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叫朱重八 > 十三 又臭又硬刘伯温

我大哥叫朱重八 十三 又臭又硬刘伯温

作者:南城二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23:00:16 来源:笔趣阁

酒喝多了的结果,就是第二天起来迷糊,头发晕,脚下轻,身上没劲儿。

“这玩意耽误事,以后少喝!”

朱五狠狠的用凉水冲洗一番,在院子里练了几趟刀,才感觉好一点。

等精神恢复的差不多,醉态去的差不多,亲兵都没带,往偏院走去。

汉王府的偏院,其实比主院还好,上一任主人是金陵知府的爱妾。据说那位美人,出身秦淮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所住的院子,处处透着风雅。

偏院门口站着几个带到刀侍卫来回巡逻,见朱五过来,连忙行礼,朱五笑着摆手,大步入内。

“人呢?”

院里没人,正厅里的桌上放着早饭。

粘稠发亮的梗米粥,香气扑鼻的小笼包,两叠小菜,还有煮鸡蛋。

“他娘的,吃地比我都好!”

朱五笑笑抓起一个小笼包扔嘴里,爆汁儿,香。忍不住,又扔一个。

接着,耳中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朱五顺着声音走去,转角院子花园的地方。一个儒雅长须的男子,正半躺在竹椅上,任一位二八佳人轻轻的揉捏腿部,面前另一位佳人,正在抚琴奏乐。

“刘伯温?”朱五看了两眼,心中暗道,“读书人这股闷骚劲儿,几百年后也是这德行。表面道德文章,其实就是喜欢姑娘。”

站在那听了一会,也听不懂。朱五背着手回到饭厅,刚才吃了两个包子,怎么越吃越饿。

于是坐在桌上,端着碗,不客气的吃了起来,狼吞虎咽。

且说刘伯温这边,琴声依旧,这两位女子原本就是这偏院中服侍上一位主人的婢女,精通音律。

朱五站了这个院子,她们自然也成了朱五的私产。但是定远军上下都是土包子,哪有雅骨头,所以这二人一直都是在府里做些杂事。

昨日忽然被朱小舍挑选出来,伺候这位老爷,自然使出浑身解数,以便求个好出身。

但此时刘伯温实在没这个心情,一路上被定远军的士卒押解至此,心中实在忐忑。

少年中举,才学名满浙东,但是一生蹉跎,朝中奸臣当道,正气之士立足不得。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施展之地。

如今天下烽烟并起,处处有贼,处处乱。痛心疾首之余,对于这些反贼,也是恨到了骨子里。

这次杭州城破,本想回乡和亲族组织地方民团,保卫乡土。却不想那什么伪汉王,点名要。

“那朱五如何知道我?要我干什么?”躺在竹椅上,琴声之中,刘伯温暗自思量,“是喽!那朱贼一定是为了笼络人心,我虽不才,但是在浙江士人中,有些薄名,刘家也是地方的望族,他要借助于我。”

想到此处,刘伯温面上冷笑几下,站起身,也不理两名女子,慢慢回转。

刚到正厅门口,脚步忽然顿住。

厅上,一个布衣的年轻人,正在浪吞虎咽,明明有碗不用,偏偏用装粥的小盆,几碟小菜放进去,筷子搅和两下,举着就往嘴里划拉。

“粗鄙!”刘伯温摇摇头,心中疑道,“这人是谁?”

再仔细看看这年轻人,虽然留着胡须,但是年纪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身上布衣配刀,身形健硕,关节粗大一看就是武人。

“应是伪王朱五的亲近之人!”刘伯温心道,听说伪王朱五年纪甚轻,身边心腹兄弟,也都是年轻人。

”咳!”刘伯温咳了一声。

“咕噜!”朱五把最后一口粥吞下去,斜眼见刘伯温站在门口,不由得有些尴尬。

“把人家早餐吃了!”

于是,朱五咧嘴笑笑,“可是刘伯温先生?”

“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是?”

“在下......”

他不认识我?朱五脑筋转转,笑道,“在下是汉王的义弟,郭英,替汉王来看看先生!”

“原来是郭三将军!”刘伯温不卑不亢地道。

郭小三这么大名头?

朱五笑道,“先生也知道在下的名字?”

刘伯温距离朱五几步之外坐下,面无表情道,“前年在下于杭州见过朝廷的邸报,濠州人朱五带手下郭家二子,以官军廖氏为内应,攻破和州。贼虽年少,但悍勇不畏死,亡命厮杀,官军不能及也!”

“他娘的,读书人骂人不带脏字!”

朱五咬牙点头,就听刘伯温继续说道,“去年的邸报,和州朱五手下郭三,率大军破安庆,并镇之。郭与朱,起于微寒,乃手足死党,为朱五坐下第一心腹也!”

“这倒是,小三小四是我最最信任的人!”

此时,刘伯温又继续道,“不知郭将军因何而来?”

很久,没人敢这么硬邦邦和自己说话了。

朱五依旧保持笑容,“先生大名,汉王早有耳闻。浙地名士,非先生莫属。如今大汉初立,汉王求贤若渴........”

“在下只想回乡!”刘伯温冷声道。

“读书人的臭劲儿!”

朱五心里冷笑下,面上却诚恳地道,“先生一身才学,又有士林的清名,不造福一方,造福百姓,隐居不是可惜了吗?

刘伯温冷笑,“造福百姓?在下只想回乡!”

“你他娘的冷笑什么意思?”

朱五最烦的就是这种,有事说事儿,皮笑肉不笑的冷笑,最让人讨厌。

就听刘伯温继续说道,“在下听说汉王不是滥杀之人,他若真是礼贤下士,就放在下回乡!”

“如此乱世,家乡并非乐土!”

“若汉王大军不来,在下家乡还算安乐。”

两句话,慢慢有些火药味出来。

不是刘伯温迂腐,不知道变通。他少年成名,浙东的名士,家族中的顶梁柱,如何能和反贼扯上关系。

一旦从贼,自己以及家族,岂不是成了士林的笑柄,岂不是有辱身上的功名。

朱五是被这咄咄逼人,又臭又硬的态度给激怒了。若是其他读书人,朱五见都不见,就算见了也当个屁给放了。

但是刘伯温,历史上好大的名头,他心里起了几分较量的心思。

“汉王欲天下,怎会不取浙东?”朱五顶着刘伯温的眼睛,“如果大军到了,先生如何处之?”

刘伯温被他眼神盯得有些慌乱,本想闪避,但是突然间鼓起勇气,直视朱五。

“自然是带领族人,相亲,浙东子地,保卫乡梓!”

朱五冷笑,“为何?定远军百战雄师,尔等螳臂挡车而已!”

“也要挡!”刘基正色道,“吾乡吾土,职责所在!”

“可笑!”朱五冷声道,“百年前,蒙元来时,你祖宗也是这么说的吗?”

“可笑,将军所言差矣。大元代宋,乃改朝换代。今日将军等人,却是....”

“是什么?”朱五噌地站起来,冷笑道,“是贼,对吗?”

刘伯温笑笑,闭嘴不语。

“我明白了!”朱五笑道,“你心里无非四个字,不愿从贼而已。说来说去,在你心中,我们这些人,就是贼!”

朱五走得近些,附身看着刘伯温,“我们这些造反的贼,祸乱天下,烧杀抢掠,只知破坏,不知建设,穷凶极恶毫无人性。杀官杀士绅,裹挟无辜百姓,使得田地荒芜,商业凋零,使得烽烟处处,人间再无乐土,对吧?”

刘伯温有些意外,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能说出这番话来。

也有些动容,从这位郭三将军的谈吐来看,应该是读过书,受过教之人。

“可是我想问问你,问问你这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的进士老爷,贼从何来?”朱五忽然大喝一声,“告诉我,贼从何来?”

“贼从百姓中来!”朱五接着冷笑,“我等之前都是百姓,为何造反?为何悍不畏死?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谁不想吃口安稳饭,稳稳当当过日子。谁当皇帝,谁当老爷跟我们这些百姓有屁关系。

为啥造反,还他妈不是你们逼的!”

朱五越说声音越大,“连年灾荒,连年税,老百姓活得还不如大户人家的狗!你去过淮西没有?你去过河南没有?你有没有见过,人是怎么被饿死的,你有没有见过卖儿卖女,易子而食。老子见过!”

刘伯温目光有些躲闪。

“我们是贼?我们不做贼就得死!我们也是老百姓,凭啥冻死,饿死!”朱五咬牙,双目赤红道,“我们原本有家的!有家有爹妈!有兄弟姐妹!有田有地!是谁把我们逼成这个样子!”

“是你们!是你们这些老爷!”朱五指着刘伯温,冷笑道,“但凡有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少收些税,少要点粮食,灾年救济救济我们,我们不止于此。但凡有哪个财主乡绅,愿意少些租子,少放些印子钱高利贷,我们也不至于如此。

勤苦劳作一辈子,饭都吃不上。交不上粮食就得借,借了还不上就得拿地抵。结果呢,结果我们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要饭,逃荒,多少人死在路上,连个坟都没有?多少人死的时候,赤条条的连个盖的都没有?”

朱五眼中有泪光闪动,“啥都没了,就剩下一条命。我们不造反,还他娘的给你们当顺民?老天爷都他妈看不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