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133章 皇上尚可以身殉国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133章 皇上尚可以身殉国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彼时,太祖高皇帝女婿梅殷领军十万,谎称四十万守住淮安。

朱棣在帅帐中围着沙盘转,盯着梅殷所在地,两眼也同样发直,问道,“你们是什么意见?”

朱能本能地看向朱高燨,问道,“四王子,你的意见呢?”

朱高燨挑眉朝他看去,“爹在问你们,不是在问我!”

张玉笑道,“要不,让末将等先听听四王子的意见?”

唯有在朱高燨面前,朱棣麾下的这些勐将们才会自称末将,这意味着什么?

朱高燨的目光从诸将的脸上缓缓地划过,很好,来的时候是多少人,现在依然是多少人,他只是一个念头,道,“梅殷是托孤重臣,此人文人气十足,不是识时务之人,爹不必想着要争取!”

朱棣大惊,他脱口而出,“你小子怎么知道老子想争取他了?”

“儿子猜的!”朱高燨肯定不会说历史上,他爹给梅殷写了两封信,想要从淮安借道,第一次说的很委婉,说是要谒陵,结果梅殷自然是不借不说,还骂他爹不孝。

第二次他爹就没耐心了,直白地说要借道去南京清君侧,梅殷也很直接,将他爹使者的耳朵割了,只留了一张嘴巴让他回去告诉朱棣,什么是君臣大义。

他爹没有和梅殷直刚,而是绕过了梅殷,从浦子口渡江,在这里,他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抵抗的人是那时候还没有死的盛庸,朱棣的军队差点一溃千里,眼看着要全面崩溃,就在这时,朱高煦领着骑兵前来助战,将士们这才重新有了信心。

也就是那时候,朱棣再次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燨指着淮安后面的一大片空地,对他爹道,“在这里安排人,截断京城到梅殷军中的路,不允许信息往来,等我们占据了京城,不管是谁,领多少兵力,都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张玉眼睛一亮,急切地对朱棣道,“王爷,末将以为可行!”

这种关键时候了,尽量保存兵力。梅殷放出的话是四十万兵力,实则,这个时候朱允炆哪里有这么多兵力给他?了不起十万!

但十万也不少啊,再说了,这时候损耗得越多,将来朱棣当上了皇帝,大明的兵力也越少。

朱棣赞赏地朝儿子看了一眼,点点头,“走!”

大炮开路,炮弹从江面上呼啸而过,落在南岸的南军营中,守岸的南军如同惊弓之鸟,一哄而散。

朱棣祭大江之神后,燕军开始渡江。

这一日,天气甚好,万里无云,碧天无风,江上无波,渡江的船只,舳舻相衔,旌旗敝空,戈矛曜日,金鼓震动。

江南沿着岸边备战的南军人人惊恐地站着遥望,惊愕得不敢动弹。

仰天而立的大炮,燕军将士们端着的,闪着漆黑油亮刺眼光泽的冲锋枪,火铳的枪口一字儿排开,渐渐近岸之后,枪声齐响,南军将士根本不敢靠近,如同被屠宰的羔羊,一扫便是倒地一片。

南军将士纷纷弃械投降。

很顺利地便上了岸,隔壁便是镇江,朱棣担心攻打应天府的时候,会有镇江守军前来骚扰,便安排朱能领军两万,前往镇江,还没有走到镇江,城上的守军一看燕军已经过江了,主动绑了指挥童浚前来投奔。

宫里,朱允炆似乎听到了外面炮火的声音,大殿里空无一人,关键时候,曾经为他出谋划策的人,齐泰去广德募兵,黄子澄去苏州募兵,练子宁和黄观在杭州募兵,而方孝孺,昨日还好好的,今日说是病了。

“去把方先生给朕请来!”

内侍正要前去,朱允炆又喊住了问道,“外头闹哄哄的,是怎么回事?”

那内侍忙跪下来,战战兢兢地道,“皇上,江边上的守军都投降了,镇江府也投降了!”

朱允炆一口血喷了出来,他跌跌撞撞,状若疯癫,“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都要背叛朕?”

皇太后先一步将方孝孺宣进宫来,方孝孺见过皇太后,来见皇上,他克制住心头的惊慌,面若往常一样地进来,行礼,挥手将内侍撵走,“皇上,何必慌张呢?若将来实在是事不可为,皇上尚可以以身殉国!”

朱允炆惊呆了,二十多年来,他想到过要做太子,想过做太孙,想过做皇帝,想过将叔叔们都拉下王位之后,他为所欲为,想过要安邦治国,想过要成为千古一帝,唯独没有想过,他还要以身殉国!

他做错了什么?

不该削藩吗?

他不曾忘记当年,秦王叔对他的无礼,晋王叔不把他放在眼里,在这谨身殿的大门口,燕王叔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小子也有今日?”,那时候他已经是太孙了!

就在两年前,燕王叔入京,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当时监察御史曾凤韶弹劾燕王不敬,他当时只说“至亲骨肉,何必计较”,难道他心里是真的没有计较吗?

只不过,那时候,他正与黄子澄和齐泰等人商议削藩之事,不愿因这点小事打草惊蛇罢了。

黄子澄和齐泰呢?朱允炆这才想起两人来,问道,“黄子澄和齐泰呢?”

是因为他们二人的怂恿削藩,他才有了今日,等听到燕军到来,两人便如其他二人一样,以募兵为名,奔逃出京,不过是担心他会将二人交给燕王而已。

“皇上,稍安勿躁!”方孝孺低垂着脸,他心里非常清楚,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了,至于怎么死,这个主动权还握在自己的手里。

朱允炆怎么安得起来呢?他这么多年,被文人书生教养得秉性脾气再好,此时也无法抑制住心头的狂躁,红着眼睛道,“方先生,是你们教朕如何治国的,自朕登基以来,朕都是听你们的,到了眼下,你们一个个都要离朕远去,此时此刻,燕军已经打进了应天府来了,你还要我稍安勿躁!”

“以身殉国?”朱允炆哈哈大笑,眼角挂着两滴泪,转过头来盯着方孝孺,“你是翰林学士,是博士,是大家,你告诉朕,从古至今,除了那些王朝气数已近,亡国之君,有哪一个一国之主以身殉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