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叫朱重八 > 七十四 希望

我大哥叫朱重八 七十四 希望

作者:南城二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23:00:16 来源:笔趣阁

大汉洪武元年。

蒙元至正十四年。

朱重八七月二十三日登陆山东胶东半岛,二十四日攻占胶东。

八月—十二日,攻下莱州(今属山东),杀元山东宣慰副使释嘉纳。二十六日,攻占军事重镇益都(今山东青州),益王买努被山东士卒乱刀砍死。

旋即又占般阳路(今山东淄州)。二十九日,攻占滨州。

十月初,攻占莒州。

朱重八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仅仅两个月多一点,就横扫了山东半岛,兵力扩张到十万人,以淮西濠州军为基础的红巾军,所向披靡。

树挪死,人挪活。

没有了朱五那坐大山的压制,苦苦挣扎求活的朱重八和他的军队,在新的地方,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朱重八本人在放下心中所有的牵绊,割舍,犹豫之后,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展示出惊人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干。

攻陷般阳路之前,益都得军马七千,朱重八组建骑兵,在最短都时间内,绕过般阳路,半路击溃了元廷枢密使布兰西带领的五万元军。

过去都是元军用铺天盖地的骑兵,欺负别人。而朱重八在山东,用骑兵狠狠的蒙元上了一堂,快速奔袭的课。

山东境内剩下的元军主力,龟缩济南一线,不敢出击。

一时间天下震动,先不说他取得的军事成绩。山东是蒙元的腹心之地,北上就是大都和辽东。

在一般人的眼里,山东就是蒙元眼皮子底下的死地。但是朱重八,在这片死地上,新生。

由于朱重八在山东天翻地覆,河南的刘福通压力大减,并且派兵打通连接山东的通道。

元廷也赶紧调整战略部署,重新组织重兵,征调人力物力。

整个秋天,天下的目光都在北方,在山东。以至于南方的汉王朱五,都暂时似乎被人遗忘了。

朱五的汉军,占据九江之后继续北上,攻克武昌三镇,驱逐天完政权,同时傅友德在江西攻城掠地,另一路常遇春的统领的军队?也抵达浙西青田。

但是对朱五?此刻的元廷鞭长莫及?实在分身乏术,只能任由他侵占长江以南的大片疆域。

甚至昏庸的蒙元朝廷看来,放任朱五在南方,他早晚会和天完政权?福建的等地的反贼狗咬狗?是良策。

一个敌人,好过数个敌人。只要北方平定?到时南下只要歼灭朱五,天下再次平定。

这是朱五在郭兴攻下武昌三镇之后,让大军驻扎带给蒙元的错觉?如果元廷知道朱五下个目标是襄樊之地?肯定不会想的这么美。

不过,天下的中心还是在北方,山东对于大都的威胁太大,而且朱重八的大军现在云集般阳路?准备进攻天下名城?济南。

~~~~

般阳路,濠州军大营。

营中烟尘滚滚,士卒训练中的喊杀声震彻天地。外围还有无数士兵?赶着装粮食的大车送到军营。

朱重八抱着一个大碗,呼哧呼哧的吃着面条,他对面,董抟霄拿着账本,正在报账。

“加上今天送来的一千五百担粮食,军粮够咱们十万人,支撑一年左右!”

“够了!”朱重八放下碗,大手擦嘴,笑道,“一年,足够咱们占领山东全境。”

说着,又是笑了下,“老董,还是咱的法子好吧!从百姓哪里要粮,越要越少。还是得从大户人家,地主财主那要!”

董抟霄苦笑,说是要其实就是抢。朱重八还是没采取他善待士绅的建议,而是把那些有恶名的地主,家产全部充公。

无论是贪官还是寺庙还是贵族,还是这些为富不仁大户人家。浮财一空之后,土地都分给了穷苦百姓。

如此一来,朱重八名声大贤,从军的汉子,络绎不绝。

“就算占不了,咱们今年的屯田,也够明年的开销了!”董抟霄笑道。

这位本来的蒙元枢密院高官,此刻脸上都是笑容。他降了朱重八之后,尽心尽力干的全是民政的活。

这是董抟霄这样儒生出身,想做好官的士人,最愿意干的活。

“哥,俺发现个事儿呀?”这时,徐达从外面进来,一屁股坐下。

“咋了?”朱重八问道。

“咱们都在山东了,还叫濠州红巾,不大妥当吧?”徐达笑道,“山东的兄弟们,嘴上不说,心里不想?”

“有理!”

朱重八点头沉思。

濠州的底子,死一个少一个,以后还得要靠山东子弟兵,濠州军确实不妥。

“那叫啥呢?”朱重八咧嘴笑笑,“咱读书少,老董你给琢磨琢磨!”

“大帅已扫平天下贪官污吏,杀出一个盛世为己任,不如就叫太平军?”

“不中!”朱重八摇头。

董抟霄又道,“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驱逐蒙元,破虏军?”

朱重八一愣,苦笑,“更不中!”

徐达在边上插嘴,“他朱小五,小名破虏!”

顿时,董抟霄大为尴尬。

三人大眼瞪小眼,沉默无言。

“有了!”朱重八一拍大腿,“山东自古是齐鲁之地,咱们就叫齐鲁军,不搞那么多花头!”

直截了当,通俗易懂,倒也是朱重八的一贯作风。

徐达又问,“军旗呢?”

“日月旗!”朱重八朗声道,“日月所照,汉家旧土。日月所照,再无疾苦。”

看着他坚毅的脸。

董抟霄豁然发现,朱重八变了。

变得更有英雄气,放眼天下了。

~~~~

天下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打出来的。

十月的风中,满是稻田的香气。春种秋收,几千年的轮回,让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爱十月。

一望无垠的稻田,随风波浪。

波浪里,镰刀声此起彼伏。一个个人影,弯着腰一下下的收割,汗水不住的从他们的额头滴落,落入脚下的泥土中。

忙碌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精壮的汉子,瘦弱的老妇,朝气的少年。

男人们在前面收割,女人带着盘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后面拾着落地的稻穗。

这是南京郊外,大汉的军屯田地,秋收开始。朱五这个汉王不用臣子上表,清晨早早的起来,和军屯的士卒家眷们,开始收割。

群臣的意思,汉王象征性的干一会儿就好。

但是朱五从清晨,一直干到中午,就像个普通农人那样,卖着力气。

朱五强忍着腰上的酸痛,卖力的割着。他不但割,还割得很好,镰刀挥过,整整齐齐一片。

他身后,朱玉带着秀儿,小心翼翼的把落在泥土里的稻穗,捡起来,吹干净装好。

朱五注意到,秀儿的脸上已经很久没有过如此郑重的表情了。还有朱玉,这个流民的孩子,在见到稻田时,眼里泛着神圣的光。

都是穷人出身。

粮食,就是命。

粮食,就是希望。

谢莲儿带着胖丫儿,拒绝了田埂上侍卫的帮忙,亲自拎着食盒,走到地里。

收割完毕的田里,高低不平,谢莲儿走得有些吃力。但是她依旧笑着,艰难的在田里走着。

她也跟着干活来着,朱五收割,她在摞。此刻脸上都是红色的潮红,汗水打湿了头发。

远处那些侍卫,露出了敬佩的目光。

“歇....歇会吧!”谢莲儿把食盒放下,笑道,“该吃饭了!”

“好嘞!”朱五说着,手上用力,又割下一片稻子。然后艰难的直腰,笑着说道,“现在才知道那诗的含义!”

“哪句?”谢莲儿拿出吃食问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朱五慢慢走过来,笑道,“将来有儿子了,每年都让他来跟着秋收,这叫忆苦思甜!”

瞬间,谢莲儿脸上更红了。

再想起,每天晚上朱五跟牛一样,脸上红得发烫。

“秀儿,过来吃饭!”朱五喊了一声,秀儿拎着装粮食的口袋,蹦蹦跳跳的过来。

“累不累!”朱五盘腿坐下,问道。

“不累!”秀儿的额头都是细细的汗珠,“俺刚会走的时候,就跟着娘在地里拾麦子了!”说完,郑重的把粮食袋子上的泥土吹掉,小心的系好口袋。

朱五心里忽然发酸,当初在破庙里,这孩子也是把粮食袋子当成宝贝藏着。

“看看你嫂子做啥好吃的了?”朱五笑道。

“今儿有甜月饼!”

十月又是丰收,又是团圆。象棋子大的月饼摆在盘里,散发着诱人的甜味。

“你做的?”朱五笑问。

谢莲儿脸上一僵,“爹让人送来的!”

“哈哈,老丈人要是知道我带你下地干活,不知道心疼成啥样?”朱五笑着扔嘴里一个,大嚼起来,“咦,这么香,放了猪油吗?”

“五哥的舌头还真灵!”胖丫笑道,她和小三结婚了,顺着小三那边叫,“放了猪油才好吃!”

“我舌头不止灵,还软和呢!”朱五坏笑起来。

别人不明所以,谢莲儿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朱玉,吃月饼了!”秀儿冲边上喊。

“来了,这土里有几粒,俺捡出来!”朱玉蹲着回道。

除了月饼,还有各种点心,玲琅满目的放了一地。

朱五看看周围,许多士卒家的孩子,还在远处忙着,站起来,喊道。

“哎,小孩们,都过来吃点心!快点!”

远处,那些忙碌的人愣了。

今天的活,他们干的战战兢兢,因为朱五也在田里。

这田就是汉王分的,这日子也是汉王给的,爱戴中带着敬畏,敬畏中也带着些亲近。

“快点呀!过来,那丫头,说你呢!”

朱五喊道。

稍微错愕之后,农人们对孩子点点头,孩子们怯怯得过来。

“给,吃吧!”

谢莲儿和胖丫儿,挨个把点心,放到他们脏兮兮的小手里。

尝了一口之后,眼睛都笑成了一弯新月。

但也有孩子没吃,而是小心的放心口袋,舔着自己的手指。

“怎么不吃?”谢莲儿问道。

说话的是个女孩,怯生生的,“俺留着回家,给俺弟弟吃呢!”

“都有,管够!”谢莲儿鼻子一酸,又给孩子们发些。

如此以来,刚才还有富余的食物,现在就不多了。

朱五冲远处的侍卫摆摆手,自然有人去准备。

拿着最后一块甜月饼,送过去,“娘子,辛苦了!”

谢莲儿笑笑,轻轻的咬了一口。

“多吃点!”朱五说道。

“这几天没胃口。”说着,谢莲儿忽然捂着嘴,“呕!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