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下旨痛斥

大明合伙人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下旨痛斥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06:04 来源:笔趣阁

连续撤离近三里,沈浪在确保自己的后路不会被建虏包抄之后,立即分出一左一右两支偏军分别再向两翼扑去。

各两千人左右,由周遇吉和李天龙两人率领。

你要对我发起钳形攻势,那我就要把你的钳子掰断。

为了不至于过早的被敌人发现而导致他们提前开溜,周遇吉和李天龙两人立即进行反包抄,不直接迎面冲过去,而是绕向他们的侧翼。

这样的话,就算不能把他们全部拖住,起码可以咬下一块,甚至可以分割一块下来吃掉。

果然,信息传递更及时,做出反应更迅速的勇卫营又打了建虏一个措手不及。

建虏精心准备的两支偏军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之后,狼狈的逃了回去。

阿济格已经没有脾气了,也不作他想,好像自己怎么做都容易中了明军的圈套。

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阿济格真的那么不堪吗?

可这怎么可能?这么多年,这么多军功是哪里来的?不是别人帮他阿济格获得的,是他阿济格凭借自己的勇武一次次打下来的。

他阿济格打仗从来不惧任何人,可今天,真的有些怕了,无法抑制住的有些底气不足而导致的害怕。

他怕继续应战又会一次次的陷入明军的圈套,导致不停失败。

他害怕明军不停的袭扰和攻击,会让神经紧绷的大军最终绷不住了,然后直接崩溃炸营。

一旦炸营,那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只剩下五千左右的满洲兵是很难控制住场面。

而且这还是在大明境内,周围有几万明军,已经崩溃的大军会迅速成为被屠戮的对象。

他现在急切的想要离开,尽可能的避开这支明军,然后安定军心,从长计议。

为了加快撤离的速度,大营中能不带走的东西,阿济格都尽量放弃,留下一片狼藉。

其实他不知道,沈浪根本没打算追击下去,倒不是沈浪不知道穷追猛打,直接把建虏打崩溃。

而是天已经黑了下来,白天的一些战术就不好掌控了,风险也大了不少。轮番作战,全军将士也非常疲惫。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沈浪仔细的想了一下,也许让建虏炸营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建虏炸营,很可能只是作战意志不强的包衣、汉军以及一些蒙古人逃离,真正的满洲兵应该会迅速汇集。

若建虏只剩下满洲兵和少数不愿逃离的汉军、蒙古军,那他们的作战意志很可能会更加坚定,机动性也会大大增强。

到时候他们也学会勇卫营的战术,不和勇卫营正面碰撞,四处流蹿作战,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勇卫营也会疲于奔命。

就像捕鱼一样,把鱼赶在一起捕?绝对比分散捕效率高得多。

另外,如果让大量的包衣、汉军、蒙古兵继续留在建虏阵营中?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机动力?每天还会消耗大量的物资。

这对建虏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是一个可以削弱他们实力的好手段。

所以经过权衡?沈浪觉得可以收兵了。

当然,沈浪也不会让他们舒舒服服的,他对一旁的亲兵队长李东华道:“把刘公公请来。”

没有多久?一袭红色蟒袍的刘公公匆匆赶来。

这刘公公是王承恩的心腹太监?自然知道皇上和王公公对沈大人的器重。

见到沈浪之后,便极尽客气的道:“咱家来迟?让沈将军久候了。”

沈浪笑道:“刘公公客气了。”

刘公公知道沈浪找自己来所为何事,便连忙道:“是否该咱家动身了?”

“正是,还劳烦刘公公尽快启程。”

“能为陛下分忧,能为沈将军分忧?是咱家的福分。”说罢?他向沈浪又行了一礼之后?才率领一干麾下离开。

沈浪还派了几人扮成随从跟随,直奔吴三桂所在的关宁军。

此时的吴三桂,还在率领三倍于敌的关宁军与五千左右的建虏纠缠不清?虽然看似打得有来有回,但双方所付出的伤亡都不大。

而且这五千人中,满洲兵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余皆是汉军和蒙古兵。

可即便如此,关宁军到现在还未占据明显上风,更不用谈将其击溃了。

明眼人都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建虏也愿意陪着关宁军慢慢的玩下去。

曾经一度,他们还准备抽走两千人去支援后方大营,因为另一支明军太凶悍了,不到一万的兵力都敢反攻我大清十万大军的大营了。

与之一比,如雷贯耳的关宁军好像真的什么也不是。

不是关宁军的战斗力太差,而是关宁军的战斗意志与那支明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这一点建虏懂,沈浪和崇祯自然更懂,刘公公现在就去给他们提升点战斗意志。

“圣旨到……”

刘公公一行刚抵达关宁军驻地时,就有随行人员高喝。

关宁军上下不敢阻拦,有人第一时间飞奔去禀告吴三桂,刘公公一行则直奔吴三桂行营而去。

得到禀告得吴三桂率领一干主要将领匆匆赶来迎接,并直接将刘公公一行迎进自己的营帐内。

刘公公站到上首位置,直接道:“总兵大人,准备接旨吧。”

吴三桂不敢耽搁,率领一众将官连忙跪下听旨。

刘公公双手摊开圣旨,开始朗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虏入寇以来,朕甚烦忧,惟恐我大明再遭涂炭。

然沈卿沈兴明,自告奋勇,向朕请命,仅率八千勇卫营力战十万建虏,朕甚欣慰。

沈卿睿智,多用计谋,勇卫营上下用命,每战必胜,斩虏甚多。

然虏十倍于勇卫营,进逼京师,迫勇卫营正面交战。

为使朕不受辱,为使大明不再受辱,沈卿再次请战,誓死保卫京师。

沈卿沈兴明,勇卫营全军上下,未负朕之信任,未负大明之信任,未负京师百万子民之信任。

朕之所见,京师百姓之所见,勇卫营上下奋勇杀敌,未顾个人之安危,未有丝毫之退避。

此乃忠义悍勇之军,天地可鉴。

然沈卿所部勇卫营自成军以来,国库空虚,每月所得粮饷不及关宁军半成,毫无怨言。

其未怨朕,亦未欺朕,所获所得皆掠自敌寇。

关宁铁骑赫赫威名,关宁军上下静观勇卫营与敌鏖战,有何感想?可有羞愧?

若关宁军不想战,亦不敢战,自回山海关即可。

静战之军,十万百万又有何用。

敢战之军,八千亦是无敌之师。

吴三桂,尔等好自为之。

钦此!

听完这份圣旨,吴三桂等一干关宁军将领,仿佛五雷轰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真的是陛下下的圣旨吗?这真的是陛下对关宁军的态度吗?

下给吴总兵和整个关宁军的圣旨,通篇都在说沈浪和勇卫营,只在在最后稍提了一下吴总兵和关宁军,而且是责问,不满,甚至是讥讽。

总之,陛下对勇卫营和关宁军的观感是天差地别。

就差直接说:要战便战,不敢战就滚回山海关吧。

难道关宁军没有作战吗?比半年之前好多了好不?都已经与建虏大战好多个回合了。

当然,如果你说和勇卫营的战果相比,那是差一点。

但也不要把关宁军说得这般一无是处吧,这会寒了关宁军上下将士的心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