲去哪了?为什么要抓我们?”

“二弟,不要乱说!”柴哲威低声斥道。

柴令武顿时低下了头,柴哲威恭身道:“皇上,家父只是一时糊涂才投靠高齐的,恳请皇上允准哲威出城见家父一面,定劝得家父迷途知返。”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与嗣昌乃发小好友,他又是朕的姐夫,实想不到他会背叛朕,也罢,你们便出城劝一劝他,果真能迷途知返,戴罪立功,朕定然既往不咎。”

柴哲威闻言欣喜道:“谢皇上恩典,若父亲不肯回头,孩儿便死在他面前。”

李世民连忙摆手道:“不至于,人各有志,若汝父不肯回心转意,你们便留在他身边侍候吧,总不能让三姐她断了血脉。”

柴哲威闻言更加感动了,誓言一定要劝得父亲柴绍回心转意。

殿内一众大臣不禁面面相觑,皇上刚刚才冷酷地斩了刘政会,现在对真正叛国投敌的柴绍却如此宽仁,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人觉得不真实,也不知出于何种企图。

柴氏兄弟年纪小,涉世不深,只以为皇上顾念骨肉亲情,所以也不作他想,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武德殿。

接下来,李世民果然命人把他们兄弟二人送出城去见父亲柴绍,临行前还送了他们很多吃的和用的,十分贴心,这舅舅当得也没话说了。

不好意思,这更新也是一言难尽。不过快完本了,大概还有几章,大家可以等完本了再一起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