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国撤藩得人心

大明合伙人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国撤藩得人心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5 11:35:31 来源:笔趣阁

大西军被平定之后,崇祯新政也迅速的传入了四川,李定国几人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朝廷在将大西军剩下主力合围之后,还愿意招抚,原来是大明有新的大麻烦,需要尽快腾出手来应对。

不过李定国几人并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主动权掌握在明军手中,若是大明没有这个麻烦,还不一定愿意招抚呢。

崇祯立即下令让孙传庭和周遇吉率领各自所部以及改编过的闯军降军撤回北方。

至于沈浪派去支援的援军,以及改编过的大西军则交由沈浪指挥,以确保南北军力相对平衡,可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崇祯新政虽然推出来了,但是要全面实行开来,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政策真正贯彻下去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

比如学校的开办,实业的兴办,土地政策的全面实施,征兵制的实行等等。

之前做得更多的是宣传,没有直接全面的强行推进,所以只是在各地引起了一些骚乱和动荡,大多势力也只是在观望。

现在,沈浪和崇祯要开始逐步推行了,首先向崇祯的自家人,也就是皇族动手。

免得将这些人放在后面,然后被有心人利用,再整出个监国朝廷来。

所有封地全部撤消,收归国有,亲王和郡王入京,郡王以下无须入京,自由选择生活之地,不再限于藩地之中。

亲王府和郡王府每年可以固定领到一笔供养费,亲王府为每年三万银元,郡王府为一万银元。

郡王之下,可以按之前的俸禄领取五年,五年之后不再发放,自谋生路。

这一下,是要砸了很多宗室成员的铁饭碗,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哪怕是亲王府,每年三万银元的费用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对奢靡惯了的他们来说,根本无法支撑以前的奢华生活。

若不想降低生活质量,就必须得另想他法。

而郡王以下的宗室成员,五年之后更是无法再领到朝廷的供养费,若不能在这五年过渡期中找到出路,那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崇祯新政的这条政策,被所有宗室成员所痛斥,强烈反对。

他们不停的上书,对崇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是搬出祖宗家法,就是希望崇祯能收回成命。

崇祯没有任何回复,最后甚至都懒得看。

此时,更是直接下令让孙传庭将自己麾下大军分派向北方各省,让其督促各封地的藩王尽快撤除封地,然后入京。

南方各省由沈浪督办,四川,贵州,广西几省,他便直接交给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他们去处理。

几人也非常乐意,因为他们本身就对蛀虫般的藩王深恶痛绝,这些年也杀了不少宗室藩王。

难怪陛下没有追究,原来朝廷也要对这些可恨的藩王下手了。

其实,决定对藩王动手,崇祯也是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是同宗同源,都姓朱,有同一个老祖宗。

而且他们也不掌兵权,不能轻易的离开封地,对他崇祯的统治基本产生不了什么威胁。

要向他们动手,崇祯是有些于心不忍的,倒是沈浪帮他做出了最终决定。

沈浪只说了一句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中兴大明和保全藩王的特权,恐怕只能取其一。”

如今宗室成员已经超过二十万,而且还在不断的急剧增加,不但是给各省,对整个大明也是沉重的负担,会严重的拖慢大明中兴的进程。

而且,崇祯新政涉及到各个阶层,若还想要保全宗室的特权,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让改革的难度更大。

最终,为了自己的抱负,崇祯还是选择了向宗室下手。

毕竟又不是要将他们全部诛灭,只是剥夺他们的一些特权而已,为了大明,也只能牺牲他们的部分利益了。

而且,连我崇祯也有一些舍弃,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也幸亏崇祯有了这般决定,不然沈浪也懒得陪他玩了,养一堆蛀虫,而且只会越来越多,大明能中兴那是见鬼了,那还不如回到现代社会去享福算了。

随即,沈浪又迅速将刘良佐,马化豹等人派往其他各省督办。

能够好好配合的,除了封地、赐田被收回,俸禄被削减,其他所有财产都可以保留。

否则的话,不但家财要被抄没,甚至还有可能被定罪。

对于藩王被整治,上到地方官吏乡绅,下到平民百姓,绝大多数人都是拍手称快的。

因为大明的藩王经过几百年的滋长,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巨大毒瘤。

他们不但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不用交税,还需要当地的财政供养。

遇上天灾**,当地财政出现困难,甚至是整个省的财政都养不起当地的宗室,压力又转加到普通百姓头上,弄得民怨沸腾。

而且他们利用宗室身份,巧取豪夺、欺行霸市,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大多敢怒不敢言,早已成为一方祸害。

现在,看到这样的祸害要被剥夺封地,为首的亲王、郡王要被带到京师,怎能不高兴?

普通百姓的压力可以大减,而且撤藩也会留下大片的权力和利益真空,官吏和地主乡绅皆是喜闻乐见。

崇祯新政这一个政令是最得人心的。

在如此情势下,孤立无援,又无兵权的藩王只得认命,没几人傻得去用鸡蛋碰石头,皆是只能老老实实的照办。

需要入京的亲王和郡王自然没办法将一大家子都带到京师去,只能将少部分关系亲近的带走。

剩下的,便只能将他们留在当地,毕竟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

然后就是财产的处理了,带不走的固定产业,要么紧急变卖,要么分配给留下来的子嗣,让他们以后也有一个生计。

毕竟五年之后,这些子嗣就要靠他们自己谋生了。

一时间,好似“生离死别”的场景在各地的藩王封地中不停上演。

一群衣着华贵的宗室成员,拖家带口的北上而去,被留下来的依依不舍,很多人激动得夹道“欢送”。

崇祯新政算是真正的开了第一枪,不但没有造成多大动荡,还收获了一波人心。

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帝陛下处事还是比较公正的,没有偏袒宗室,反而最先向他们下手。

再细看崇祯新政的内容,也确实是在为中兴大明所考虑,并非陛下为了一己私欲。

只是有些内容需要推敲,这般直接实行确实有些欠妥。

虽然人们对崇祯新政还是不那么接受,但也没有一味的去排斥。

很多人开始想着,能不能让朝廷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部分改动,从而让各方更容易接受。

锦衣卫暗中将这些呼声也传到了京师和应天府,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沈浪和崇祯希望看到的。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上层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

新政的一些内容之所以一开始宣扬得这般严苛,就是为了以后双方达成妥协时,更有利于朝廷。

不然,一开始价码开低了,再降价就比较难了。

一开始价开高一些,然后再降一部分,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还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