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84章 飞起来了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384章 飞起来了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15:11 来源:笔趣阁

朱高炽早期走路都是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帮扶,后来两腿无力到两个太监扶着都困难了,又不是和朱棣住在一起,出入也就没有那么多忌讳,基本上都是坐软轿。

这一点,对于一直关心儿子们的徐氏,非常清楚。

现在,皇上要儿子每天围着宫城走一圈,哪怕有人帮扶,这也要了他的命了。

慈母多败儿!

徐氏也深知这一点,她闭了闭眼,忍着心痛,劝道,“你也是当父母的人了,当能够体谅你爹的心情,难道你爹还会害你不成。你不知道,你这个样子,我和你爹每次看到了多难受。”

她的手抚在儿子的身上,厚厚的一层都是肉,基本上感觉不到里头有骨头,这让她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听人说过的软骨病的孩子,坐在椅子上是一团,提起来是一串。

徐氏的心里难过极了,也不由得迁怒到韦氏的身上,“这么多年,不曾为你添上一儿半女,连你的身体都照顾不好,娘真不知道她天天在忙些什么?”

朱高炽自然一个字都不敢辩解,低着头,“娘,儿子回去了,好好教训她一顿。”

“去吧,去吧!听你爹的,少吃,减肥。”徐氏看着就觉得糟心。

今年的冬至日和往年没有太多区别,除了前来朝贺的国家比往年又多了两个之外。

金帐汗国和罗斯公国分别派来了使臣,这两个国家从踏上大明国土的第一步开始,便不得不惊叹大明的强盛与实力,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强大。

奉天殿赐宴之后,基本上大明朝廷就不会管这些使臣的死活了。若是回国,报备一声就行了,若是不回国,自己找地方住去,若是依旧要住在国宾馆里,自己掏钱就是了。

使臣们都没有回去,在京城里四处逛,四处看,他们这些人在国内都是身居高位,可是却无端羡慕大明普通的老百姓。

蹬着三轮车四处叫卖的,打开门店做生意的,在路上行色匆匆赶着去工厂上班的,背着书包一跑一跳上学去的,不说人人都是衣着光鲜,最起码都穿得非常体面,脸上也都挂着笑容,可见生活是多么富实。

大明从头到尾并没有开放移民制度,只对大明的藩属国的老百姓们才有相对宽松的政策,可即便如此,周边的国家多少人都往大明蜂拥而至,他们带来了大量的金银,在这里买一些别的国家没有的香皂、写字笔、塑料瓶之类的货物回到自己的国家,再被哄抢一光。

阳春三月,永乐十六年,依旧是充满了希望的一年。

虽然今年南方的雨水不多,一春只下了两场雨,但并没有妨碍老百姓的春耕。

各地的大水库起了作用,再加上每个村子里都备了一套小型抽水泵和管路,哪怕一春不下雨,也不会耽误春种。

今年,江南一带基本上全部都种下了杂交水稻,端午节前夕,水稻全部都完成了移栽,长势良好。

“听说这种水稻,亩产可以翻一倍呢。”

“今年可以多收些稻子了,朝廷也没说要增加赋税呢,让我们多交粮。”

“这都多少年没有追加赋税了,多交粮做什么,朝廷要是要我们多交粮,何必还专门拿钱出来给我们添置这些水利设施呢?“

田地里,两块田挨在一起,正在地里忙活的同村人正在说着闲话,并没有看到有人朝这边走来了。

一个穿着一身短衣,头上戴着斗笠,身后跟着两个同样穿了短衣的随从,走了过来,听到了这两人的话,不由得笑道,“老乡,看样子今年的收成有不错呢。这是种的的杂交水稻吧?”

“是啊,杂交水稻。听说有人去年就在种了,一亩地多收了好几百斤呢,我们今年,不用朝廷做工作,就主动买了这种子。”戴斗笠的老农笑道。

他并不知道,来到田间的人是朱棣,很是得意,“我今年种了快十亩地了,一亩地多收两百斤,一年就是多收两千斤,县太爷也说了,朝廷没说要加赋,就等今年多一点收入。“

“柯叔,这是多一点收入吗?”旁边犁地的男子赶着牛,甩着鞭子,扬声道,“两千多斤,两季就是四千多斤呢,这是多一点收入啊?”

这柯老爹哈哈一笑,“你们这些年轻娃子就不知道要谦虚点,财不露白的道理懂不懂?”

朱棣也跟着笑起来了,问那犁地的男子,“这不是有拖拉机耕地吗?你怎么用牛耕地了?”

男子道,“这您就不懂了,这么小一块地,拖拉机开过来都划不来,横竖也没什么事,就用牛耕地算了。”

朱棣继续朝前走去,看着田地里忙碌的人群,一阵风吹来,带来阵阵的花香,他的心也跟着明朗起来,将来后世,会如何评价他的这个时代?

永乐盛世?

从南边驱车回到了京城,城门口的一片空地上,里三层外三层,将城门挤得水泄不通。

朱棣若想进城的话,不得不绕道而行。

“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赛哈智忙让人去打听,不一会儿,一名锦衣卫就回来了,他显得非常激动,“皇上,是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们在做试验,他们的新飞机在进行试飞。”

新飞机?试飞?

朱棣的心一阵狂跳,问道,“四殿下呢?”

那锦衣卫摇摇头,“属下没问,属下这就打探去。”

朱棣摆手止住了,“绕道,进城。”

朱高燨在旁听国防科技大学的老师给学生们讲课,狗儿在门外拼命朝他使眼色,朱高燨便没有惊动师生们,从教室的后门出来了。

“殿下,皇上来电话了!”

朱高燨忙随着狗儿去接听电话,那一端,朱棣问道,“城门口,听说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们在进行试飞,这件事,你知道吗?”

照理说,首飞的话,难道不应该是他这个当皇帝的最先知道吗?

朱高燨猜到了爹的心思,不由得笑道,“爹,那是一架直升机,只能坐很少的几个人,从酒泉飞过来的,暂时停在那里,也算不上是首飞,老百姓们看到了,估摸着就一传十十传百了。”

“直升机也是飞机,爹怎么不知道首飞成功了?”

朱高燨道,“在酒泉试飞的时候,我们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这就跟火车一样,要试运行好几次,才敢跟爹说,举行仪式,让爹亲眼见证。”

朱棣一想是这么回事,要是正儿八经地举行首飞,他这个大明大皇帝亲眼见证下,出了什么事,岂不是打击士气?

“这直升机的首飞,准备什么时候举行?”朱棣问道。

“就这两天,先飞几次,真没问题了,咱们再大张旗鼓地举行首飞,那时候,咱们大明就有了飞机了。”

“那就快点!”朱棣有些迫不及待。

他挂了电话,有些不知所措地在殿里转来转去,想到了什么,问道,“方才,你电话打过去的时候,四殿下在哪里?”

黄俨恭敬地道,“回皇上的话,殿下在国防科技大学,在听一个副教授讲课。”

“朕是不是不该催他?”朱棣有些后悔,“这首飞,什么时候飞不是飞?急这几天做什么?你快,亲自去给老四传个话,就说是朕的旨意,让他按部就班地做,该如何就如何,别管朕刚才和他说的话。”

黄俨忙飞快地去和朱高燨说了,朱高燨不由得啼笑皆非,却更加能够体谅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他道,“我知道了,直升机飞行这件事,本来就要谨慎,等多飞几趟后,就在京城举办一次首飞仪式。”

机场在郊区,离京城还有一百多公里地,来往两条驰道连接了机场到京城的距离。

七天后,首飞仪式在机场举行,从京城门口的大广场上飞到机场,再从机场飞回来,再次停在城门口。

城门口聚集了不少普通老百姓,为了确保安全,城楼朝老百姓开放,让他们能够站在高处,安全地观看。

而朱棣领着达官贵人在机场里,站在最高楼的玻璃墙后面,看着停车坪上的直升机。

朱高燨围着直升机转了一圈,用他的火眼金睛从头到尾检查过一遍后,对飞行员道,“不要紧张,飞机没有故障,越是冷静越幸运!”

“院长,放心,我不怕,我已经飞了快一千公里了,安全着呢!”

飞行员是从航空航天大学选出来的学员,朝朱高燨挥挥手,等他退到了楼里,这才启动飞机,螺旋桨飞快旋转,飞机离地越来越远,朝着空中上升。

“飞起来了!”有文官激动得不能自已,就好似自己也跟着飞了上去,不顾朱棣在场,竟然惊叫出了声。

等他反应过来,已是吓得满脸苍白,两条腿直打颤。

好在朱棣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上头,他朝前走了一步,看着飞机在机场上空转了一圈,便朝着东面,京城的方向飞去。

“是飞起来了!”朱棣哈哈大笑,“我大明也有了飞机,诸位爱卿,谁想坐飞机,只要给银子,朕让你们坐个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