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叫朱重八 > 九十七 吉安

我大哥叫朱重八 九十七 吉安

作者:南城二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16:43 来源:笔趣阁

大汉洪武元年,阴历十月二十三,汉王朱五率四万汉王亲军,抵达江西吉安与傅友德汇合。

当年天下义军造反初期,江西等地曾被徐寿辉的天完军占据,不过后来元廷抽调长江中下游的重兵,剿灭徐寿辉后又元廷给夺了回来。

连年的大战之中,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城池残破。无论是天完军还是元军,军纪都令人发指。

所以当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打着替天行道,均田免粮旗号的汉军,在江西根本没遇到太多的抵抗。

上饶,洪都,抚州等地,除了洪州是火炮攻城,士卒攻克之外,其余两城都是地方官,出城投降。

这也是捡了便宜,元廷在南方的重兵一部分被抽去了北方,一部分全集结在襄樊至九江沿线,全被朱五打败。江西各城池,都是地方守卫部队。

傅友德为人正直,怜惜百姓,大军所过之处,除收拢投降城池的兵马钱粮之外,只派少许部队驻扎,大军从未进城。

吉安城外,汉军营地延绵百里,水里陆地全是兵马。战旗飞舞,歌声嘹亮,周围居民哪里见过如此的雄狮。

尤其是朱五的汉王仪仗赶到之后,天地间万岁之声连绵不绝,一连串的胜利已经让汉军士气空前高涨,仿佛这世间没有他们打不赢的仗。

“参见主公!”

“参见汉王!”

朱五带着为走进傅友德的大帐篷,傅友德带着众将行礼。

“行了,军中不必弄这些!”

接连的胜利绕过朱五的心情,也是十分舒畅。

在主位上坐稳之后,朱五开口问道,“战事如何?”

“昨日送去了劝降信,还在等回话!”傅友德说道。

但是傅友德之下的诸将,脸色却有些难堪。郭兴那边一路见谁砍谁,自己这一边却是慢吞吞。

若是按他们的性子,直接一路平推下来,打他奶奶的就是了,劝什么降?

之所以有这样的腹诽,除了傅友德的作战思路和大家不同之外,傅友德也不是这些人的老上司。

朱五给傅友德这七万人中,除了他在这浙江带来的两千马队之外?剩下的是和州,定远跟着朱五起家的番号部队。

还有郭小四一部?二虎一部?汉王亲军一部。战斗力没话说,但是这些部队有个特点?军官都是朱五的死忠,有这深深淮西烙印。

而傅友德不属于淮西系的武将,这些人对他口服?心未必服。

但朱五之所以派傅友德领军?就是因为军中淮西系一家独大。军中不可能没有山头,但是绝对不能只有一个山头。

朱五笑道?“如此甚好,你来之前我说过,一个完整的江西,好过残破的江西?打烂了还要咱们去赈济。不值得!”

傅友德也不居功?微微一笑而已。

朱五又问?“这么下去,多久能打下汀州?”

“一个月!”傅友德回道。

打下汀州,几乎等于占领了江西全境。

朱五的策略就是先吃掉?再笑话。吃掉周围的大城,零星的小城除了投降之外,没有别的路走。

朱五回头,目光落在帐中悬挂的地图上,如此一来,自己的地盘不只是扩大了一倍那么简单。

浙江之地,除了浙东一部分,在海盗方国珍的手里之外,几乎全在朱五麾下。

福建,虽然没打,但此刻就在朱五嘴边。

湖北虽然没有占领全境,但是朱五的汉军已经控制了荆襄和武昌三镇,拿下湖北和消化这些打下来的地盘一样,都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汉军的老家,淮西!

按照后世的说法,朱五的地盘包括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虽然不是全部,但也是三分之二左右。

打下这些地方,朱五已经不需要在大动干戈,只需要好好的休养生息。

那些没打下来的地方,除了湖南之外,其余的浙东,福建等地,靠蚕食就可以吞并。

现在首要的任务不是打,而是治。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我给你一个月!”朱五转头,看着众人,“江西务必全部拿下。”

“诺!”众人轰然答应。

”打下江西之后,各地要成立屯田军卫,设立指挥使。”朱五淡淡地撒出点甜头,“就看你们谁表现好了!”

众将哄笑,眼中渴望和喜悦溢于言表。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仗,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吗。

屯田军卫,朱五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推广。在王朝建立的初期,军卫是稳固地方政权最有效的手段。

二线部队,还有淘汰军中老弱,降兵给予田地。让他们变成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半军事化单位。

田地不允许买卖,除了少量象征性的粮食外,其余产出都归士兵所有,士兵不用服任何的徭役。

卫所的指挥使和地方官员相互制约,不存在一手遮天的情况。

士兵的死孙后代可以选择继续种田当兵,也可以选择经商或者读书,做工。

其实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政策,设想的再好,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都会变味甚至改变原来的初衷。

但是现在,地盘太大,国力根本不足以养活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职业的军人。

只有精兵简政,才是大汉未来的主要方向。

而且就算拿军饷的职业军人,也有退役的一天。退役之后,这些人也会给予田地。

当然,这些只是初步的想法,还要回南京和众臣商议之后,再颁布实施。

有时候,每当夜深人静,朱五被这些政事弄得头昏脑胀的时候,就会想。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每个时代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形式,照搬自己脑中的东西,未必是好。

而这个时代原有的一些东西,也未必是错。

正当朱五和诸将,在帐中说着闲话之时,外面一个亲兵进来。

“禀汉王!吉安知府高志安降了!”

“主公天威所至,敌人望风而降!”难得,傅友德也冒出一句马屁。

朱五笑笑,“跟我有啥关系?啥威不威的!既然人家投降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吉安知府高志安,从汉军抵达城下开始,就在城头观望。城内只有守军七千人,如何扛得住人家的虎狼之师。

听说汉军军纪不错,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与其多造杀孽,不如现在降了。

只是高志安没想到,投降之后,居然在汉军的大营里见到了,汉王朱五。

“起来,我不喜欢人家跪着!”

朱五态度温和,高志安心中忐忑稍去。

这年月做官真是个高风险的职业,高志安原本年过四旬才是一地的县令,元军夺回吉安之后,原来的地方官被天完军杀了干净,他才能升官。

可是知府的屁股都没热乎几天,吉安又落入汉军的手中。

现在他只求,汉军真能善待百姓。他带着妻子回老家做个员外,度过此生,再也不敢奢求功名二字。

“罪官,谢汉王殿下!”高志安喵了一眼朱五,站起身。心中却道,这汉王也太年轻了。

“罪官?”朱五笑了,“那你说说,你何罪之有?”

高志安一时语塞。

“吉安的秋收怎么样?”朱五岁口问道。

“吉安府人口十六万,有地六百七十二万亩,其中稻米田不足半数........”

说起秋收,高志安张嘴就来,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种什么粮食,收了多少。

治下多少大户豪强,百姓缴纳粮食几何,一件一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高志安有些拘谨的脸,越说越放松。他不是传统意义上养尊处优的读书人,而是真的知道民间疾苦,懂得农事的官员。

“其实秋收多少,百姓也还是半饥半饱,对吧!”朱五开口说道,“这还是好年景,要是有天灾,或者我汉军在吉安劫掠一阵,今年百姓就要饿肚子,是吧?”

高志安不禁发愣,汉王居然如此了解民生?

“我本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些事怎么会不知道!”朱五叹口气,“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江西连年打仗,朝廷的赋税一年比一年重。”高志安苦笑道,“汉王大军来之前,朝廷还命吉安今年要给九江的驻军,赠送粮草!”

“给他搬个椅子!”朱五吩咐,又道,“你是个好官!在我看来,知道百姓疾苦的就是好官!”

“下官不敢!”高志安心中忐忑再起。

“既然你是好官,你继续做知府!”朱五说道,“过些日子,户部会有相应的官员过来,协助你推行新政。所有蒙元得苛捐杂税一律废除,实行大汉的新法。”

“下官....”

“你别跟我说不干!”朱五笑道,“你觉得我脾气很好吗?”

“下官不敢!”高志安一头冷汗。

“让你干你就干!”朱五继续说道,“吉安有田快七百万人,人口只有十六万,百姓还吃不饱!这说明啥?田地都在豪强的手里,人口也被他们隐藏起来了,对吧!”

“这......”高志安犹豫道,“是!”

朱五面露狠色,吉安的土地兼并比江浙还要厉害,而江西还根本没有江浙那么富。

七百万田地,十六万人口,简单的数学题背后,是百姓忍饥挨饿,大户贪得无厌的悲剧。

“来人!”朱五冲外面喊。

花云无声进来。

“高知府,这是我的亲卫统领!”朱五指着花云说道,“我在这待两天,他给你调遣。吉安境内,该杀的杀,该罚的罚,鱼肉百姓者,不得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