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205章 安南乃我囊中物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205章 安南乃我囊中物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朱棣其实是这皇位来得太容易了些,虽说,外界传,他是靠八百护卫起兵,也不想想,他当时手里握着铁索命,两发下去,北京城里当时人人都懵了,九门被他控制下来,不要太简单。

后来由北朝南,就是一路推进,在济南虽然受了点挫折,那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有了九龙护体,又闹出,吕氏谋害常氏和朱雄英的丑闻,朱棣身为太祖高皇帝如今嫡子中的老大,皇位由他来继承,理所当然。

朱棣突然发现,他竟然越来越依赖幼子,如今,他居然已经没有了雄心壮志。

意识到这一点,朱棣决定,还是听儿子的,把文治搞起来。

父子二人正在商量,黄俨进来了,道,“皇上,四殿下,狗儿来了,说是云南那边,沐成等人又派人运来了不少橡胶,再就是,琼州张辅派人前来……“

朱高燨一听,高兴坏了,忙道,“橡胶就先放在学院,琼州来人呢?快让他进来!”

黄俨见朱高燨很高兴,忙一面让小太监去宣人进来,一面笑道,“来的是黄福!”

朱高燨自然知道黄福,当初选派去琼州的人选,朱高燨特意选中了黄福,他乃是山东昌邑人,太祖皇帝时,以太学生的身份出任项城、清源主簿,后迁为金吾前卫经历,以言政受赏识,被擢升为工部右侍郎。

黄福进来了,年已不惑的人了,很精瘦,比起刚出京的时候,晒黑了很多。

他进来后,不慌不忙地给朱棣行了大礼,又与朱高燨见过礼,朱棣安抚了两句,黄福这才道,“殿下,去年从云南带了两万多粒种子去了琼州,按照殿下的吩咐种在西南那边,今年春上,发芽率有五成,如今长成树苗的有三成,臣等无能,没有将橡胶树种好。”

“已经很不错了!”朱高燨道。

要知道,第一批在中国的海南撒下的四千粒橡胶种子,一颗都不曾发芽。

“那你们应当积累了一点经验了吧?”

谈起这个,黄福的劲头就足了很多,脸上都放出了光芒,他大谈特谈橡胶培育的过程中的要点,很有些傲气地道,“若是让臣再种一次,发芽率和成苗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就不止是五成和三成了,臣有七成的把握能够出芽。”

历史上,黄福后来被朱棣提拔为工部尚书,不能不说,他爹朱棣还是很有识人的眼光。

朱高燨笑道,“好啊,老黄,你厉害!”

朱高燨朝黄福竖起了大拇指,他转而向他爹道,“爹,黄福算得上是儿子的忠臣了,您老可要帮儿子好好犒劳一下他,今日儿子留在宫里吃饭,爹让大庖厨好好做一桌菜,让老黄陪爹您喝两盅!”

“这……”黄福受宠若惊,这可真是比升他的官要让他感动,他忙跪下来,“臣何德何能!”

“哎,老黄,你这就不对了,你用心做事,我是看在眼里的。这橡胶种子易地生长,有多不容易,我还是知道的,你能做到这样,就是功劳。”

黄福眼中含泪,他来的路上,想到今春的时候,两万粒种子,结果只发芽了一半,那时候,他真是寝食难安。

后来,等仲春的时候,又死了一批,入夏又死了一批,他当时和张辅叹气说,自己这条命,恐怕是保不住了。

他进京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坦然赴死,想到或是下狱,或是就这样被拉出去斩了,或是被罢官,都可以。

他想到了一切可能,却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得到褒奖!

黄福涕泪双流,“四殿下,臣哪里敢居功,臣只是照着四殿下的指示,做了该做的事,即便做好了,也不是臣的功劳。”

“你看,你就是谦虚,你们这些读书人啊,说话总是不诚实。”朱高燨亲手拉着黄福起身,“这橡胶树很娇气,挑地理气候得很,你能做到这样,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做好了,就是你的功劳。”

人这一生,最幸运的事,不是有一个好的出身,有个有钱的父母,而是能够遇到一个英明识才又懂业务,还能够体贴的上司。

黄福没想到,朱高燨竟然如此懂橡胶种植,他想到拿到朱高燨的手书,让他如何如何种植的时候,他还不以为然,想到,身在深宫中的小皇子而已,想必不知道是从哪本古籍上摘抄下来的内容,也不知道那些知识准不准。

等发芽率只有一半,等出苗率只有三成,黄福其实在内心深处怨怪过朱高燨,若非他的手令,或许他们问一下云南当地的百姓,种植起来会事半功倍。

但,眼下,听朱高燨这么一说,黄福心有余季,显然,朱高燨是个懂橡胶种植的人,他有很丰富的知识。

朱棣也很高兴,他没想到,第一次在琼州种植,就能有这么好的效果,他喊来黄俨,“传令大庖厨,今日做几个下酒的菜,再做几个四皇子喜欢吃的菜,朕要赐宴黄福,表彰功臣!”

黄福抹干了脸上的泪水和鼻涕,一张脸笑得如同开了一朵花,眼里光彩夺目,激动得不能自已。

“功臣”二字,就胜过了所有!

这边席位刚刚设好,酒菜还没有上桌,朱高燨还在拉着黄俨问具体的一些细节,朱棣坐在一边听得非常认真,他也很奇怪,自己的儿子长这么大,没有出过院门,离开过他的视线,怎么对西南的事情知道得这么多?

黄俨问道,“殿下,臣也发现了,这橡胶树只能种在西南边上,可我大明的西南边,也只有云南、两广、福建和琼州,且靠海边的地方还不能种植,可种植的范围实在是太小了,若是按照殿下所说,橡胶的需求量这么大的话,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事儿好办,我已经想好了。”朱高燨笑道。

黄福忙道,“请殿下赐教!”

朱高燨道,“这等工业用树,在本国来说,自然是种植的范围越小越好,别说橡胶树娇嫩,喜高温、高湿、静风,吸肥吸得厉害,还不能吃,便是习性莽一点,没这么挑剔,我也不打算在大明的本土上种太多。”

黄福听得一愣一愣,什么叫“不打算在大明的本土种太多”?另外一层意思是什么?

朱棣也听得呆了,问道,“你有什么打算?”

朱高燨敲了敲桌子,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来,朱棣一看,不认识,画成了一个椭圆形的球,形形色色,画了好多板块,他瞅了半天,终于在地图上看到了几个小字,“明”,“安南”,“琉球“之类的,从图形来看,他意识到,这是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

对于,有了心想图成的朱高燨来说,弄一张世界地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若是没有这个金手指,说实话,他一个理科生,让他画一张中国地图都困难。

朱高燨指着安南所在的那块地,“这里,离咱们最近,将来产胶之后,走海运也容易,再不济,我到时候修铁路的时候,在这里加一个分支,反正将来肯定要有一条铁路从北京至云南,多修长一截,无所谓了。“

什么意思?

黄福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难道说,他进京之后听到的传闻,皇上打算迁都,是真的了?

黄福想问,却又不敢问。

铁路,朱棣听到了不止一次了,他到现在不知道铁路是什么,但修起来肯定费事。

看来,要挣钱才行啊,朱棣刚刚想到这里,就听到朱高燨道,“安南这块地,当初汉唐的时候,就是我们的一个郡县,叫交趾来着吧?”

黄福忙道,“是,汉初,南越王赵佗据之,武帝平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设刺史。唐初,改安南都尉府,属岭南,安南之名始此。”

黄福跟背书一样,给朱棣父子两个文盲将交趾到安南的来历背了一遍。

朱高燨想起一件事来,“爹,眼下安南的国王是谁来着?”

朱棣登大位,一些附属国来了不少使臣,恭贺朱棣登基,朱高燨一向不喜欢这种迎来送往的事,况且,他热电厂的项目非常紧急,是以,并没有参加朝廷那些外交事务。

这也让朱高炽风光了一把。

朱棣想起了安南的事来,道,“当年,你皇爷爷还在的时候,安南的国王乃是陈氏,年初,安南国王派人来朝,朝贺文书上,安南国王不再姓陈,而是姓胡,说是陈氏无后,他是陈氏的外甥,被百姓拥立为王。爹觉着奇怪,命礼部派官员前往安南,到底怎么回事?”

这一来一去,时间也着实很长,到现在礼部的官员还没有回来。

朱高燨也想了解安南的事,便道,“爹,等人回来了,爹记得让人跟儿子说一声,儿子也想问问,安南那边的情况。”

他指着地图道,“黄福,今日我们说的这些事,你暂时要烂到肚子里去。安南那边,我会处理,你在琼州这边,多培养几个好手出来,将来我有用得着你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