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农夫三国 > 400.行商

农夫三国 400.行商

作者:苍山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53:24 来源:笔趣阁

大元国治下是越来越热闹了。

作为一名常年走南闯北的行商,见惯了乱世中的萧条景象,赵原对这方面感触最深。

本地百姓越来越富足,售卖的商品只要合适,就没有卖不完的,自然吸引更多如他这般的商队到来。

洛阳城中非官方的大客舍有三十多户,可左右问下来,竟然没有一家空闲的,自己的商队近百号人,最后只能分开才住下。

自家居住的这间客舍,共有三间大通铺,十多间单间,商队伙计、管事,加两三个游侠,就填得满满的了。

客舍生意越来越好,几年前赵原往来河南郡时,这边客舍多还只是良民兼顾照管,现在的客舍主人却已经几乎都是一等功民。

向客舍主人购买的吃食,自有管事给伙计们分发下去,赵原坐在客舍客厅里慢慢享用自己的吃食,回忆着这块土地上的变化,偶尔才与自己请来的三名护卫交谈一二,或打量几眼门边案几后的两位带剑游侠。

大家都在用食,不过只有住单间的客人才在客厅用飨,伙计们就只能蹲在院子里。

“子亭!子亭!”

厅外院中突然传来急促的叫声,声音很熟悉。

子亭是他的字,赵原心(中一紧,大声答道:“阿叔,我在此!”

听到答话,那人顿时向厅门奔来,脚步声很重。

来者是他商队的大管事,父辈时就得用的人物,为人很稳重。这几日领着部分伙计住在另一家客舍的。看他出现在厅门外时喘着粗气急迫的模样。赵原更吃一吓,急起身问:“何事?”

大管事也看见赵原,面现欢喜色,急跨过门槛奔过来。

不想他年纪大了,这一路都是小跑来的,嘴中在粗喘不说,脚也早软了,到一名游侠案几前时。突然失力跌倒。

这一下,他的手臂打翻案几上一碗羹,里面的汤水大半泼到那游侠衣袍上,大管事身上也沾了好多。

游侠顿时大怒,拿起之前搁在案上的剑,起身按剑怒斥:“老货!可欲寻死!”

赵原已迎上前,急扶起自家大管事,再不跌向游侠赔礼:“勿罪!勿罪!定赔浆洗钱,再请酒食!”

“我辈可为此等物所动?”

游侠儿不依不饶,平日甚得厚待的三名护卫也提刀起身。站到赵原身后。

剑拔弩张的气氛,吓得厅中其他用食的行商、护卫忙起身避到角落中去。

那游侠的同伴亦在旁相劝。游侠儿还是怒气不息,眼瞪着三名护卫,眼看就要拔剑。

“且止!”

一道女声适时响起,众人回头看,却是店主之妻提裙小步快冲过来,边走边大声再喊:“且止!”

妇人也敢涉入其中?趁欲拔剑的游侠略发怔的功夫,那店主娘子已拦到赵原和大管事身前,对游侠盈盈笑道:“尊客想是闻劝侠榜文而来,岂可再随意行拔剑逞强事?若如此,与甘宁辈又何异?”

劝过一句,店主之妻再正色道:“洛阳为大元都城,河南尹、洛阳令又弃容白昼生此等事?望尊客三思!”

旁边,赵原又一再赔罪,保证赔偿浆洗、饭食,游侠方在同伴拉拽下回房去更换衣物。

赵原谢过店主之妻,又向其他客人告过惊扰之罪,才问大管事:“阿叔,何事如此急?”

大管事看看周边人等,附他耳边小声道:“我闻洛阳官寺发告,欲寻行商为大元国售物,事成可得授一等功民之户,心急告于子亭,不想倒惹是非”

“当真?”听闻这话,赵原几乎都要炸起来。

眼巴巴地看着大管事点头,又急看左近人等一眼,赵原同样压低声音道:“我往官寺探听仔细,阿叔自寻那游侠儿告罪,多赔些钱财也无妨,只勿为此生事就好。”

让三名护卫陪着大管事,他急急忙忙套骡子出门往官寺去。

赵原是徐州东海人,带着一支商队。自从六年前第一次贩盐到河南后,此后就每年必来,最近这一二年,更是三四个月就跑一趟,货物采买销售都已经以此地需求为主。

了解越多之后,赵原就觉得自己越发喜欢上这个地方。

货物远售它方,世人只知道价格比原产地番了几倍,商人自然利厚,却不知其中的苦处贼寇劫掠、兵吏勒索、官府关税,如此摊铺下来,真正获利能剩下多少?若不番几倍价格,商人还如何生存?更不用说,稍微不小心,损失财货还只是小事,是否得保住性命才是最最要紧。哪一次不是自出门时起,家中亲人与自己都提心吊胆的?

乱世中走过,才发觉似乎只有进入邓公治下,才不会遇到这些麻烦事。

然而欢喜之余,对于此地也产生另一种憎恨,那就是只有一等功民才能经商,自家做买卖之外别无它长,若落籍于此,就只能做户普通的平民!

这些本地功民商户,看他们这些外来者时鼻孔似乎都是朝上的。

乱世中难得的安宁之地,越喜欢这块土地,他就越讨厌只有一等功民才可经商的法度,若非被这限制着,他毫无疑问要将家人全迁过来!

商贾商贾,自古行为商,坐为贾。严格说来,大元国户籍下其实并无商人,这些一等功民之户开设商铺贩卖货物,只能称“贾”,而不该称“商”,但自己若能走大运如那刘绪般得赐一等功民户籍,就算放弃最擅长的行商改为坐贾,又算得什么?难不成谁还真乐意年复一年提着脑袋去逐利么?

有刘绪之事刺激,赵原也曾想过到何地去寻些船料来卖给大元,只可惜一来他没有采购的门路。二来船料沉重。他是惯走陆路的。只有几十匹骡马,就算买到,路途遥远要运送过来也不容易。

反反复复暗中念叨的事情,如今大元居然给出了机会!

可是要售卖何物?为何要以官寺布告?在这一刻,赵原真恨不得只有自己一个行商得独享此秘密。

仔细思量这大元国独有的货物,似乎也没有何种重要到可以给授一等功民,能与五品以上文武官同等的待遇。

这个消息一旦传播出去,多少行商要为之心动?就算赔钱也要拼命争抢?

果然。半道上遇到如他这般骑骡马或步行急忙往官寺赶的已有不少,等他到官寺的时候,外面正有许多行商围挤在院墙前观看布告。

商人大多识字,不识字的也请有账房,布告前众人都只是围着静观,也有已看过的围住询问差役,不过几名差役都只摇头称不知。

赵原顾不得将骡子系到拴马桩上,跳下来就急挤过去先看布告。

布告上并未明说欲请行商贩卖的是何物,只言此物昂贵,备货资十万钱以上者方可于八月初一至洛阳甄氏府上详谈。

看得明白仔细无误后。赵原又挤出人群,也去问差役。其等还是都推说不知,他就只能暗暗盘算。

十万钱不是笔小数字,告示上却言最少要有十万。就算把现在的货物全售完,也大抵只有此数,如今才七月上旬,离八月初一还有二十多天,这告示定然是瞒不住的了,到时更不知道有多少行商要参与竞争。

这么多人参与,就算河南要贩卖之物量大,十万钱也并不保险!

他暗自盘算着的时候,忽听身后人群中有人小声问:“邓慕安欲出售一等功民户籍?十万钱一户,价贵如此?”

听到这话,赵原嘴角露出冷笑,暗道:“若真十万钱可买功民户籍,我倒只嫌价廉!”

想想此地主人以往行事,赵原摇摇头,左右是猜不到的,回顾他的骡子还在,并未走丢,就去牵上,准备回客舍与管事们商议。

骑在骡子上,再看布告下群商里面,有好些面熟的,还有几个同为徐州商,此时脸上都有些猜疑惊恐。

毕竟自古以来,商人因富而招致祸端的不是少数,就算邓慕安趁自家等聚起巨资,骤然抢夺了去,也实属于正常。

赵原一怔,半晌才明白其等为何猜疑,想起不少行商以前都惧此地主人恶名,往来的时间还短,知晓的事情少。

其等不信,说不定自家倒有机可乘!

怎么都要搏一搏的,仔细想想,赵原便在骡背上扬声道:“我乃东海赵原,居于兰陵县,家中略有薄产,同为行商,向无失信于人事,往来徐州者或有识得。今欲购司州之物外售,只苦携资不足,于此向诸君求告,愿立契借金者,俱以双倍偿之!借者可凭契自往我家中索还,又或明岁二月于洛阳金市再寻我!”

听他在这场合突然高声求借钱,行商们倒不由面面相觑,赵原大声再说一遍,其中有位正好要回徐州去的,知道赵原不是妄人,在人群回道:“我尚有十金未用,留于客舍中,赵君欲用,取去便是。”

多数人不会没事带着几两金子出门,赵原大喜,先报了自己居处客舍,又问了对方居处,告知晚间就来取钱立契。

翻倍返还,辛苦跑商利润也不过此数,对方又是有信誉的,另有两位徐州商想着只要自家已留足十万钱,出些给赵原生利也是好的,便又各借资六金、十金给他。

其余已再没人吱声。

在这时代,金银虽少用,却也是携带方便的等价物。白银价格需观产地、银质上下浮动,不过金换银一般为一比五,银换铜钱大抵在一比一千,借到二十六金,就是十三万钱左右。

赵原铁心欲成事,能得多出十三万本钱,成算大增,已是意外之喜,忙称谢连连,全问清住址,准备晚间去取。

他又急奔回客舍,交代大管事明日起急将货物出售,再将所有汉制铜钱寻官府换大元新币。

这点时间里,同客舍的其他商人也已得信,一个个急往官寺赶去。

赵原咬着牙,唤伙计们将属于自己的牲畜全牵到官寺前去。

商队中驮货的牲畜,三十多头属于他自己,其余都是租赁别人的。

大元官价将牲畜定得太贱,导致整个河南郡牲畜价格都低,却又不外卖,无人经营这项生意,欲变卖只有卖给其他行商,如今行商正云集官寺前,马市内反没这里好卖。

只是他急着脱手,免不得要被人捡便宜,就算卖给同行价格也被狠压了下去。

乱世中,就算有钱也难一次买到这么多大牲畜,三十多头,赵原全部却只卖了不到十九万钱,好些人都笑他得了失心疯,以后再想置办齐全耗时不知需多久不说,价格也要再贵近十万钱去。

赵原却不会去管别人笑话,只暗想告示上说钱十万以上,并未言要多备牲畜,估摸着有剩下近五十头骡马毛驴也就足够用了,若到时不够,再出高价租用别人的。

牲畜全卖出后,赵原就开始盘算起自家本钱每次外出行商,他都要暗备四十两金分藏在几个心腹亲近身上,这趟的货物出手估摸能有十一二万钱,给管事和伙计们说好,暂时不分发下去,加上借到的,共计六十多万钱。

不过事情就怕有万一,想想还不是十足保险,赵原打定主意,接下来的日子,哪里也不去,每天就呆在官寺前,寻那些不以为意的同行再借些钱。

他这般破釜沉舟的举动,使人笑话的同时,也令人感到害怕,愿意借钱给他的也就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牵着牲畜、携带货物到官寺前贱卖求脱手的商人也越来越多,更都在同郡、同州中急借钱,那些笑话赵原的也很快就再笑不出了。

官寺前拥堵不成样子,洛阳令阎圃也无奈,最后只能使差役强行驱赶其等往马市交易。

如同一股风潮,消息很快传遍,正在河南各地售物的大小商队们都开始往洛阳赶,不少本钱不够的捶胸顿足,发声哀嚎。

这也是商机,那些对大元户籍没兴趣的行商,低价购买急抛售出来的货物、牲畜,还有些本地富足功良民之家,开始放贷借资给有往来、有根脚、有信誉的小行商们。

这个七月,洛阳城几乎都鼎沸起来。

(本以为十二点以前可以更新的,没想到字数多了些,耽误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