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57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357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白英出生于至正十六年,等到了永乐六年的时候,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他是运河上的一位老人,洪武和建文年间,手底下十多名运河民夫,治水和行船的经验都非常丰富。

等到了永乐年间,上了年纪,家里条件好起来了,白英便留在了家里含饴弄孙。

县衙里来人的时候,白英正坐在门前的老枣树下面,二两酒,一碟花生米,边喝,边看着家里的鸡上笼。

“白老爹,这就喝上了呢!”

白英一见老人,惊呼一声,“哎幼,铁墩子来了呢,快来,坐,坐,来,陪我喝两口。”

白英正要叫儿子出来,给这县衙里来的人斟酒,铁墩子忙拦住了,“白老爹,可别折煞我了,我这是为了公事来的,哪能找您讨酒喝呢?”

“咋地了?”白英忙拉着铁墩子坐下来,“我这里能有你的什么公务啊?”

“您这不是在运河上干了一辈子吗?去年一年,朝廷浚通河道,做水利,县里把您请去指导,您老这不就被上面报上去了,听说啊,入了皇上的眼了,让您尽快进京一趟。”

白英惊得跳起来了,“这咋行啊?我这这副样子,咋能进京啊?不,不,我能上金銮殿见皇上?铁墩子,你可别开玩笑啊!”

“瞧您说的,这公务上的事,我能开玩笑?我能开老爹您的玩笑?”

铁墩子将公文拿了出来,递给不识字的白英,“白老爹,您说,这种事,我能骗您吗?”

“我爷要上京啰,我爷要上京啰!”

随着白英的两个孙儿的吆喝,白英被皇上传召上京的事,已经在十里八村传开了,人人都羡慕不已,到了上京那天,县老爷亲自前来送白英坐上上京的汽车。

“如今上京是件简单的事了,你坐上了大巴,从咱们山东到应天府,就半天的功夫,等到了京中,你就去工部衙门,自然有人安排你进宫觐见皇上。”

白英紧张不已,双手在新上身的衣服上搓来搓去,“这县老爷,我又不知道礼数,万一给咱们这地方带来祸事,可如何是好?”

“你说你,在运河上风里来雨里去多少年,什么事没见过,不是我说,你见血都见过多少次了……”

“这能一样吗?”白英也是有一副硬脾气的,“这是去见皇上,皇上啊!”

逗得村里县里一起来送行的人都乐坏了,人人都不曾见过白英如此怂样,正如县老爷所说,他白英在这运河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白英年都没有过好,进了京,正好赶上了宋礼在衙门里,便带了主事蔺芳和白英一起进宫见朱棣。

正月里刚刚开了印,诸多事都等着朱棣裁决,今年六部衙门全部都装上了电话,朱棣也不必如以前那样,什么事都要把人叫来问,他直接将电话打到六部堂官那里,六部自己内部也有电话,问起事情来,也格外方便,决事也更加快速。

刚刚处理了一摞奏折,朱棣在朱高燨的陪同下在宫里转来转去,精神劲儿极好。

“有了电话,现在也不用等,直接一通电话,问什么事都很方便,这也太方便了。”朱棣高兴地笑道。

朱高燨道,“爹,下半年,儿子想在北京建一所大学,这边的事就直接交给杨士奇,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大学四年的教材都编写出来了,各大学的研究课题总体还是我来把关,今后由他们自行研究。”

朱棣一点儿都不意外,就好奇地问道,“那你打算建立什么大学?”

“航空航天!”朱高燨冷静地道。

“什么?”朱棣的声音拔高到让人惊讶的地步,他转身看着儿子问道,“你说什么大学?”

不是朱高燨没有说清楚,也不是朱棣没有听明白,而是他压根儿不敢相信朱高燨要开的大学是航空航天。

嫦娥才能奔月呢!

朱高燨指着天上,压低了声音道,“爹,儿子梦里所处的那个时代,国家就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一拨又一拨的人前往月球,那上面根本没有嫦娥,更加没有吴刚。”

朱棣顺着儿子的手指头看过去,天上并没有月亮,但他似乎看到了一轮圆月,久久震撼得说不出话来,讷讷道,“他们真的上了天?”

“是啊,爹,咱们的有生之年未必能够看到宇宙飞船前往太空,未必能够看到登月的那一天到来,但是,儿子有把握将来让爹在一两个时辰内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坐飞机可比坐汽车要舒服多了。”

三天后,朱棣要出席应天府至顺天府的南北铁路大贯通的第一次通车试运行,等试运行通过后,朱棣将率领皇室和朝廷重要成员坐火车前往顺天府,在那里新建成的科学院门口剪彩,并宣布第二批科学院院士。

朱棣原本为这两桩事激动了很久,现在,儿子又给他扔了一颗重磅炸弹,他觉得心跳得非常快,不能自已。

“那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爹是说难道要像鸟儿一样,装两个翅膀?”朱棣好奇地问道。

“是啊!”朱高燨笑道,“那飞机的形状的确是一只鸟儿展开翅膀飞行的样子,在地面滑动的时候,也有两只脚。”

朱高燨看到黄俨过来了,似乎有话要说的样子,便推着朱棣朝前走,“爹只需要帮儿子考虑,航空航天大学将来建在哪里就行了,等飞机有了雏形,将来,儿子再请爹去看。”

朱棣惊叹道,“这也太神奇了!”

若是有生之年,能够坐上一次飞机,朱棣觉得,古往今来的帝王,再也没有能够胜过他的了。

将来,等到了地底下,他大哥心里头再多不满,也唯有拍拍他的肩膀,无话可说了。

朱允炆死了真是可惜,若是活着该多好,看看今日的大明,再想想他统治下的大明,他难道不该感到羞愧吗?

“皇上,白英进京了,这会儿已经到了宫门口,宋礼宋大人带进来的,求见皇上!”

“宣!”朱棣的心情很好,快步朝谨身殿而去。

白英在朱棣跟前拘谨得说不出话来,朱棣也是个唠嗑的高手,先是谈老伴儿,再说儿女们,问了村子里的情况,说了半盏茶的功夫,白英便自在起来,话也开始多了,说起了当年自己在运河里行船时候的事儿,说起了治水。

“黄河的水啊,就是沙太多了,水流又急,全部都冲到下游来了。河床年上涨,代代都在上头加堤坝,层层垒层层高,一到了汛期,雨下得急了,水流也急,洪水勐兽,横冲直闯,堤坝稍微有些松动,就全部垮了,那么高的水冲下来,哪里能没有灾害呢?”

白英说着自己的见解,“要说治水啊,就到处的水都连在一起治,不能光治黄河,别的河跟黄河连在一起,也要治,该浚通的浚通,该筑坝要筑坝,该在两边种树,巩固泥沙也要种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呢!”

朱棣听这老者讲得头头是道,又是自己的儿子推荐的,两人年龄相彷,老人说话铿锵有力,条理清晰,朱棣很满意,“朕知道,您年纪也大了,这个年纪的老人啊,该在家里享儿孙福了,不过,您看朕不也还在做事吗?朕想请您出来帮国家治水,您瞧,这可行吗?”

白英惊得忙起身跪在地上,“皇上有旨,别说是叫小民治水,就是叫小民死,小民也不敢抗旨啊!”

“哎,这话说的,朕又不是暴君昏君,要人的命做什么?”

朱高燨忙笑着将老人扶起来,“老丈,我是朱高燨,是我向我爹举荐了您。朝廷打算建立河道总督衙门,专门来治理天下的水,把水治好了,将来才能实现真正的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您懂水,有经验,带着年轻人,发挥您的余热,为我大明的建设出一份力,您看,行不行?”

“四殿下,皇上和您瞧得起小民,又是为国为民的事,小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宋礼在一旁道,“皇上,臣将主事蔺芳带来了,在治水方面,蔺芳也有很多经验。”

“可以啊!”朱棣让蔺芳说说他治水的方略。

蔺芳只是一个主事,也是第一次面圣,难免紧张,但见皇上对白英很和蔼,他也慢慢地消除了紧张。

此时,机会来了,蔺芳便将自己的思路说了,与白英的有些出入,白英便与蔺芳在圣前辩驳,宋礼紧张得直使眼色。

朱棣摆摆手,制止了宋礼,抬手让两人辩驳,“你们继续说,朕听着。”

朱高燨让黄俨将一张黄河水系主要支流图拿了出来,摆在桌上,道,“你们看着图说。”

白英和蔺芳如获至宝,两人细细地看了一遍,将所经过的省份地势都尽量记在心里,又就着图以辩驳的方式进行交流。

等两人都把话说完了,朱棣看着朱高燨。

朱高燨思索了一遍,道,“历代王朝治理黄河,都难以改变‘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状况,你们二人的思路,我很赞同,但是,我需要加一点的事,我们要把黄河的水力利用起来。一是在陕西、山西和甘肃等这些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