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274章 起航,台澎列岛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274章 起航,台澎列岛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朱棣叹了一口气,“朕想让你跟着老四,有你和马三宝在他身边,朕会放心一些。”

朱能忙跪下来,“皇上,臣一定会竭力保护好四殿下,不管山高水远,臣一定会将四殿下好好带回来。”

有了朱能的保证,朱棣也稍微放心一些,他起身,走到了朱能跟前,亲手将朱能扶起来,“你在朕潜邸的时候是燕山中护卫,跟着朕征伐漠北,是跟着朕最早的老人了,朕今日不是以大明皇帝的身份托付你,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把朕最心爱的儿子托付给你!”

朱能的眼圈儿一红,他抬起头来,“皇上,没有四殿下,靖难之役,我们可能不会那么顺利,说不定臣已经战死了;没有四殿下,我大明哪有今日蒸蒸日上,大明的工业解决了多少问题,臣和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四殿下的功劳,每一个大明的老百姓都会记得。”

他说得非常动情,朱棣的眼圈也跟着红了,点头道,“你说得没错!”

“四殿下这一趟亲自出海,也是为了我大明,臣有幸能够追随四殿下,哪怕皇上不托付,臣也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四殿下,绝不让四殿下有任何危险。”

朱棣很感激,挽着朱能的手,让他坐在椅子上,“你我之间,好久都没在一起喝酒了,今日,就不醉不归吧!”

年很快就过完了,钦天监算好了出海的日子,定在正月三十日,可以赶东北季风。

江宁码头扩建后,左右多出了两个码头,过完年后,新成立的海关总署衙门忙得不可开交,领这一差事的乃是吕震,陕西临潼人,洪武年间以乡举进入太学,朱棣起事的时候,直接投降。

此人记性很好,上朝奏事从不备份,但为人阴险,的确适合在海关总署做事,现任海关总署署长。

海关总署是新成立的衙门,涵盖了从前市舶司的业务,也拓宽了新的业务。不仅仅负责货物的进出口清关,报税,还负责人员进出关。

毕竟,眼下没有航空一说,从国外进大明,除了陆路就是水路,走水路比走陆路的要多。

江宁这边多建了两个码头,沿海,从直沽到登州,威海、灵山,江宁,宁波,福州,泉州、漳州、潮州、惠州,再到广海、雷州和廉州,这些有卫所的地方,但凡是能建起码头的地方,都建了码头,设立了海关关卡。

渔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就能够下海打渔,这对靠海的老百姓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最繁忙的是松江码头,跟随朱高燨出海的苏浙两省的富商,所有的船只都停靠在这个码头,货物由此出关,接受检查,然后上船。

宫里,夏原吉正拿着一个小本本在向朱棣汇报,“皇上,这是去年一年,户部收购上来的耕地面积,仅南直隶就收购十一万顷耕地,还有浙江,福建等各省的耕地,一共八十七万顷。”

朱棣接过来这些数据来的时候,手都在颤抖,看着上面的数据,朱棣只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了,他道,“这些耕地,打算如何给老百姓种?”

夏原吉眼中含泪,道,“四殿下的意见是,耕地的所有权归朝廷,老百姓只有耕种的权利,不得私下买卖,税收直接上交给朝廷。”

朱棣点点头,“对于耕地,一是田不空着,二是老百姓们有地种,三是朝廷有税收,把握住这三点,才是关键。”

“是,臣一定办好这件差事。”

“这是历朝历代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老百姓无地可种,朝廷收不上税收,国库越是到后面越是空虚,一旦出现天灾**,朝廷无力挽救,致使朝代更迭。但,新的朝廷又能坚持多久?”

朱棣不由得感慨,“工业发展起来了,那些有钱人恐怕就不满足于种地这点财富,会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出让。将来人口多了,粮食也难免紧缺,上次四殿下说要在粮食的改良上做工作,这件事,你要抓紧去做。”

越是到了儿子要离开的时候,朱棣的心情越是不好,情绪总是受控。

夏原吉这些近臣们也感受到了,每次君前奏对,都非常紧张。

正月初七之后,朱高燨命王骥、张瑛、郭璡和周忱返校,在书房旁边的小西花厅里,朱高燨让狗儿准备了一桌席面,宴请自己的第一批学员中的精英。

“院长!”郭璡等人都惴惴不安,他们也是才知道朱高燨要出海,心里很难过。

“坐吧!”朱高燨坐在正位上,抬了抬手,“我们坐着边吃边谈。”

酒过三巡后,郭璡等人要来给朱高燨敬酒,朱高燨摆摆手,“我不太会喝酒,我娘也不让我喝,今日是破例了,我有事要跟你们说。”

四人忙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还有几天时间,你们把手头的活可以交接一下。你们组里,总有人能够挑得起大梁,一些活让他们去做。你们已经是我大明科学院的第一批院士,以后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和培养人才上。”

朱高燨歪在椅子上,眉眼间难掩疲倦,“我离开之后,你们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编制教材,为学院的长足发展做工作;二是教学,为大明培养人才;三是五大工艺的生产设备研发。“

“是,学生遵命!”四人顿时觉得肩上的任务重了很多,一时间,不知道事情将从何做起。

朱高燨也考虑到他这四个学生都是一门心思搞科研的,便道,“你们放心,我会将大明帝国学院安排好,你们只一心做你们的事情,与朝堂,与外界打交道的事,都不需要你们操心。科研这一块,不要想着省钱,该花的钱,不要心疼。科研和教育,永远都是最值得花钱的投资。”

谈完了正事,在朱高燨的引导下,四个人的心情又好了很多,纷纷跟朱高燨说起手上的项目。

“火车的动力,原先学生想的是借鉴汽车的内燃机。但无论怎样,计算出来的动力都不足以拉动五节以上的车厢满载重量。后来,军舰那边的动力设计给了学生思路。”王骥笑道,“还是院长厉害,院长的理念永远都走在我们的前面。“

郭璡笑道,“怎么,你想超越院长?”

王骥顿时愕然,朱高燨却开心地笑道,“好啊,我等着这一天,我巴不得你们人人都能超越我。”

四个人都笑起来了,都是年轻人,走到这一步,虽然不在庙堂为官,可家乡人说起他们谁不是竖起大拇指,谁对他们不是敬仰如神?

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期间,四人向朱高燨请教了很多问题,包括将来科技发展的前景,当朱高燨说,这么下去,嫦娥奔月,太空行走,地底穿行都不是梦想,人人都充满了憧憬。

待学生们告辞后,朱高燨便回到了书房,伏桉工作。

时间对他来说,真的不多了。

沐汝嫚蹑手蹑脚地地进来了,她给朱高燨添了一杯水,有些难过,站在一边,看着朱高燨奋笔疾书,写的字,她每一个都认识,可连在一起,只知道与科技有关,却都不懂。

朱高燨从去年年末就开始在编制教材,他有心想图成,编制起来,事半功倍,往往脑子里有构思,系统就会帮他输出页面,但目录却需要他自己手工编制。

“怎么,有话要跟我说?”朱高燨指着面前的椅子,“坐吧,有什么事,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沐汝嫚落了座,她有些不安,在椅子上挪了挪,低头道,“殿下,你出海的话,会带上谁一起出去?要去多久?”

“快的话半年,慢的话一年。”朱高燨看着她的样子,笑了一下,将桌上一大摞资料推到她的面前,“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的任务就是把我留下的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下半年开学了,招生的事,让方孝孺帮你一起做,老师的话,你就给王骥他们排个班,每个人负责十天或是五天的教学。”

“可是……”沐汝嫚惊呆了,抬起头来,正好对上了朱高燨温和的眉眼,灯光下的他,温文尔雅,炽白的灯光笼罩着他的全身,月白的长袍,白皙的脸庞,宛若四月天里,从墙头伸出的一枝梨花,迷离着醉人的清香。

宫里有了传言,皇后娘娘在为三皇子和四皇子选妃,三皇子妃的人选是何福的外甥女徐氏,四皇子妃人选却一直没有定。

朱高燨看着眼前的姑娘,相伴多年,她的性情,他是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她来自平西王府沐氏,终明一朝,沐氏都忠诚不渝,足以可见人品。

“我若回来,我会向母后请旨,朱氏与沐氏结下秦晋之好,我若回不来,今日的话,你就当我没有说。这些资料,好好保存,乃是我大明工业发展的基石,你让王骥他们帮帮你,按照难易顺序,编制成书,用于教材。”

沐汝嫚先是一喜,又是一惊,泪水滚滚落下,她抿了抿唇,边哭边道,“为何不是在你离开前,定下我们的婚事?难道,你今日说了这样的话,将来还想反悔吗?”

朱高燨听着有些欢喜,他站起身来,抬手摸了摸沐汝嫚的头,“我原本想等你到十八岁,年纪太小了,成家是个负担。”

生孩子也很不安全。

不过这种话,朱高燨是不好意思当着小姑娘的面说。

沐汝嫚的胆子大些了,她一把握住了朱高燨的手,“你这么厉害,一定可以平安回来的,是不是?你能不能把我也带上?“

“那不行!”朱高燨摇头,“军营中不能有女性,出海的舰队里更加不能有女性。”

这代表着不吉利!

朱高燨不信这些,但他唯有用这个理由,才可以拒绝沐汝嫚。他的骨子里,还是后世那个灵魂,三观也是在那时候养成的,做不到对女性的不尊重,特别是这个女子将来会是他的妻子。

朱高燨握了握她柔软的小手,旋即松开,笑着问道,“我交代的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沐汝嫚拼命点头,泪如雨洒,“记住了,我会做好。”

“嗯,等我离开了,你就用这间书房,或者,让珠儿把隔壁的书房收拾出来,中间打通,方便你取用资料。”

沐汝嫚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好点头。

从去年万寿节,她被人推挤踩踏,朱高燨为她解围,后来又让皇后娘娘为她讨回公道,她的心里就有了期盼,今晚,她亲耳听到了朱高燨的许诺,心里的甜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却又遭遇离别。

珠儿在门口等着,朱高燨朝她招招手,珠儿含着眼泪进来,她本来想求殿下带着她一块儿出海,殿下路上怎么能没有人服侍呢?

殿下的话,让她明白过来,出海本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带上女人,会不吉利。

“殿下,您要是不在,珠儿会帮您把这里都看好。”

“嗯,不错!”朱高燨的声音很和煦,无端就让人听着心安,“我离开这段日子,你好好协助沐姑娘,把大明帝国学院打理好,好好照顾沐姑娘。”

“是,珠儿遵命!”

朱高燨离开后,沐汝嫚就留了下来。

电灯将书房里照得亮如白昼,她翻开朱高燨留下的资料,才发现,朱高燨已经将教材基本上都编制好了,她其实做不了什么,便决定,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手抄一遍,送去印刷,作为下学期新生的教材。

正月二十九日,朱棣设家宴,为朱高燨送行。

如此,朱高燨出海的事,便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了。

徐氏强颜欢笑,每一次目光落在小儿子的身上时,眼泪就忍不住往下落。几位长公主、张氏和郭氏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皇后娘娘,一顿家宴吃得人人心头都发堵。

很快散了场,待人都走光了,朱高燨跪在徐氏的脚前,双手握着徐氏的手,满心都是愧疚,“娘,儿子这一去的路上,会经过很多国家,肯定会遇到很多宝贝,娘最想儿子给娘带什么回来?”

徐氏忍不住泪水哗哗直落,她捂着脸哭着道,“你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离开过爹娘,你一去这么长时间,走这么远的路,水上多危险啊,你让娘怎么过啊?”

朱高燨闭上眼睛,无论他把眼睛闭得多么严实,都无法阻挡泪水滚落。

朱棣走了过来,摸了一把儿子的头,劝着徐氏道,“老四又不是出去玩,他是有事才要出去,这到了最后关头了,你就不能让儿子开心一些。”

朱棣不说还好,一说,徐氏就跟被点燃了的爆竹,她气不打一处,“好啊,皇上,儿子是你一个人生的?他就不是我肚子里掉下来的肉?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决定让我儿子出海的?你现在才让我知道,瞒着我一个人,到了事儿跟前了,你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你是想气死我?”

朱棣给吓着了,忙拱手,“皇后,你可别说这样的话啊,你这是想冤死我?他要出海,还真不是我让他去的。儿子,你帮你爹解释两句啊!”

眼看徐氏是真的生气了,朱棣还从来没有见过她这般阵仗,腿肚子直哆嗦,总想拔腿就跑。

朱高燨也被他娘给吓着了,他娘一向都是多么温柔婉转的人啊,他两辈子从未见过如此贤良淑德的女子,也一向很羡慕他爹,大老粗一个,居然娶了这么好一个老婆。

也因此,朱高燨原想想娶书香门第的姑娘,后来遇到了沐汝嫚,第一次见面,被沐汝嫚踢了两脚,他也没有嫌弃,并不排斥娶她为妻。

沐汝嫚和徐氏一样都是武将家的女儿。

“娘!”朱高燨委屈地喊了一声,他这一声,将暴走的徐氏喊得一颗心都软了,转身将儿子抱在怀里,哭道,“儿啊,是不是你爹逼着你出海的?你跟娘说,你不要怕,大不了,娘这皇后也不当了,带着你回咱们燕王府去!”

这天底下,也只有徐氏敢在朱棣面前说这样的话了。

朱棣站在一旁,躬身弯腰,就跟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句话都不敢说。

朱高燨也是瑟瑟发抖,他可不想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导致皇帝和皇后离婚的皇子啊!虽然,他爹对他娘情深义重,历史上,他爹十多年不立皇后,离婚也是不可能离婚的,可是夫妻感情真的很重要。

“娘,这事跟爹没关系,是儿子坚持的。”朱高燨语气坚定地道,“娘,儿子已经十八岁了,一直在国内兜兜转转,儿子想趁着爹和娘身体康健,出去看看。”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

朱高燨可是半点都不敢跟徐氏说,他出海是为了大明帝国。纵然他娘再贤良,再高义,她毕竟是一位母亲。

如今的大明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是如此繁荣昌盛,徐氏怎么舍得自己的小儿子为了国家,去做那么危险的事情。

但,个人的意志就另当别论了。

“小四,你就不怕吗?”徐氏哭出声来了,捧着朱高燨的脸,“你不怕,娘怕啊!”

这一刻,朱高燨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他何等不孝,让父母为自己担惊受怕。他出去的每一个日夜里,恐怕父母都会寝食难安。

但到了这一步,他不可能退出,“娘,那军舰,您不是坐过吗?这是世上最强大的军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超越我大明的军舰存在。而且儿子走的路线都是近海,非常安全。“

“娘,儿子很快就能回来了。”他想了想,腼腆地道,“儿子不在这段时间,娘还是找个媒人帮儿子去西平侯府提亲,儿子担心沐成有想法,若是把沐姑娘许给别人了,儿子岂不成了笑话?”

“他敢!”说到这里,徐氏的心情好了许多,她任由儿子给她擦去脸上的泪水,笑了一下,“我儿真的长大了,知道想媳妇了!”

朱高燨的脸一红,有些别扭,“娘,您就别取笑儿子了。儿子的婚事,还请娘费心。”

“这本就是娘的事,娘还在想,这事儿,你什么时候才会跟娘说呢。”

朱高燨低着头,很是难为情,挠了挠头,扭头对他爹道,“爹,儿子已经把四个院士调回来了,学院教学的任务就由他们来担任。招生还是按照原先的条件,必须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才有入学资格。”

朱棣认真听着,也趁机慢慢地踱步,走到了椅子上坐下来,他一直这么躬身,老腰有点受不了。

“学院的话,儿子想暂时交给方孝孺,请爹任命他和沐汝嫚为学院常务副校长。”

“这怎么行!”徐氏一听急了,“你不是说你想娶汝嫚吗?她将来……怎么能做这种抛头露面的事呢?”

“娘,这没什么。儿子给她安排了不少事务,再偌大个学院,没有主事的人肯定不行。虽然都为常务副院长,但一应与外界打交道,招生,和朝廷对接,这些事都由方孝孺来做。汝嫚只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

朱高燨这番话是对朱棣说的,说完了,才对徐氏道,“娘,儿子将来的妻子,可不能只会绣花弹琴生孩子,再就是窝里斗。儿子想要一个像娘这么能干,有娘在后方,爹在前面做什么都无后顾之忧。”

他巴结道,“可惜,这世上只有一个娘,儿子总不能跟爹抢吧!”

“胡说,这说的都是什么胡话?”徐氏嗔怪道,她心里却是很开心的,儿子趴在她的肩上,就跟小时候,还往她的背上爬一样,她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胳膊,“你说好就好,横竖是跟你过一辈子的人。以后人家能干了,你别嫌弃人家就行了。”

想到,沐汝嫚这些年一直在大明帝国学院,应是儿子一手调教出来的姑娘,如若不然,儿子怎么会把这么大的担子放到她的肩上?

朱棣在一旁真是佩服小儿子佩服得不得了,三两句话就把他娘给哄好了。

亏得他提心吊胆半年,一直不敢跟徐氏提儿子出海的事,怕的就是会在床前的脚踏板上跪上半夜,老膝盖受不了不说,也丢人啊!

这一夜,朱棣被撵到西宫去睡,朱高燨被留在了徐氏的碧纱橱内,母子二人隔着一道门,说话说了半夜,直到朱高燨担心母亲熬夜太深了,故意说,自己困了,才止住了话头。

次日一早,朱高燨早早醒来,他蹑手蹑脚地起床,生怕把母亲给吵醒了,谁知,一出来,母亲比他起得还要早,已经梳洗妥当,坐在镜子前,犹豫着不知道戴哪一朵珠花。

朱高燨挥手让宫女退下,自己走过去,挑了一朵金嵌珠宝圆花挑心,插在了徐氏高鬓的正中心,祖母绿颜色纯正,光泽映照出一对蝶翼,宝华将徐氏的脸衬得雍容端方,自有一股威严。

徐氏不自觉地抬手摸了摸这挑心,笑道,“你倒是好眼光,娘好几次都想用这件首饰,总是怕压不住这颗祖母绿。”

“娘若是都压不住这区区一块石头,天底下还有谁压得住?”朱高燨站在徐氏的身后,两手扶着徐氏的肩,看着镜子里的母亲,没有漏过他娘两鬓早生的华发。

“娘,您要保重好身体,将来还要帮儿子带孩子。儿子最不耐烦小孩子哭哭啼啼,将来有了孩子,儿子想把孩子丢给爹和娘帮忙带。”

徐氏听这孩子气的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朱高燨对汤嬷嬷道,“你听听他说的这话,这可真是孩子话。这话啊,你跟娘说说可以,可别在外头说,让人笑话。”

汤嬷嬷笑道,“皇后娘娘说哪里话,谁不是从这时候过来的?当年,娘娘生了大皇子殿下,皇上回来了,看着孩子不敢抱。可到了四殿下那会儿,夜里听到孩子哭,王爷就起来亲自带孩子,好几夜,皇上都是抱着四皇子到天亮呢。“

徐氏想到了小儿子一岁那年,差点以为孩子活不过来了,她看着怀里渐渐失去了生机的孩子心里想着,若是孩子没了,她也不想活了,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多么可怜。

没想到,孩子那么坚韧,就在她以为活不了的时候,孩子竟然睁开了眼睛,可怜兮兮地看着她。

徐氏一下子就想开了,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的小儿子这一趟出海,一定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用过早膳,朱棣和徐氏要将儿子送上码头,朱高燨死活不答应,坚持道,“爹,回来的路上,谁帮你们开车?天气又冷,坐马车还得一两天,儿子在船上又要担心。”

朱高煦自告奋勇,“爹,娘,儿子送四弟出海吧,爹娘留在宫里,等儿子回来把盛况告诉爹娘!”

看着儿子祈求的眼神,朱棣实在是不忍坚持,他捏着儿子尚有些稚嫩的肩背,眼中含泪,“你去吧,爹娘听你的!”

朱高燨忍不住眼圈一红,忙别过头去,转身上了车,一脚油门踩下去,车便冲出去很远,从后视镜上,他看到了站在原地的爹娘,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从应天府到江宁码头,朱高燨一路高速,两个时辰后,他便到达了码头。

一应的衣物用具,早就于昨日,由马三宝和朱能带到了军舰上。主舰巍巍于群舰中,高峨在烈日下,金龙旗迎风招展,猎猎生风,大明的海上霸权从这一刻开始了。

码头上是前来送行的官员和百姓们,包括前来看热闹的豪绅们,看到朱高燨的车一个漂亮的摆尾,横在路上,身材高大,神采飞扬的青年从车里出来,人头攒动的码头上,安静得连风都停了下来。

朱高燨环视一圈,长身玉立的他,身穿一件月白色的圆领长袍,身后是招展的红底黑面的披风,头上一根简单的青玉簪子,绾起一头乌黑如鸦羽般的头发,光洁的额头,长眉入鬓,一双略显威严的凤眸中,闪着如碎钻一样的光芒,他朝着人群微微点头,勾起唇角一笑,招了招手,便惹得人群一阵欢呼。

“诸位,感谢大家前来送行,在这样一个时刻,让我们一起见证我大明的舰队远航,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海上帝国。在此,我们一起祝福,我大明国力强盛,百姓富裕,日月山河常在,我大明常盛!”

“日月山河常在,大明常盛!”

所有人都跪了下去,齐声呐喊,巨大气势下,天上的云层都被惊扰,舰群微微颤动,在百姓充满了期待,崇敬和祈福的目光中,朱高燨朝着码头缓步走去。

朱高煦快走两步,跟了上去,低声道,“四弟,哥哥就送你到这里,无论如何,多多保重!”

朱高燨揽过了二哥的肩膀,“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将来原油会是大明最紧缺的资源,你抽时间去找我的学生,让他们帮你搭建一条炼油生产线。爹没有给你封地没关系,往后,你就靠这个发财。”

“好四弟,二哥听你的!”朱高煦想了想,道,“二哥会帮你盯着大哥和三弟,你放心!”

朱高燨心说,你不说这话,我还放心些。

他扭头看着老二,语重心长地道,“二哥,你管好你自己,你别掺和这些事,把自己的事做好。我若在家里,你有个什么事,我还能搭救一把。我不在家里,你别到时候惹恼了爹,还不知道是怎么惹恼的。”

他说完,松开了二哥,抬脚走上了搭板。

等朱高燨走上了主舰的第三层,搭板缓缓地收了起来,他手扶着栏杆,看着码头上的百姓,看着略有些遥远的城墙,不由得感慨万千,对陪在身边的马三宝和朱能道,“再回来,或许就是一年之后的事了,真是舍不得啊!”

说完,他扬声道,“大家起来,再见!”

老百姓们均是起身,朝前冲了上来,看着大明的军舰缓缓地驶离,耳边是轰隆隆的马达的声音,一发炮弹从主舰上发射出来,打向远离码头的方向,向所有敢觊觎大明海域的势力发出了死亡的警告。

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哪怕是在遥远的海域,在众人的眼里,也就是如此骇人,这一刻是,所有人的心里都升起了一股强大的自豪感,生而为人,活在大明,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而这一刻,环绕在大明码头周围五十海里外的船只,在目睹了大明的主舰朝远海射击的炮弹,余波直接掀翻了几艘船只后,纷纷朝后又退了上百里。

主舰离开码头后,朝远海驶来,后面的铁甲舰如雁翅一般展开,跟随的木制运输船和商船在旗语的指挥下,纷纷朝着铁甲舰展开的范围里驶入,被铁甲舰包围在里面。

这一幕,真是让人羡慕啊!

被铁甲舰裹在中间的商船,到了这一步,才感觉到心安。

沿途,一共三个汇聚点,松江码头,宁波码头和福州码头。

考虑到要顾忌身后跟着的木制船只,动力十足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的速度都不快,原本朱高燨已经做好了晕船晕上一周才会适应的准备,谁知,老天爷对他非常卷顾,竟然没有半点不适。

在船上待了一天,睡饱了觉之后,朱高燨便来到了船长室,马三宝值守在这里,正在绘制海图。

朱高燨走了过去,在旁边站了一会儿,这海图绘制得有些粗略,不过看起来比后世的海图要容易识别。

朱高燨抬头隔着玻璃朝前望去,就在这时,他的脑海里响起了久违的机械的女声:【恭喜宿主开启了海上军事科技发展,系统将奖励您一筐豆芽菜!】

朱高燨直接屏蔽掉了这机械女声,不想和系统玩这种低智商的游戏,但就在这时候,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海面上出现了一条闪着金光的航线,分支朝两边,蔓延,如同大树长出了枝丫。

朱高燨震惊之余,正在好奇,这枝丫到底是什么意思,主舰往前行驶的过程中,他的目光遥远所及之处才看到了隐约的一个黑点,朱高燨猜测,那黑点应当是暗礁。

“前面是小琉球?”

前面约有一百海里处便是台湾海峡,此时的台湾还不叫台湾,台湾叫小琉球,分别于大琉球。

朱高燨只是在心中计算了从江宁码头过来的航线路程,大约觉得去,前面那个狭窄的,突然出现了暗礁的海湾应当就是后世的台湾海峡。

“是!”

从朱高燨开始提出要出海,马三宝便收集并翻阅了大量的文件,描绘过数百上千次这条航线,他的心里对世界地图上的岛屿,地理位置,已经熟记于心,他需要的只是一个验证的机会。

“殿下,前面正是台澎海峡。”

从大明地图上来看,小琉球与漳州府中间就是澎湖岛屿,中间最窄的地方只有一百三十公里,架一座桥,开一辆车,一个小时就能跨越。

但,眼下的大明,因为受季风的影响,海峡两岸之间的暗礁分布,船只和航海技术有限,从福建沿海渡台,风险太大,是以,来往并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