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167章 让谷王和方孝孺一起查明真相

朱棣也给惊得起身,沉着脸走过来了,他抚着儿子的后背,问了一声“如何”,便大声喊道,“太医呢……”

这一喊,就把里面的人给惊动了,横竖都是一家子骨肉,几个长公主和皇后一起出来了,徐氏惊慌地问道,“四儿怎么了?”

朱高燨好容易缓过气来,他擦了一把嘴,摆摆手,“没事,爹,娘,我没事,就是呛着了!”

张氏也跟了过来,倒也不是关心小叔子,但看到父皇和母后这般关心老四,不过是呛着了,就跟得了绝症一样,一时间,脸上有些挂不住。

感觉到一道视线不怀好意,张氏一看,见是朱高煦要杀人的目光,她忙讪讪一笑,朱高煦缓缓地移开了目光,双手紧握成拳,克制住了一耳光扇死这女人的冲动。

江保小跑着要去请太医,朱高燨止住了,“就呛了而已!”

他朝吓得瑟瑟发抖的朱允熥招手,“你接着说吧,我没事了!”

朱棣狠狠地瞪了朱允熥一眼,“这都是什么场合,言行举止如此轻佻!“

朱允熥忙拼命磕头,“皇上,臣有罪!”

朱棣还要呵斥,朱高燨已经忙扯了他爹一把,问道,“你说你母亲和大哥死得不明不白,这事,怎么之前没有听说,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消息?”

朱允熥的眼睛一下子变得血红,“臣先是听应天府里的人都在议论,后来臣进宫问了朱允炆,他没有说话,臣就知道,这件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正好,臣身边有位忠仆,原先是服侍那贱人的一个丫鬟,一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在路上差点被盗匪杀了,是他救了那丫鬟,为了躲避那贱人的迫害,他们东躲西藏,这些年提心吊胆。前不久,这事儿吹出风来后,他就向臣求救,说又有人要杀他!“

朱高燨朝江保看了一眼,江保点点头,他对朱棣道,“爹,看来,那丫鬟应当是个知情者,不如,让人去查查,儿子觉着,无风不起浪,兴许其中真有隐情呢?”

朱棣气得浑身发抖,兀自克制自己,“想大哥英明一世之人,若这事是真的,不知大哥九泉之下会做何想?”

朱棣心里其实欢喜不已,若吕氏果真是这么歹毒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太孙,先害死了常氏,后又要了朱雄英的命,自己夺了这皇位,将来九泉之下,爹和大哥看到了自己,也要夸自己一句吧!

朱棣正要说,这件事让锦衣卫去查个明白,朱高燨已经在旁边道,“爹,这件事,儿子以为,交给谷王叔,命谷王叔查个水落石出!”

谷王朱穗听得懵了,这事儿跟他有什么关系,为何要让他去查?

朱棣一听,便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若让锦衣卫查,哪怕是真的,最后在文人百姓的眼里,也成了假的,可若是让谷王去查,谷王属于宗室,与懿文太子是兄弟,与他朱棣也是兄弟,属于中立。

想到这里,朱棣道,“就由谷王和方孝孺一起查明真相!”

方孝孺到了北京,他远远看到北京城周围,到处都是拖拉机在犁地,还有用拖拉机拉谷物的,他看到老百姓们从地里扯起一根一根的藤蔓,藤蔓下挂着或成人拳头般大小,或碗口大,或婴儿拳头大小的红色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老乡,你们这收的是什么?”方孝孺好奇地上前去问道。

“您是外地来的吧?这是红薯啊,咱们这边家家户户都种。”

“这红薯不挑地儿吗?怎么种在这荒地上?”

“不挑,没稻谷小麦娇气,哪儿都能种,四皇子说这红薯啊,越是沙地种出来的越好吃呢。”

“这……四皇子还会种地?”

方孝孺的印象中,朱高燨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可不,这是四皇子从外国给咱们弄来的,是好东西呢。前些日子,还送来了些辣椒籽,明年,我们北平又有新作物种了。”

这老农将红薯一个个摘下来,将一个不大不小的擦干净,在衣服上搓掉一层红皮,露出斑驳的白色的红薯肉,递给了方孝孺,“您尝尝,生吃和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都好吃,饱肚子!”

方孝孺接了过来,试探着咬了一口,有点硬,也很脆,味道清甜,溢出白色的浆液,很好吃。

方孝孺几口就将红薯给吃完了,问道,“这红薯,怎么个种法呢?”

“好种,又不挑田地,就储藏的话有点麻烦,要埋在地窖。到了春上,就拿出来,埋在地里,等长出了藤蔓,就把这藤蔓剪下来,插到地里,好活。”

“这一亩地,收不少吧?”

“多着呢,就这地,一亩地收一两千斤不在话下。我这是入夏那季的藤子太多了,随便插了一些在这地,这地是旧年冬天用拖拉机垦出来的荒地。这算是今年白多收的粮食了,吃是吃不完了!”

这老农边说,边摇摇头,朝田地那头走,那边一个中年人应当是这老农的儿子,道,“都跟您说了,实在不行,儿子就推个烤炭车,冬天去卖烤红薯,多的是人喜欢吃,肯定是丢不了。”

方孝孺我那个城里走,正是黄昏时节,一群群人从作坊里出来,边走边大声笑着说话,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有人问着彼此的收入,其中有个妇人道,“我现在是月结,计件了,多做多有钱,一天能拿六十文钱了。”

她说完,听到的人都羡慕不已,这妇人不由得腰背越发挺直了,脖子都扯直了,下巴都抬高了。

方孝孺听得满脑子都是懵的,正好旁边有个卖蛋炒饭的,他肚子也饿了,和高巍一样,围着煤炉子看了一圈,要了一碗十二文钱,多加了一个鸡蛋的蛋炒饭,坐在旁边吃。

“您这是什么灶?不用烧柴吗?”

秋收过后,馄饨张又在大街上卖蛋炒饭了,这种问题,他一天要说上十来遍,一开始还很新鲜,现在,他懒得说了,“这是蜂窝煤炉子,咱北平,就用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