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如此多骄 > 第715章 打草惊蛇【续】

红楼如此多骄 第715章 打草惊蛇【续】

作者:嗷世巅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07:53 来源:笔趣阁

薛府后宅。

听薛蝌满面羞惭的,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说了,薛宝钗也是颇为惊诧,低头沉吟道:“此事确乎有些古怪,林妹妹素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何旬日间就能找来这样的帮手?”

按照这个思路一琢磨,林黛玉跑去戏班子采风的事情,似乎也平添了许多可疑之处。

“姐姐。”

薛蝌自责道:“这事儿都是我的错,明明你事前已经再三叮咛,偏我还是……”

“好了。”

薛宝钗抬抬手,不以为意的摇头道:“碰上这样的人,任谁来了怕也要打草惊蛇——说到底还是我冒失了,合该想些更稳妥的办法才是。”

又宽慰了薛蝌几句,姐弟二人这才别过。

薛宝钗回至书房,原本古井无波的鹅蛋脸上,立刻透出些许焦躁来。

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就是不知道林黛玉获知此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会不会本来无心与自己相争,因着此事,反倒起了争强好胜的心思?

她是越想越觉得没底,毕竟林黛玉虽不似宝玉那般胡搅蛮缠,可若是一旦较起真儿来,却也容易意气用事。

“宝钗、宝钗~”

正在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了薛姨妈的声音。

宝钗连忙敛去愁眉,起身快步迎了出去,就见薛姨妈手里捏着张纸片,正从堂屋里探头往院里张望。

“妈妈,我在这儿呢。”

宝钗忙答了一声,绕过花圃迎至堂屋台阶前,笑问:“您这风风火火的,又是得着什么宝贝了?”

说着,便故作好奇的往她手上扫量。

薛姨妈却不答话,使了个眼色示意女儿跟自己进屋说话。

等到了堂屋里,就见薛姨妈将手里的纸片往保持啊眼前一递,道:“昨儿忙的昏天黑地,竟就把正事儿给忘了个干净——喏,拿着,这是你姨妈刚刚差人送过来的。”

“是什么?”

宝钗边问边接过来,拿到眼前端详,旋即诧异道:“这是车厂的干股契书?”

“对,就是跟皇上还有畅卿一起开的那家。”

薛姨妈反手用力捶了捶肩膀,直震的襟摆里宣腾腾乱颤,又满脸倦怠的道:“昨儿在你舅舅那里,她便说要把这契书交给伱收着,偏后来累的狠了,回来就忘了跟你提起这事儿。”

宝钗见状,忙将母亲按坐在椅子上,一面帮她揉肩敲背,一面道:“要找我说,其实不该收的,收了反倒显得咱们当真恼了宝玉似的。”

“还是收了吧。”

薛姨妈叹了口气,无奈道:“你姨妈当着我的面都哭出来了,说是手头上也只这契书还拿得出手,让咱们万勿推脱。”

顿了顿,又道:“再说了,这又不是给咱们家的,等下月底你出嫁时,自然还是要带过去的。”

说是这么说,但这契书既然交到了薛宝钗手上,也就意味着王夫人彻底放弃了财政大权,甚至还倒贴了大半身家——这车厂当初就是她拿体己银子建起来的。

“要说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薛宝钗见母亲这么说,也就没有再提该不该收契书的事儿,只道:“当初姨妈咬牙拿银子出来,不过是因为圣意难为罢了,原想着能少赔一点都是好的,熟料焦大哥果有点石成金的本事,瞧眼下这势头,往后只怕不会比轮胎买卖进项少太多。”

“可说是呢。”

薛姨妈满脸欣慰中,又带了三分与有荣焉:“我原还担心你去了那边儿,少不得要为银子的事儿发愁,如今有这契书在,手头上可就宽裕多了。”

顿了顿,又忍不住补充道:“那轮胎生意,还不一样是畅卿帮忙弄起来的?”

“也亏是焦大哥念着旧情。”

薛宝钗感同身受的点头:“若没有轮胎生意撑着,那府里只怕早就难以为继了——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只盼着焦大哥这次能平平安安的才好。”

薛姨妈听了这话,脸上却不禁有些古怪。

焦顺念旧情不假,但念的怕也不只是‘旧’情,且对于荣国府的男主人而言,他现如今怕也算不得什么‘好人’。

当然了,好‘抱’是一早就享受了的,还是双份儿。

“妈妈?”

半晌不见母亲再开口,薛宝钗忍不住疑惑的唤了一声。

薛姨妈这才回过神来,生怕女儿追究自己方才的异状,忙那话岔开道:“说到轮胎生意,你舅母前阵子其实一直想要把轮胎铺子的干股低价转给畅卿,一来也好让他往后承情照拂一二;二来卖干股换来的银子,也可以贴补一下家用,算是一举两得了。”

“谁知后来听说畅卿有可能失势,你舅母便又改了主意,昨儿还问我,咱们家要不要把那些干股接过来呢——她也不想想,若是畅卿也似这般势利,你表哥如今只怕现还在天牢里关着呢!”

听完母亲的牢骚腹诽,宝钗手上的动作一顿,旋即无奈道:“舅妈真是糊涂了,锦上添花哪抵得过雪中送炭?莫说焦大哥屡屡转危为安,这次也必能遇难成祥,就算真的有什么不测,她届时再找理由拖延一番,焦大哥难道还能强买强卖不成?!”

薛姨妈原本只是不耻大嫂的势利眼,如今听了女儿的剖析,却又犹豫起来。

一方面,她还是希望娘家能受焦顺照拂的,此时若趁着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去劝大嫂回头是岸亡羊补牢,应该也还来得及。

但另一方面,她对于大嫂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做法十分不满,尤其受害人还是焦顺。

最后思来想去,她还是放弃了将这番话转告给大嫂的念头,左右有自己在,真要是有什么事情能帮也就帮了,若让畅卿欠了王家的人情,往后遇到帮不了的事情,大嫂还不知要怎么编排埋怨呢。

…………

与此同时。

桃花巷苏宅。

林黛玉放下手里的勾线笔,将画稿小心翼翼吹干了,从头到尾反复端详了几遍,虽然没有找到什么明显的瑕疵,但最终还是将其放进了废稿堆里。

每每等待薛宝钗回信的时候,她除了整理旧稿之外,还在尝试为已经成文的书稿配上绣像,要说林妹妹的画工也颇了得,至少比起外面那些粗制滥造话本强了不止一筹。

但见惯了名家大作,以及惜春那颇有灵性的画技,再看自己这水准之上的作品,就总觉得差强人意,配不上自己与宝姐姐苦心创作出来的书稿。

算了~

实在不行等以后再专门请个画师吧。

放下废稿后,林黛玉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决定暂且休息一会儿再说。

于是便开始整理桌上的文房四宝,结果却又在镇纸下面,发现了一些怪模怪样的画作。

林黛玉微微蹙眉,扬声唤道:“紫鹃、雪雁,你们来一下!”

外面紫鹃答应一声,不多时便喊着雪燕一起到了书房里。

林黛玉指着那几张怪画问:“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呀~”

雪雁见了,立刻抢着道:“前儿我跟大爷说,您最近在给话本画绣像,大爷就在书房里随手画了几张涂鸦,当时好像就放在桌上了。”

听是焦顺所为,林黛玉面色稍霁,摆摆手示意二人退出去后,原想着将那涂鸦收起来,却发现前面两张似是练笔之作,后面却是用那古怪的画风,画了个简短的小故事出来。

【说是关羽死后,先主刘备怒而伐吴,诸葛亮坐镇蜀中。

头一幅画画的是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左右赵云、马良陪侍在侧,正听一个探马报称我军大胜,已经向吴国境内挺进六百余里。

赵云马良尽皆大喜过望连声叫好。

第二幅相差仿佛,探马报称我军又胜,挺进八百里有余。

第三幅再挺进七百五十里……

赵云马良愈发欢天喜地,只诸葛亮沉吟不语,等到第四次得报时,忽然道:大事不妙、大事不妙,我军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看到这里时,黛玉还以为诸葛亮是预料到了‘火烧连营’一事,不想赵云马良追问之际,那诸葛亮却道:“若此前的捷报并非谎报军情,我军目前已经深入东海,距离岸边足有五六百里之遥,岂非死无葬身之地?!”

林黛玉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拿手背掩住樱桃小嘴儿,再看那画时便多了三分新奇与探究——虽然焦顺的画技堪称灾难,但配合上内容和这丑怪丑怪的画风,倒颇有些诙谐之趣。

尤其想到这是焦顺在与王阁老为敌时,特意画出来给自己解闷的,林黛玉便越看越是喜欢。

遂又铺开文房四宝,按照这画风重新绘制了一番。

这精修版刚刚画完,忽就听外面大呼小叫起来,林黛玉放下画笔,纳闷的走出书房,却见王嬷嬷和几个丫鬟,正围着车夫徐大哥七嘴八舌的追问着什么。

她略一迟疑,便又退回了书房里。

错非必要,她并不喜欢与外男照面,左右不管是出了什么事,紫鹃雪雁都会向她禀报,所以她只需在书房里稍安勿躁的等候即可。

果不其然,没多会儿紫鹃和雪雁就进了书房。

“可了不得了!”

又是雪雁抢先开口:“徐大哥说今儿回来的时候,有人在他后面跟梢呢!”

“什么?!”

林黛玉闻言吃了一惊。

“姑娘别急。”

紫鹃紧跟着补充:“徐大哥机警的很,当时就把他们引到了外城,然后找了家车行从后门悄悄溜走了。”

林黛玉略略送了一口气,但心中的疑惑却并未减少分毫——她与薛宝钗建立联络已有月余,这么久了两下里一直相安无事,却怎么今儿突然就有人暗中盯梢?

雪雁见状,提议道:“姑娘,要不咱们把大爷请来拿个主意吧?”

紫鹃虽然没说话,却也是一脸认同。

“这……”

林黛玉略一思索,最后摇头道:“且先不要惊动焦大哥,我料定宝姐姐必然不会将咱们的事儿宣扬出去。”

虽然不明白为何会有人暗中跟踪,但通过这阵子与薛宝钗的书信往来,基本能够确定薛宝钗并不希望,自己仍滞留京城的消息被别人——尤其是被荣国府知道。

于是她拿定主意道:“且先晾上几日,然后我写信把话直接挑明,再看宝姐姐如何反应。”

“这……”

紫鹃和雪雁面面相觑,姑娘素是个有主见的,但这可不是小事儿,一旦薛家把消息捅到荣国府去,主仆几个必将陷入万般尴尬的境地。

姑娘给焦大爷做外室的事儿,到底不好明言——可要是不说的话,宝二爷又惦念着要娶姑娘过门,这可如何使得?!

故此等离开书房后,两人难得的达成了共同意见,觉得这事儿必须要让焦顺知道才成。

于是两人便又结伴去寻王嬷嬷‘拿’主意。

不多时,老徐就再次拉着马车出了桃花巷,一路直奔工学而去,结果沿途路过顺天府衙门时,却被乌泱泱的人给拦住了去路。

他一面拉着车努力往前挤,一面也有些好奇这些人究竟在瞧什么热闹。

就听前排有人指指点点道:“这王阁老当真好手段,上午这些车把式才卖的报纸,中午就全都抓回来枷号示众了。”

“哼~”

他旁边那人冷笑道:“就算是把人抓了又能如何?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亏江西还是文盛之地,不曾想竟出了这么些数典忘宗叛徒!”

“就是、就是!”

又有人附和道:“他便把京城里所有的车把式都抓了,也难堵悠悠众口!”

看衣着打扮,这三人显然都是儒生。

就在他们公然声讨王阁老,顺带臧否江西人的时候,忽就听有人大喊道:“大新闻、大新闻!礼部右侍郎李彦李大人亲临江西会馆,号召江西士子要持身守正潜心向学,切不可沾染歪风邪气自轻自贱!”

只这一声,围在顺天府门前的儒生们,连带一些对朝堂有所关切的人,尽皆哗然。

礼部右侍郎李彦也是江西人,在礼部经营多年,曾数次出任科举主考官、副考官,堪称是桃李满天下,论权势虽不及王哲,却也足以对其江西党魁的地位发起挑战!

前儿大家不是都说,王阁老野心勃勃有望问鼎首辅么?

怎么才一转眼的功夫,连他们自家乡党都造反了?

再这么下去,怕是没等摘了工学的果子,他自己先就要众叛亲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