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266章 占城(大章节)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266章 占城(大章节)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西汉中期,中原的老百姓开始种植葡萄酿酒,并引进了欧亚葡萄,招来酿酒艺人,用西方制法开始制作葡萄酒。

据《太平御览》,汉武帝在“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

至唐朝,葡萄酒在汉末沉寂数百年后,又达到了巅峰。

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酿造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

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在元朝。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且还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葡萄园。

酒类的税收,非常高。

听到这话,这酿酒人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他听说过葡萄酒,但还从来没有喝过,应该是非常好喝的酒。

四殿下喜欢,那将来很多有权有势的人也会喜欢,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不得不说,北京城的老百姓们在经商一途上,有了不少经验,知道将货物卖给有钱人赚取的利润会更多。

近子时了,徐皇后不放心,派人出来找朱高燨回去,老百姓们还想和四殿下说说话,城里的老人看到了,道,“四殿下还是个孩子呢,今天赶了这么老远的路来,没有休息,就被你们拉来说话,总要让人孩子休息休息。”

这样一说,众人就不好再留朱高燨了,临走的时候,这个塞鸡蛋,那个塞红薯,这个塞包子,那个给馒头,朱高燨不肯要,众人非要给,没办法,他只好一样拿了一点,老百姓们一直将他送到了府门口,看着他进了大门,才散去。

朱棣让徐氏去睡了,他自己等着,看到儿子兴致勃勃地回来,忙问道,“什么事说得这么高兴,连家都不肯回了?”

“爹,说来说去,都是说些发财的事。北京城的经济可以再往上走一波了,我今日教给他们不少新鲜名堂,等他们自己去摸索,将来迁都之后,爹可以在北京城办一些博览会,有食品博览会,家具博览会,各式各样的博览会,拉动各地的经济。”

朱棣一听,这是显示国力强盛的好事啊,点头道,“那时候,铁路和驰道基本上都通了,南来北往也容易,可以这么搞,办博览会,也可以邀请其他一些国家前来参加,拉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

朱高燨明白他爹心里这点虚荣心。

锦衣夜行有什么意思,人发达了,国家发展好了,自然要向外面秀肌肉,道,“等建了宫城,就在那边的工业园区建一座大会场,上下好几层的那种,再多建几栋大酒楼……算了,酒楼这个钱,我和爹来赚吧,到时候,来参加博览会的,不管是谁,自己掏钱吃住,咱们虽然是上邦大国,可也不是冤大头。”

历史上,每有附属国前来朝贡,拿一张饼来,就必然会要带个披萨回去,朱棣没少被人诟病,觉得他是花钱买虚荣心。

朱高燨其实也不赞成这么做,但历史上的朱棣,想必也是因为自己篡位就国而心虚,才想要花钱买个好名声。

朱棣现在是佛系皇帝,什么都是儿子说了算,儿子拉着他挣钱,他当然乐得高兴,“你娘已经睡了,你也不必去请安了,不早了,爹也困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说,先休息。”

朱高燨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熟悉的院子,让他觉得很心安,一股亲切感扑面而来。

狗儿已经迎了出来,以前的下人留了不少在这里守着,一应的规矩还是照旧。

朱高燨沐浴一番后,也没有就去休息,而是在灯下,将今日说好了要写给他们的秘方全部写了下来,交给狗儿,让他第二天拿给馄饨张他们。

朱棣在北京城待了十日,参观了不少工厂,看了新建成的工业园区,水泥铺路,规划得齐齐整整,虽然占了不少良田,但占老百姓的却没有多少。

郭资为难道,“选址也只能先选在这里,选得太远了,要修的路也很远,运输成本也增加了,臣和金忠看了好些地方,最后决定还是定在这一块,这块地原本是一个姓袁的乡绅,让出来后,臣用别的地方的地补偿他一部分后,答应让他做其中的一两个零件,再就是承诺他袁家的两个孩子入大明帝国学院。”

朱棣心说这就是问题,若这地是我大明的土地,收回来了,了不起给点补偿,还要补偿他一块别的地吗?

朱棣道,“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多和四殿下商量,已经拿回来了的土地,尽量不允许再补出去。”

郭资想到这次就为了土地,费了不老少劲,深觉土地在这些乡绅们手中的害处,忙点头道,“是,臣一定和四殿下多商量,四殿下就是比臣等要聪明多了,遇到问题,总能想出很好的法子。”

朱棣喜欢听这话,见不远处,宁王和周王来了,便让郭资去迎一迎,兄弟三人几日不见,见面后,格外亲热。

周王道,“臣听说皇上来了,昨日就想来见,想到皇上头一天刚到,必定是辛苦万分,这才今日请见。”

朱棣笑道,“这一路来,跟你们嫂子和侄儿一起,游山玩水,倒也不累。听说你们也把厂子建在这里,走,看看去!”

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大的厂房,忙碌的工地,正在指导建设的大明帝国学院的学生,看到朱棣来,众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来给朱棣请安。

“你们都忙吧,朕只是随便看看!”

看到这欣欣向荣的一幕,朱棣的心里浮上来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才几年功夫,大明竟然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他可以肯定,周边的很多国家和地区,还处于刀跟火种的年代,而大明的工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

朱高燨正在查看油井,设备出了一点故障,时不时运转不灵,在朱高燨的火眼金睛下,很快就将一个零部件的问题挑出来,修复之后,又开始工作了。

金忠陪着他,松了一口气,“殿下,这石油是个好东西,既能够提炼汽油柴油,又能够把残渣用来铺路,还能够……“

金忠有点说不上来了,朱高燨接着道,“还能够提炼出一些高分子化合物,我这一次来,主要也是要给你们变一手炼金术!”

殿下每次说这些,必然会有高招,金忠大喜,“殿下,臣将所有人都召集起来,殿下给咱们说一说?”

“好!”

朱高燨眼下是极为相信他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人才了,煤焦油的利用眼下也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若是想要将工业发展做一个大的提升,必须有新的原材料新技术投入使用。

靖难之役时的油井,采用的是非常原始的抽油方式,用绞车将石油从油井里提出来,堪堪满足当时的几辆拖拉机的用油量,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抽油,才稍有盈余。

这口油田,开发量非常小,眼下还是一口自喷井,用了动力采油,采油量大大增加,足够眼下大明的消耗。

朱高燨却很难高兴起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将会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眼下的大明,石油已经成了战略资源,一旦没有了石油,大明的军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

吃过肉的人,谁还愿意回到吃糠的年代?

看来,去非洲弄石油,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啊!

朱高燨道,“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大明暂时只开发这一口油井,将来要用,咱们到别的国家去搞,不要用我们自己的。”

金忠听得一愣一愣的,“殿下,咱们去哪里搞?若是去别的国家搞,别人会给吗?”

“不给咱们不会花钱买吗?谁还会嫌银子咬手?只要咱们愿意花钱,还怕他们不自己送上门来?”

朱高燨指着北面,“咱们北边那个国家,眼下叫莫斯科大公国吧,他们那边的石油,天然气非常多,咱们可以先去那边弄石油,再慢慢地把管路铺设到非洲去,非洲现在是茹毛饮血的年代,咱们去帮他们发展一下经济,把他们遍地不要的垃圾买回来。”

这话,金忠是绝对不信的,不过,能不用自己的尽量不用自己的,特别是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这个道理,金忠还是明白,他斗志昂扬,“殿下,只要您吩咐,让臣做什么,臣一定全力以赴。”

说到这里,朱高燨暂时给大明定了一个方向,在运用资源方面,这一次他亲自带队去澳大利亚,给南边的商人们领个路,将来,南边发展,铁矿石就靠澳大利亚提供。

而北边,他暂时盯向了俄罗斯,也就是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的天然气、石油,还有铁矿石,都是不可放弃的资源,特别是那种露天开采的大型铁矿区。

虽然,俄罗斯的铁矿石品位,明显低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不过,也不是没有好的铁矿石区,如此一来,就又需要他自己亲自跑一趟了。

而眼下,大明和俄罗斯之间,还隔了一个北元。

朱高燨觉得,他已经容忍北元活得太久了,从澳大利亚回来后,就该解决北元的问题了。

听说朱高燨要开课,所有的项目负责人全部都来了,在藩邸,昔日朱高燨兄弟几个读书的地方聚集,一个个手里拿了纸和笔,规规矩矩地坐着,听朱高燨讲课。

这一次,朱棣和两个兄弟,宁王和周王也都列席,坐在最后面。他们的见识,眼下明显跟不上这个国家的发展了。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主要是石油,这是一种新的,对工业领域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的原材料。我们经常说石油,其实,石油真正按分类来的话,包含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态以及,天然焦油等,我们习惯上喜欢把原油称作石油。“

朱高燨用透明量杯装了一杯原油放在桌上,他用教鞭指着桌面,“之前,我们在研发拖拉机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提炼原油,用的是蒸馏法,不同温度下得到的油品,有不同的用途,最后的残渣是沥青,我们用来铺路了。那今天,我们再来利用另外一种天然原材料,就是煤炭,煤炭干馏生产一种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是黑褐色粘稠状液体,就是焦油,煤焦油中有着大量的化合物,从中,我们可以开辟出一门新的学科,叫化学。“

朱高燨道,“如果说之前,我教给大家的那些机械与电的应用叫做格物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要增加一门新的学科,化学。我将大家领进门,这里面有着广阔的天地,要靠你们自己去摸索。”

朱高燨将后世德国的一套煤焦油加工工艺流程展示出来,这套工艺流程具有能耗低,分离出来的微量组分多,自动化程度低,关键还环保等优点,在后世,煤焦油利用率中,排世界第一。

之后,朱高燨讲解了这些微量组分的应用,道,“这门学科利用起来,你们遇到的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将来,我要你们研发的方向是利用石油等这些化石原料提年后的副产品,经过聚合作用,做出高分子聚合物。“

接下来,他开始讲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有些可以是石油化学工业的直接产物,比如合成树脂,将来这门学科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取代钢材,它们在有些方面,有着比钢材更好的性能。比如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绝缘,不易腐蚀之类,我们暂且把这些材料命名为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融,在一定的温度下成型,经过高温冷却后,性能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性能,做出我们想要的产品。”

“当然,这只是我猜测的一个方向,眼下,我仅仅只拿到了合成树脂这一种材料,我只是猜测,石油和焦油里面,应当会有很多这种不同的成分,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需要我们去开拓,寻找答桉。”

但,即便如此,朱高燨的话,也给所有人都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特别是大明帝国学院的学生们,一个个听得非常认真,眼睛里满是探索的目光,他们急于去求证这个世界。

朱高燨道,“我也在这里提醒各位,石油也好煤炭也好,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大明虽然地大物博,我希望我们在利用这些的时候,多考虑我们的子孙后代。今天,我们多用一点,明天,他们就少用一点。”

“因此……”朱高燨看向他爹,“我的提议是,我们可以用我们有的资源去和其他的国家交换。”

宁王忙问道,“老四侄儿,这些哪里有?我们去找,然后弄回来!”

不愧是朱家的种!

朱高燨笑道,“宁王叔,我们北面那个国家有,不过,眼下我们要过去,北元把我们拦着呢。西南面也有,那里,这些玩意儿遍地都是,最多。将来,我们用管路把原油和天然气运过来。”

“那些国家有这么多有用的资源,他们岂不是比我们更加富有?”

朱高燨道,“他们属于热带,一年到头,吃穿不愁,又有石油,天天可以吃了睡,睡了吃,不需要发展什么,更加不需要银子。”

宁王感叹一声,“真是天赐神国啊,真想去看看!”

朱高燨笑道,“宁王叔想去看,就去看。正好侄儿也不知道那边到底如何,侄儿也是听人说的。”

课上了约有两个时辰,朱高燨说得口干舌燥,他没打算继续说了,他不能还像以前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来,若想要大明快速而又能够稳健地发展,必须要培养人才。

朱高燨将教鞭放在桌上,道,“好,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到时候再一起讨论。”

学生们面面相觑,一时间,还没有回过神来,也不知道要问什么。

朱高燨正要走下讲台,狗儿在教室边上出现,他忙快步出去,朝教室里的爹看了一眼,朱棣也起了身。

“发生什么事了?”朱棣问道。

狗儿显得很开心,“皇上,四殿下,安南那边传来捷报,说是张辅将军打了胜仗,第一拨人一共三十二万安南大军已经被押解进大明了,分到了施工工地,铁路修起来就会快多了。”

虽然明明知道,这一仗不会有悬念,但毕竟是打仗呢,谁都担心有个万一。

眼下,捷报传来,朱棣放下心来,道,“三十二万人,不是个小数目,这些人必须要管理好,不能出乱子。”

朱高燨道,“这个容易,爹,您下一道旨意,若是这些人能够为大明干满三年徭役,将来若是愿意留在我大明,成为我大明的子民,那就给他们分田地,给安家费,若是不愿意留在我大明,给遣送费回安南,绝不叫他们白干。“

朱棣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这是在驴嘴前面挂一根胡萝卜呢,且,他下了这道旨意之后,也防止了施工的那些官员们虐待这些安南人,而激起民变。

虽然眼下的大明,根本不怕这些安南人造反,可这些人乃是他派了张辅等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安南弄来的,若是三两天弄死了,岂不是浪费!

张本亲自带着人将安南人送到了工部左侍郎刘俊的手里,看着眼前轰轰烈烈的基建场面,这些安南人大致知道了他们的命运。

先是被胡季犛父子逼着建造多邦城,以期阻挡大明的征伐大军,谁知,他们三年建好的多邦城,没有抵得住大明的一发炮弹。

眼下,他们当了俘虏,大明的军队将他们押送过来,他们又要被充做苦力。

张本在和刘俊进行交接,朱棣身边的中官亦失哈快马加鞭跑了来,他从马背上翻身落下,笑着道,“刘大人,张大人辛苦了!这路真是越来越好走了,咱家下次宣旨就不用骑马了,要开车了。”

张本笑道,“公公说的是,将来,咱们去哪儿,就不用骑马了,开车多好。这马儿在这种路上怕是跑不了,废蹄子!”

亦失哈道,“可不是,咱家可得让钉铁掌的帮忙看看呢。”

寒暄完了之后,张本和刘俊便跪下接旨,安南人见此也跟着跪了下来,亦失哈先宣读了朱棣给刘俊等人的旨意,接下来,便是宣读给安南人的旨意。

安南人也不懂中原话,亦失哈找了个通译,将朱棣的旨意说给他们听。

这些人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其中有个年龄大些的人主动上前问道,“大人,皇上的意思是,我等一日三顿,一年四季还有衣服穿,一天还有五文钱的工钱,服役三年,若是想留在上邦大国,还给我等安家费和田地?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这有什么真不了的?我上邦大国,之所以把你们请来,就是我们的人手不够,让你们帮忙修路。天底下哪有白干活不给吃不给穿不给工钱的?”

这老丈约有五六十岁了,一辈子没见过这等好事,慌忙跪下来,“我等谢主隆恩!”

刘俊和张本松了一口气,说实话,这么多人,管理起来实在是一件很苦难的事,若是一力镇压,也不是不行,可终究不是上策,他们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让人帮忙干活。

若是朝廷能够给一个明朗的政策,这就是一件好事了。

大明的百姓听说这些人一日三顿,一年四季衣服,一天只有三文钱,比自己的五十文钱要少十多倍,人人心里都是一种优越感,又听说干满三年,若是想落户大明,就是大明人,老百姓们心底都很善良,对这些背井离乡的安南人就有了一些认同感。

说不好将来,自己与这些安南人就成了邻居老乡呢?

当下就有人来招呼安南人去干活,见这些大明百姓如此热情,安南人心头的戒心少了许多,只要干活就有吃的,只要有这个规矩在,他们就不怕,很快,这些安南人便投入到了劳动之中。

偌大的一条南北驰道线,三十多万人投进去,就跟扔了一块石头在长江,基本上都不带响儿的。

张辅和沐成一路朝安南的西南方推进,越过了占城与安南的边界线。

此时的占城在国王制蓬峨死后,由其部将阁胜建立了第十四王朝,但在永乐二年,安南在太上皇胡季犛的指挥下,攻陷了其都城。

张辅和沐成便以清扫胡季犛侵略军的名义,进入了占城的边境之内。

占城国王陀罗跋摩六世亲自前来迎接,当他的豪华的大象王座对上大明的装甲车时,占城国王及所有随从人员均是瞪大了眼睛,尽管他们事先听说了,大明的军队所向披靡,上邦大国的武器装备宛若天兵神器,他们也依然没有看到推动这些大铁箱子移动的到底是什么神力?

装甲车戛然停止,张辅和沐成从车上下来,站在装甲车两边看着占巴的赖,两人心里均是在想,若是他们的剑锋所指,眼下占城的国王和朝廷也就可以全部交代在这里了。

没有皇上的旨意,他们不敢这么干,原本朝廷是让他们将安南打下来,他们越过了安南与占城的边境线,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国家太小了,而装甲车的速度又太快了。

一路翻山越岭,竟然就看到了占城的都城。

这么忙乎了快一个月,安南也就输送了不到五十万人进大明,虽说还可以从民间搜罗一些人过去,但想必,青壮年也是不多。

占巴的赖忙从大象王座上下来,亲自走到了张辅和沐成面前,跪拜膝行,以感上邦之恩。

占巴的赖做梦都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时间,将安南打下来的征夷将军不过二十出头,如此年轻。

“将军,请进王城,接受我的款待。我仰慕大明上邦久矣,今日看到将军和您麾下的将士们,实乃我一生最大的荣幸!”

张辅和沐成对视一眼,两人要了一辆汽车,坐在汽车上,缓缓地跟在大象的后面,进了占城的都城。

王宫里已经摆好了美酒佳肴,载歌载舞的美女们已经就位,占巴的赖一手挽着张辅,一手牵着沐成走上了高高的,唯有国王才能走的台阶,进了王宫。

“略备薄酒,略置粗茶澹饭,还望上国将军们不要嫌弃。”占巴的赖并没有领教过大明的火器,但他一点儿都不想领教。

占巴的赖有这个想法,并不代表,占城的文臣武将们都有这样的想法。

武将之中,排第一位的武将答班瓜卜农见张辅和沐成格外矜持,便显得有些傲慢,心中很是不忿,只觉得大明之所以能够战胜安南,是因为安南战力太弱了,站起身来,道,“敢问上国将军,贵国与人交战,究竟用人多一些,还是用火器多一些?“

答班瓜卜农这话问得非常委婉,看似在请教,实则暗藏嘲讽之意,听到答班瓜卜农这般说话,张辅和沐成倒是大度,对视一眼,相视一笑,有种“夏虫不可以语冰”之意,本不欲作答。

谁知,张辅的亲兵却是个暴脾气的,他二话不说,抬手就朝答班瓜卜农一枪,只听见偌大的殿内,砰的一声响,紧接着便是答班瓜卜农一声哀嚎,他捂着自己的肩膀疼得在地上打滚。

除了张辅和沐成,所有人都惊得站起来了,看看答班瓜卜农,又看看张辅的亲兵,固然,占城君臣上下觉得张辅等人实在过于嚣张,可面对对方如此火器,他们即便心头愤满,却也不敢说。

“这,不知答班瓜卜农哪里得罪了这位军士?”占巴的赖自然是不满的,略拱手,问张辅,语气里有质问之意。

张辅朝自己的亲兵看了一眼,虽然也有责备,却也不会在这种场合下对亲兵说什么,笑道,“占城国王,方才贵国的将军不是在问,我大明与人交手,是用人多一些,还是用火器多一些吗?我大明有一句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本将军这小兵索性让贵国将军好好见识一下。”

他略仰了仰下巴,笑道,“若国王陛下想要见识我等的装甲车,可移步城楼,我这就让人给国王和诸位臣工们演示一番。”

“火炮如雷,断肢残骸满天都是”乃是占城国上下听人描绘的安南与大明战场的一幕,此时看到了答班瓜卜农无缘无故就洞穿的肩胛,没有人想看到大明的火炮在占城国的土地上炸响的一幕。

答班瓜卜农被人抬了下去,良久,占城国君臣上下从惊骇中回过神来,占巴的赖率先举起了酒杯朝张辅和沐成敬酒,“两位将军远道而来,请!”

酒过三巡,张辅便和沐成商量着,打算和占巴的赖说正事,“我等远道而来,是有事想向国王陛下请求帮助!”

天啦,居然还有能帮到大明的?

占巴的赖忙问道,“不知什么事能够帮到大明上国,但请两位将军直言,若我占城国能够做到,必定全力以赴。”

张辅这才道,“我大明如今急需用人,若占城国能够主动请贵国的百姓去我大明帮修路,做基础建设,将来我大明愿意对贵国的发展给与帮助。”

这就不是在提出寻求帮助了,这是**裸的威胁。

占巴的赖是个傻子也听出来了,但他能拒绝吗?

占巴的赖的眼角余光不由得看向了张辅身后的亲兵,那个嘴上无毛的小子,他为何如此嚣张,一言不合,便掏出枪击杀答班瓜卜农,他占城国的上将军。

他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身为占城国的国王,若是向大明声讨,大明无论如何都不会把他交出来?

上邦大国的人都有如此底气,可见这个国家已经强盛到了什么程度?

占巴的赖朝王孙舍杨该招招手,舍杨该不明所以,站起身来,走向了祖父,他行过礼后,听祖父道,“你想不想去大明见识一下上邦大国的辉煌?”

舍杨该同样朝张辅身后的亲兵看了一眼,他抱着一杆他从未见过的武器,方才,将答班瓜卜农瞬间击倒的东西,就是从那武器里射出来的,只可惜,速度太快了,他没有看清楚。

舍杨该点点头,“祖父,孙儿愿意前往!”

占巴的赖这才问张辅,“不知上国需要多少人口?”

张辅道,“自是越多越好,所有前往我国务工的百姓,不管是安南还是占城,但凡去了,一人一日三顿,一年四季衣裳,一天还有五文钱,三年后若是想回来,将给遣返费用。这是我大明皇帝陛下的圣旨。”

不是白干,居然还有钱?

占巴的赖就有些想不明白了,但若是贸然问出来,自然不合适,可舍杨该却问了,“将军,这是为何?”

张辅笑道,“我皇帝陛下从不与民争利,既然修路,自然是由国库开支,这点子钱,我大明还是有的。”

这样一说,占城国君臣既艳羡,又自惭形秽。

沐成道,“若占城国王愿意帮我大明这个忙,我大明愿意提供一种珍贵的,名叫橡胶的种子给占城国王。”

“橡胶种子?不知这橡胶是用来做什么的?”占城国王问道。

张辅便抬了抬手,他身后的亲兵便出去了,不一会儿,亲兵进来,手里推了一辆自行车,张辅指着自行车的轮胎道,“国王陛下请看,这是用橡胶树上生长出来的橡胶做出来的轮胎,比起贵国眼还在用的木头或是铁轮子,这种轮胎耐磨,省力,舒适性很好!“

张辅朝亲兵点了点头,正好,殿上还有场地,那亲兵将枪往背上一背,双手扶着自行车,一只脚在踏板上一踩,车飞了出去,他翻身上去,两只脚在脚踏上蹬着,轮子转得飞快,在光滑的地面上,没有任何声响,灵巧地转圈,一共转了三圈,这亲兵捏住了刹车,车嘎吱一声停了下来,那亲兵将自行车停好,回到了张辅的身后。

张辅指着这辆他们斥候专用的自行车,对占巴的赖道,“国王陛下,我大明皇帝陛下非常感激贵国能够安排民工帮助我们修路,为了感激占城国上下,特意提供这种珍贵的橡胶种子,将来若贵国用不了这么多橡胶,我国愿意出高价购买,绝不叫贵国吃亏。”

占巴的赖等人此时已经听不进去橡胶什么的,他们眼里对这辆自行车充满了火热,特别是王孙舍杨该,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大明了。

那将是一个何等神奇的国度啊!

他不由得问道,“大将军,请问这是什么?”

“这是自行车,我大明老百姓日常用的车,骑车的话比步行的速度快,比汽车的速度慢,不过对路的要求不高,还能驼一点简单的东西,非常便利,若王孙殿下想要,本将军可以送给你!”

“太好了!”

舍杨该看向占巴的赖,“祖父,孙儿以为,我占城国应当听从宗主国的意见,大明上国一向非常讲道理,他们一定愿意在任何我们苦难的时候帮助我们。”

占巴的赖对大明的支持也好,还是帮助也好,都不动心,他只想安安心心地当个国王,哪怕国家再小,也可以君临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