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145章 方孝孺浓墨重彩的一笔

方孝孺当场愣住了!

以他的声誉和名望,方孝孺原以为朱棣无论如何都会要他来写这一份即位诏书,毕竟,若能让自己臣服,这建文帝一朝的朝臣们才会臣服于朱棣。

“这是怎么回事?”方孝孺问道。

他一身官袍脏兮兮的,头发凌乱,脸色苍白,昔日在朱允炆面前表现出的镇定从容已如晨曦朝露,早就不见了,眼下的方孝孺乃是典型的落魄文人模样。

方孝孺已经做好了从容赴死的准备,但死也要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百年之后,史书上必定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想要这一笔,他与朱棣之间就必然要有一场争斗,越是激烈,才能越显示出自己的铮铮傲骨。

但,直到现在,朱棣都没有召见他,难道他还要主动上去和朱棣厮打一番不成?

“程济提议让老师您来帮燕王写即位诏书,眼看计划就要成了,谁知,燕王四王子说老师您辅左建文帝,差点把他辅左成了亡国之君,您这样的人……”

廖镛是德庆侯廖永忠之孙,父亲廖权,母亲乃是名将东瓯王汤和之长女,只是德庆侯的爵位只传了两辈人,到廖镛的时候,就不得承袭。

廖镛先是以勋贵之子的身份任散骑舍人,后来官至都督,他乃是方孝孺的学生。

历史上,方孝孺被处死后,是廖镛和他的弟弟廖铭为其收尸,被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也因此,廖镛兄弟二人的行为触怒了那时候神经极为敏感的朱棣,廖镛被处以极刑,廖铭和叔父廖升充军,母亲和侄女儿被发浣衣局为奴。

廖镛的话没有说完,方孝孺已经听出来了,他只觉得一口老血堵在胸口,梗得他呼吸不畅,“逆贼,逆贼!分明是他们父子造反,竟然还说是我辅左皇上无功!”

方孝孺仰天流泪,“上天降下这样的灾祸,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奸佞的臣子如愿以偿,谋求国柄耍弄诡计,而我这样忠正的臣子却只有流血流泪,我唯有以我身殉君王,还能有什么祈求呢?”

廖镛张了张嘴,欲说服老师,方孝孺却扭过头来,恶狠狠地问道,“廖镛,你打算怎么做?”

廖镛低下了头,“老师,天下人都说,燕王才是真龙天子,当初白沟河之战的时候,很多人都亲眼所见,九条金龙护住了燕王……”

方孝孺失望地摇摇头,“九条金龙护住燕王?这都是那些想要在新朝当官的人杜撰出来蒙骗世人的话罢了!”

说完,方孝孺掉头就走,廖镛追了几步,方孝孺怒道,“不要跟着我,我没有你这样的学生!”

廖镛站在原地,他怔怔地看着方孝孺的后背,心里充满了疑惑,四王子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建文帝丢了皇位和性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廖升坐着马车匆忙赶来,他看到廖镛,忙一把将他拉上了车,怒道,“你不想让家里的人活了?你一个人成就了自己的名声,你打算让家里的人都跟着你无辜受累吗?”

廖镛完全是懵的,他看着叔父茫然地问道,“叔父,世人都说我的老师乃是当世大儒,学问是最好的,可是,为什么燕王和四王子却瞧不起我的老师?说他误国?”

廖升急得满头都是大汗,“是不是误国,你看不到吗?建文帝在哪里?四王子说得很对,燕王殿下八百护卫起兵啊,朝廷两百万兵力,结果,你看看,现在是什么局面?“

“建文帝在世的时候,都是谁在给他出主意?是你的老师,是齐泰,是黄子澄,建文帝对他们言听计从,最后有什么结果?”

“如果今天打进应天府的不是太祖皇帝的血脉,不是亡国又是什么?”

廖升恨其不争道,“都到了这会儿了,你还掺和进去,你瞧瞧,明日世人会怎么看你!”

应天府里的气氛非常紧张,方孝孺回到了家里,沐浴一番,吃了一顿饱饭,在一家人的眼泪汪汪下,平静泰然地坐着不动,等待着朱棣的旨意。

转眼,六月二十日,朝廷发丧,建文帝入陵寝,皇太后吕氏被夺尊位,称皇嫂懿文太子妃,领着幼子朱允熙和因天热感染而奄奄一息的长孙朱文奎,住进了懿文太子陵。

方孝孺还没能等到朱棣传他觐见的旨意,等到了六月二十三日,方孝孺实在是等不得了,他似乎听到了满天下人对他的指指点点,在说,建文帝对他言听计从,丢了皇位,如今去了九泉之下,他方孝孺竟然还没有下去陪他。

方孝孺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他出了家门。

妻子郑氏冲到了门口,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渐渐地消失在视线里。

两个儿子和女儿跟在她的身后,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明天早上升起的太阳。

宫里,今日是第一次早朝,文武百官们还是同以往一样,列着队,一左一右,上了谨身殿的台阶,进了大殿。

突然,队列中传来了一阵躁动声,人人都扭头看过去,见最后面,方孝孺竟然穿了一身官袍,也进来了。

朱棣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意气风发,他侧着身子,看着渐行渐近的方孝孺,心情非常平静。

这几日,他一直在和小儿子讨论如何治国,不得不说,小儿子给了他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他原本也很怕大臣们都反对他,无人可用,但小儿子说,不怕,一切都有解决的办法,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录官取才的法子变一变,多选些有用之人上来。

“朱棣,你这个逆贼!”

一声咆孝,在大殿上响起,朱高燨缓缓转过身去,他第一次看到方孝孺,看到了明朝历史上第一忠臣,如同泼妇一样,面目可憎。

“我听说,方先生,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朱高燨笑道,“今日见先生,出口成章,纵横豪放,颇出入东坡、龙川之间,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