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157章 大明将步入机械的时代

这一刻,朱棣才明白,儿子之前说,要做一个更大,更甜,更加诱人的蛋糕,是什么意思了!

看到众人如同便秘一样的脸,朱棣非常高兴,他朗声问道,“儿子,这学院,算爹一份子!”

“是,这学院,由我朱家来开办,只招收纳税捐赋服役之子,吃用学费全免,一年四季各两套衣服。”

条件何等优越,这比起十年寒窗,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两榜进士出来,真是让人馋得想哭。

朱高燨也不怕人不动心,“眼下的任务是,组建团队,一是研发火车,二是研发铁路,三是研发特种车,用于修路。”

朱高燨看向他爹,“爹,儿子要在五年时间内,修一条从南到北的铁路,这条铁路要给爹铺到长城外去,儿子要用火车将爹的铁骑直送到斡难河边上,将北元余孽打服,让他们向爹俯首称臣!”

朱棣不由得眯起了眼睛,他还记得之前讨论煤炭一事的时候,说起如何将北方的煤炭运到南边来,金忠说可以走水运,儿子说,将来有将来的解决办法。

朱棣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他想象不出火车是个什么东西,但若是能够有一条从南到北的铁路,能够将他的军队运到长城以外去,那么从北到南运煤炭的话,自然也不是问题了。

这就是儿子的计划?

虽然不知道火车是什么,也不知道铁轨是什么,更加不知道用于修路的特种车是什么,但见识到了燕军的火器之利害,见识到了打字机这种神器后,读书人宽阔的眼界告诉他们,这是很厉害的东西。

终于,有一人深吸一口气,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站出来,走到了朱高燨跟前,“四皇子,学生张瑛,丙子科举子,家有薄田数亩,愿与百姓一体纳粮,一体服役,但求入四皇子门下,学此机械格物之术!“

居然真有人站出来,其余人等,沉默着,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张瑛。

朱高燨打量了一下此时的张瑛,将来的宣德帝的侍讲学士居然还如此年轻,满脸都是朝气,如此会审时度势,也难怪将来入内阁。

“好!”朱高燨大声赞道,“你乃是我收的第一个学生,我虽比你年幼,但你应当也明白‘闻道有先后’的道理,看在你的份上,今日,我就为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讲一堂课,为什么要发展科技?科技是什么?“

说起自己的专业,绝对自信的光芒将朱高燨包裹,光芒从他的眼中透出,“什么是科技?科技乃是科学和技术的辨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当然,这个理论太过深奥,眼下我们不讨论这些,我只让大家记住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给大家打一个浅显的比如,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农耕社会,从刀耕火种,到后来我们运用工具,再到我们驯化牛来帮我耕地,这片土地能养活多少人?”

“一头耕牛,一个犁,一天能够耕一到两亩地,耕牛的数量也会严重不足,养一头牛,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户能够承担得起的,这就是瓶颈。但如果我们有了拖拉机耕地呢?我之前说过,北京那边附近的州县,已经派驻了拖拉机帮农户们进行耕地,去年冬天开始,从一开始的一天三四十亩,到现在一天四五十亩,你们换算一下,效率是多少倍?“

朱棣即位之后,便将北平更名为北京,他虽出生于南方,但他在北平二十多年,那里曾经是他的封藩之地,也是龙兴之地。

“有的人肯定会说,北方的冬天冰封大地,怎么耕?那我告诉你们,拖拉机的输出力量是多大?你们可能难以想象,地被火烧一遍后,就算没有完全解封,耕牛犁不动,但不代表拖拉机就耕不动,这就是差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不知道你们理解了没有?”朱高燨笑道,“再举一个例子,有兴趣的可以去我的纺织作坊看看,纺纱织布一体化的机械,比起你们传统的手摇式纺车和老式的织机要快多少,还有缝纫机,你们感兴趣的,去统计比较一下这个效率。”

“所以,未来的社会,将来的大明,会步入一个机械的时代,我打算通过科学技术来改变大家的衣食住行,之所以要成立一个特种车项目组,很快我就会让大家看到,修路,将不用人工,不占用老百姓的人力资源,主要用机器。”

朱棣呆愣了,他原以为修一条铁路,会发动大量的徭役,谁知,他儿子说,要用机器来修路,用特种车!

他无法想象,到底用什么样的特种车才能修路,但想到拖拉机,朱棣浑身的热血沸腾,双手都在颤抖,他急于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明。

这一刻,又有一个人站出来了,“学生王骥,愿纳税服役,只愿投在四皇子门下!”

有了第二个,接着就有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等凑足了十二个,朱高燨抬手止住了,“到此为止,其余的不要了。你们十二人,尽快让家里将今年的粮赋缴纳完,将凭证给我,再到我这里来报到!”

竟然只要十二人,那些稍微犹豫便错过了机会的人,此时懊恼不已。

今日的竞聘会,因为朱高燨的打断,而没有定多少岗位,“科学技术”这个新名词,很快就将竞聘这件新鲜事给压下去了。

回到了西宫,朱高燨开始着手他的新技术,一开始就建铁路,这是不太可能的事,牛嘛,先吹起来再说,他眼下准备先做一件事,就是打造一辆自行车出来。

自行车走乡间土路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来,出行就会方便很多。

老百姓的钱,肯定是不容易挣,但江南一带,有钱人太多了,朱高燨决定,恰当的时候,还可以搞自行车赛事,来拉动销售。

他要搅动这个世代,让这个时代的脉搏,跟着自己的韵律跳动。

朱棣专门给儿子拨了一栋宅子,他意识到,儿子弄的这些事业,至关重要就是保密。

他一面往北京派了锦衣卫过去,严防死守北京那边的军事科技,一面在儿子建立的大明帝国学院周围布上兵力,进出的人员都要搜身,防备泄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