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叫朱重八 > 二十 书生就是书生

我大哥叫朱重八 二十 书生就是书生

作者:南城二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23:00:16 来源:笔趣阁

“臣?”

朱五明白了,笑着看看席应真。

老道眉毛动动,没说话也笑了。

“老东西!”

朱五心里笑骂一声,心里明镜似的,怕是这老道,又威胁人家杀人全家!

刘伯温遇到朱五不算倒霉,遇到老道才算倒霉,何止秀才遇到兵,简直是那啥遇上哪啥,啥也别说,干就完了。

“快请起!”朱五把刘伯温亲手扶起来,一脸笑意。

不是他一定要收服这位历史名人,如今朱五的麾下文臣武将群英荟萃,说句狂妄点的话,真是多他不多,少他不少。

朱五不愿意强人所难,而且昨日刘伯温的态度也激怒了他。

但是刘伯温有个好处,是定远军所有文臣都没有的,他是名士。

朱五以为他是诸葛亮,没抓到他之前就在暗地里打听,原来他还是个诗人,是个辞人。

刘家在浙东又是望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刘伯温这样的名士身边,是整个浙江读书人集团。

读书人,你可以恨他们,可以看不起他们,可以鄙视他们,但是作为领导者,必须重视他们,尤其在创业初期。

至于创业完成之后.......

“殿下,臣!”刘伯温被朱五扶起来,面色复杂。要说真心,也有几分,要说心中怨恨也有几分。但见朱五情真意切,话就是说不出口。

“我都明白!”朱五笑道,在刘伯温手上拍了拍,“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我这没那么多规矩。”

说着,朱五重新坐下,接着说道,“我珍惜希望先生留下,不是为了朱五一人效力,而是为给江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朱五出身微寒,心念百姓但是心有余力不足。如今又当了汉王,身边也正需要先生这样的读书人教导。

先生且留下,倘若朱五心口不一,或者不是明主。届时先生要走,我绝不拦着。”

读书人嘛,要的就是个脸面。

特别有是本事的,必须得请,必须得尊重,必须得把样子做到位。

刘伯温心中触动,少年成名然郁郁不得志,朝廷昏暗无用武之地。

朱五虽然自立为王,但看着有几分明主之相,再看看边上坐着的席应真。

“臣,定当竭尽所能!”

“小五得先生,如虎添翼。”朱五文绉绉的整出一句。

而席应真在边上,看着朱五的侧脸,若有所思。

“臭小子,说话做事越来约越有样了。”

“咳!咳!”席应真咳嗽起来,好半天才停下,摸着胸口喘气儿。

“老道,咋了?”朱五问道。

席应真笑笑,“饿了!大王赏点饭吃吃呗!”

老东西!

朱五笑了下,悄然间改变称呼,“伯温也没吃吧?朱玉,上面!”说着,顿了下,“伯温是江南人,让厨房准备米饭,菜肴!”

“无需麻烦,臣面条也可!”刘伯温赶紧道。

随后,没一会,两碗热腾腾的大葱羊肉面条,加上蒜头,送了上来。

“呼噜!”

“呼噜!”

朱五端着自己那碗没吃完的,席老道端着一碗滚热的,呼哧呼哧的吃的。

“香!”老道叫好,顺便扔嘴里一瓣蒜。

边上,刘伯温咽唾沫,端着碗不知如何下口。

这面,腰带那么宽,怎么吃呢?

还有那蒜,他俩一口一个。一个汉王,一个首席大臣,满嘴大蒜味儿,怎么说话?

“吃呀!”席应真见刘伯温对着面碗发呆,笑道,“大口吃,吃了早点休息,明儿还有的忙呢!”

明天,大汉第一次朝会,汉王定官制,封赏群臣。

想到此处,刘伯温放下碗,整理下衣冠。

“殿下,臣有话说!”

朱五正在舔碗边的碎肉,闻言,赶紧擦擦嘴,“请讲!”

“汉王若欲天下,请去汉王尊号。”刘伯温正色道。

“为何?”朱五轻声问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王虽然打败大元六十万军,占有江浙之地,但大元依旧有百万大军。”

刘伯温正色道,“塞外,辽东,汉中,河北,山东,高丽等地,依旧有精兵无数。

大王称王,则朝廷颜面尽失,根基动摇,势必再次集结大军南下。”

“你的意思是,我不能走到和朝廷势不两立的地步,对吧?称王就是打蒙元皇帝,蒙元朝廷的脸,不死不休,是吧?”朱五笑道,“伯温,难道现在朝廷就不不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吗?”

“暂时不会!”刘伯温依旧正色道,“元廷现在心有余,力不足。这时,想必元廷招安的使者已经在路上。”

“安抚!狗日是想喘匀了气儿,再来打我!”朱五笑道。

“但这口气,他们上不来!”刘伯温接着说道,“如今天下各处战乱,刘福通徐寿辉同样声势浩大,而且刘在北方,是元廷的大患。有他们在,元廷很难腾出手来。

有残唐末年的例子,天下只会越来越乱,越杀越多!”

“这个咱们知道,可是为啥要去王号?难不成真招安?”席应真插嘴说道。

“招安不无不可!”刘伯温说道,“大王可上表元廷皇帝,换得江南行省平章,或者太尉的官职。

大王莫以为做元廷的官没用,有了元廷的官职,就有了法理。江浙未入之地,无须大动干戈,易如反掌。

如此一来省下的钱粮数以万计,地方也不必受刀兵战火之苦。

大王治下得以休养生息,江南富庶,再加上大王麾下精兵猛将,只需三五年功夫,势必傲视天下,真正做到和元廷分庭抗礼。”

“我明白了!”朱五笑道,“你的意思,不图虚名,暂时给蒙元皇帝老儿一个面子,和元廷相安无事。但是私下里,咱们该吞的吞,该吃的吃,该拿的好处一点不少。”

“鱼死网破,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朱五接着说道,“伯温的意思,不能让蒙元发狠来打咱们,先让他们和别人打去,咱们看热闹!”

“正是!”刘伯温朗声道,“虽然没了王号,但大王依旧是江南之主,江南之王,又无需担心元廷,何乐而不为?”

“你说这些,我明白,我知道,我早就想过!”朱五站起身,悠悠地说道,“早在起兵之时,我就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但是!”朱五转身,看着刘伯温,“此一时,彼一时!伯温,你是读书人,不懂我们这些武人的心思。

弟兄们拼死才给我打下王冠,我不要,军心会不会乱?

定远军已是庞然大物,我不为王,如何封赏?

我知道招安的好处。”

朱五笑了笑,眼中豪气顿现,“但是,我不想那么做,那么做了,我就不是朱五。

我称汉王,建大汉,定国号洪武,为的就是告诉天下人,蒙元不堪一击。

为的就是用新国号,吸引天下英雄来投。

为的就是执天下义军之牛耳,敢为天下先。

为的就是堂堂正正,把元廷赶出去。”

接着,朱五顿了顿,笑道,“是不是有些愣头青!伯温,你刚来,等日子久了,你就明白。定远军上下三十万将士,都是不怕死的愣头青。”

“臣.....”第一次建言,就吃了个钉子。

“我知道你是好心,是为了咱们大家伙好!”刘伯温的窘态,朱五看在眼里,安慰道,“你也说,朝廷招安的人,应该在路上了。现在不是咱们急,是蒙元皇帝急,咱们等着,耗着,磨蹭着,不也是一样吗?”

脸上虽然笑着,心里朱五直接给了他八个字。

书生之见,投降主义。

投降,那就变成和元廷一样的人,定远军上下,再也没有那口气。招安,只会成为笑柄,合了元廷的意,寒了天下的人心。

朱五心中大失所望。

“臣,孟浪了!”

刘伯温心中羞愧,这份羞愧是对自己。刚入朱五麾下,就把之前的矜持丢得一干二净。

迫不及待进言,却被人全盘否定。

“伯温,汉王说的对,招安不行!”席应真也正色道,“如果受了蒙元皇帝的册封,那就是臣。将来汉王若是登基大宝,势必留下的的得国不正的污点。咱们汉王,一定要堂堂正正,让后人无话可说!”

“臣,惭愧!”

自己这是怎么了,真是关心则乱,这个问题都没考虑到。

刘伯温这次真的羞愧了。

“无妨!”朱五笑道,“伯温也是一心为我!”

说着,朱五想了想,“伯温,明日朝会,我命你为礼部大臣,如何?”

“礼部大臣?掌管礼部?”刘伯温惊道。

这何止是惊,简直就是惊喜。

初来乍到,执掌一部!

“对,礼部给你管!”朱五又道,“秋收之后,咱们大汉要准备第一次科举取士,你来总管,如何!”

刘伯温新潮翻涌,俯首拜倒,“臣,竭尽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