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210章 立高燨为皇太子之旨

这太简单了!

且笔画越少,加上用的纸笔和墨又是一模一样,就越难识别出到底是谁的笔迹,很快,几个大臣都写好了,折叠起来。

江保抱着一个匣子,走到了各人面前,人人都把纸条丢进去,暗地里,都松了一口气,又格外好奇,最终太子的人选到底是谁?

很显然,都看出来了,皇上中意的是四殿下,但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皇上最终选的不是四殿下呢?

等收齐了最后一张纸条,朱棣看了一眼匣子,道,“那就开始唱票吧!”

命张玉唱票,夏原吉记录,从第一个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无一例外,所有的纸条上写的都是“四”,朱棣从一开始的紧张,到最后,脸上笑开了花。

他站起身来,走到了桌边,伸手往匣子里捞了一把,看到上面的“四”字,再看到夏原吉画的“正”,全部集中在“四”的名下,他笑道,“看来,我们君臣之间,并无异议,这就很好,代表着君臣同心!”

道衍便问道,“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册立太子?”

前一刻,为了立太子之事,皇上还为难得不得了,宣他进宫商议。他走的时候,四殿下来了,转眼功夫,皇上就开始立太子,显然是找到了好办法。

朱棣背着手,脸上是志得意满的笑容,“父皇当年立大哥为太子,大哥人品学问都是我们兄弟中最好的,大哥为太子,朕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周王和宁王深表认同,点头,但也不打断朱棣说话,因为谁急着知道,到底这太子如何越过了嫡长子来立?

“眼下,朕的几个皇子里,皇长子仁厚,但身体不好,诸位也都看到了。朕在这个位置上,还有老四和诸位臣工当帮手,却每天日理万机,操心不尽,说实话,若朕可以选择的话,朕倒是想做个江南富翁,不愿坐这九五之尊的位置。”

“从靖难之役开始,到如今,大明的各行各业蒸蒸日上,老四可以说付出了比朕还要多的心血。若各位臣工可以昧着良心说,遵从祖制,朕倒也愿意让朕的老儿子做牺牲。”

“皇上,若是如此,臣第一个反对。这也太不公平了!”朱能嚷嚷道,他挥舞着拳头,谁敢夺四殿下的太子之位,他第一个不答应。

朱棣很满意,道,“但,若是把朕的老儿子推到了太子之位,朕也担心,将来朝中无一宁日,于诸位,于太子,于朕的其他儿子都不好。因此……”

他故意顿了顿,所有人都抬起头来,紧张,又充满了期待地看着他,朱棣也很满意,笑道,“朕想,立两份诏书,朕亲笔所写,将你我君臣之间商议的太子人选写在诏书上,分别用两个匣子装好,锁起来。今日当着诸位王公大臣们的面,放在这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另外一份,由朕亲自保存,将来朕百年之日,由诸位臣工将两份诏书取出来,在朕的灵前册封太子请新君即位!”

道衍的眼睛勐地睁大了,他不敢置信地看着朱棣,皇上能想得出这样的好法子来吗?

“这……可真是太好了!”

看过多少历史上皇室倾轧,骨肉相残,亲身经历过靖难之役,夏原吉等人深深知道,夺嫡之争对朝政,对国家的伤害有多大。

皇子们相争,必然要强迫大臣们排队,可排吧,容易排错,历史上当太子的有几个能顺利即位的?不到最后一刻,就跟开盲盒一样,谁也不知道大位归属。

一旦排错了,一旦新君即位,那就是倾巢之灾,说家破人亡都是轻的,九族被诛是常见的事。

可不排吧,可能都等不到新君即位了,轻则罢官,重则丢命。

眼前,解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

朱棣站在桌前,在两份圣旨上,亲自提笔,在诸位文臣武将的见证下,慎重不已地写下了圣旨:“燕亲王嫡四子高燨秉性仁慈,居心孝友,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堪继大统。永乐元年七月,朕于奉天殿召见诸王大臣,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奉天殿最高处,即立高燨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今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即遭大事,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周王看到第一句话,问道,“皇上,莫非皇上打算先封高燨为燕王?”

朱棣写下最后一笔,来来回回地检查了三四遍,他这才点头让黄俨封好,道,“不错,既然太子之位已定,明日的大朝会上,朕打算封诸皇子为王。”

他抬头看向所有人道,“既然是秘密立储,今日诸位看到的,听到的,待朕上了这道锁,就要忘得一干二净,一旦朕听说有谁泄露秘密,朕绝不留情!”

王公大臣们忙道,“是!”

人人心里松了一口气,也都在心里发誓,这是做梦都不能说出去的事。

诏书盖上了宝玺,朱棣又掏出了自己的小印,郑重其事地盖上,他才满意地笑了。

接下来,朱棣又命人宣二品以上的官员进宫,宣召了宫里的三个皇子,在众人的见证下,将装着立储诏书的匣子放在了奉天殿的最高处,光明正大匾的后面。

朱高炽眼睁睁地看着那紫檀描金盘龙匣子被高高放置,就觉得,他的心也被放了上去,再也下不来了。

匣子里,圣旨上写了啥?太子是谁?是他吗?

朱高炽的目光粘在了他爹的身上,他没有看到两个兄弟落在他身上的嘲讽的目光,如此一来,似乎所有的皇子们都有了希望。

朱棣避开了朱高炽的目光,待匣子放好了,朱棣又随手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小匣子放在了龙桉上,“诸位臣工,立储的诏书,一共两份,一模一样,是朕亲笔所写,周王、宁王,两位国公,军机处、户部和兵部尚书亲眼见证,一份,你们刚才看到了,放在那上面,还有一份,朕将随身携带。”

“朕将来百年之后,诸位臣工就拿着这两份诏书,请新君即位。太子已立,以后,诸位安心办差,不必再揣摩朕的心思,也不必再奢望那从龙之功!”

朱棣冰冷的目光扫过所有人,大殿里面鸦雀无声。

“朕的四位皇子们,除了老四,都成年了,今日朕就册封尔等,朱高炽!”

“儿臣在!”

“朕册封你为康郡王!”

朱高炽猝不及防,更是不知道“康”是哪里的地名,他愣了好一会儿,还是旁边的宁王推了他一下,他才想起来谢恩。

朱棣也不计较,喊朱高煦,“朕册封你为英郡王!”

“英”也既不是地名,也不是国名,老二和老大一样乃是郡王,朱高煦也不计较,高高兴兴地谢恩,“儿臣叩谢皇恩!”

“老三!”

朱高燧出列,朱棣给他的封号为肃郡王,和两个哥哥一样,都是郡王。

朱高燧没想到,自己身为皇子,居然连亲王都没有混上,他知道爹的意思,除非他立下大功,恐怕将来,他亲王的爵位还要落在新皇身上了。

不过,想到正大光明匾后的诏书,他的心里升起了一丝希望,若父皇要立大哥为皇太子的话,还需要秘密立储吗?

嫡长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想必,爹心里中意的并不是大哥了。

朱棣看了一眼老四空着的位置,他不舍得老儿子一天进两趟宫,来来回回地跑,他今日看到儿子,都瘦了,想到儿子,朱棣又很心疼,语气都缓和下来了。

“至于老四,他为朕,为大明做了多少,想必诸位都看到了,朕决定封四皇子朱高燨为燕亲王!”

朱棣话音未落,满殿哗然,除了亲眼目睹圣旨的几个王公大臣,所有人都震惊不已,要知道“燕”可是曾经皇上的封号啊,朱棣把曾经属于自己的封号给小儿子,是什么意思?

历朝历代,当朝皇帝昔日的爵位封号都不会再次册封,这可是破了先例啊!

这一刻,朱高炽却是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父皇把自己的封号给四弟,又封四弟为亲王,毫无疑问,这是在补偿四弟啊!

看来,那匣子里头的圣旨里头,立的太子就不是四弟了,只要不是四弟,必然是他自己。

那父皇为何要用这种方式立太子呢?

朱高炽细细想来,今天在后花园里,解缙差点被父亲一脚踹死,前脚说不让提立太子之事,后脚就用了秘密立储的方式来立太子,原因是什么?

两年来,若非自己运作,没有一个人向父皇上奏请封太子,可见四弟在朝中的实力和威望,父皇想必也是心知肚明,不得已,才用了这种立储的方式。

朱高炽越想,越是感动,他爹的心里还是有他的啊,明白他的好!

听到朱棣册封皇子们的封号后,齐王心里就有些不澹定了,四哥这波操作,似乎不太正常啊!

他站出来道,“皇兄,弟弟实在是不懂皇兄给几个侄儿的封号,康郡王、英郡王、肃郡王,这些封号都是什么来历?还有,臣弟怎么没有听到封地在哪里?”

朱棣似乎能够一眼将谷王看透,他笑了一下道,“还是七弟心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