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三百三十章 董良揭秘(万字来了!)

“贤弟不要激动,你先下去准备,我即刻召集士卒。”

孙皎被董良拉着,只能用力的往下拜了两拜。

“多谢兄长,多谢兄长。日后兄长有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董良笑呵呵的拢住孙皎。

“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么客气干什么,走吧走吧。快下去收拾吧,早走一刻你家里也就安全一分。”

董良拍着孙皎的肩膀,把孙皎送走。

孙皎千恩万谢的下去召集自己的部曲收拾装备准备离开。

董良见孙皎离开,点手又叫过来了陈到。

董良对陈到嘱咐道。

“叔志,你随孙皎前去吴县,非万不得已,不要动手,我估计,即便不用你动手,孙静也能赢了孙权,即便孙静赢不了,你去努力保住他们全家性命即可。”

“喏!”

陈到并不询问董良这样吩咐的原因,虽然董良从不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但是在刘备的阵营里,没有人不承认董良聪明。

因为董良的见多识广和对天下大事判断的准确,偶尔还能未卜先知,大家都觉得董良是个难的一见的人才。

所以陈到自己的官位没有董良高,功劳没有董良大,觉得自己也没有董良聪明,董良既然特意叮嘱了自己一些事情,那说明他已经进行了周密的考量。

陈到当然不会自以为是的去反驳,去质问。

众人走后,马良在凑他跟前问董良究竟。

“先生,您为何笃定孙静能赢?今日对于孙皎先恐吓又施恩,又是什么用意?学生驽钝,实在看不出来。”

董良笑道。

“一切都是有因就有果。当初我让主公到豫章谋求出路,也仅仅只是因为孙策刚死,扬州四处叛乱,有机可乘。”

“没想到最后活捉了孙贲孙辅两兄弟,得到了江东许多隐秘的情报,才拼凑出了今天的谋算。”

后世人对三国的了解最多的还是三国演义。

虽然董良对于三国志等相关史书也翻阅过,但是不得不承认,更加深入人心的还是三国演义里留下的印象。

三国演义,本就尊刘,至于孙权,多少就有点配角中的配角的意思。

但是三国演义妙就妙在不完全的脱离现实。

传唱度比较高的人,在三国的历史中也往往能找到原型。

而董良通过和孙贲孙辅交流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平时没有怎么注意到的人物。

那就是中郎将孙静。

“孙皎的父亲孙静,跟随着孙坚一起起兵,帮助孙策夺回父亲的基业,今天孙权的三世基业,不说有一半儿是孙静的功劳,但有个三成也差不多。”

董良一边回忆着,一边给马良进行解释。

“从孙氏兄弟口中得知。这个孙静还刚生了几个儿子,而孙静又是孙坚的弟弟,怎么看都是正值壮年,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却偏偏选择了告老还乡,这难道不蹊跷吗?”

“而当初孙策刚刚被刺杀,江东到处叛乱。孙权年幼,威望不足,不得不拉拢董西、张昭等人,还以师礼对待张昭。”

“其用意多少有点学习招揽商山四皓的意思。”

“自己的亲侄子,艰难成这个样子。孙静不出来帮忙,却选择告老还乡。这究竟是政治斗争失败?还是在刻意避嫌呢?”

“古往今来的帝王,都怕身边重臣尾大不掉,但是孙权区区一个套路,将军又面临那样危急的情势,首先要思考的应该是团结一致。”

“结果却团结了一群外人,却让自己的亲叔叔告老还乡。这其中,我料定必有猫腻。”

董良说起来自己感觉还有些得意。

这一次不是靠着直接抄历史书,而是靠着自己推断出来的东西。

所以董良这次给马良卖弄的时候,忍不住的翘起了尾巴。

有些轻快的在院子里踱步。

马良也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听到这里,大概明白了董良的一些意思。

孙权在那么艰难的时候四处求救,拉拢了一大批外人,却偏偏让自己这个功劳大得出奇,能力也十分优秀的亲叔叔在家里赋闲。

这确实是一个蹊跷的地方。

这么看来,要么是当年孙静和孙权争过,但是孙权应该在周瑜和张昭的支持下赢了。

所以,孙静不得不退隐。

而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却不服气,想要起兵反叛,结果有些优柔寡断,被虞翻拦住,最后被孙权坑死在豫章。

要么是孙静没有想争,但是孙权却害怕自己这个功高震主的叔叔。

所以孙权对孙静起了猜疑,或强迫或自愿的孙静告老还乡。

而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则对自己父亲的遭遇感到不满,起兵反叛。

董良看着马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又听到马良说出来的推断,对这个在自己面前非常恭敬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

不愧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这眼光和智慧确实非常出色,董良稍微一点拨,就能举一反三。

董良也肯定了马良对于孙静两种遭遇的猜测。

“如果孙静是被猜忌,那么一定也会对孙权感到心灰意冷。而自己的儿子又已经死了一年。要说他心里没有恨,是不可能的。那么能被孙权猜忌,说明孙静手里的实力不小。”

“如果孙静当初是和孙权进行了抗争,政治斗争失败之后还能安然无恙?孙静手里可以动用的力量可见一斑。本来就和孙权有斗争。又死了大儿子一定会早做准备,想着报仇。”

“无论如何,孙权号称是三世基业,但归根结底,只是继承了遗产。而孙静,才是那个根根本本从头打到尾,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论其威望,用其资本,孙静都不可能弱于孙权。”

“不过这些东西一直都是猜测,我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令我惊喜的是,这一次来的使者,竟然是孙皎。”

“从孙皎的口中,证明了我所有的猜测都是对的。”

董良背着手候,有点得意的摇头晃脑。

“尤其是刚刚从孙皎口中得知,去年孙策刚死的时候,群臣居然要推举孙翊继位,因此,我可以知道,江东那边的争斗是非常的严重了。身处于这样激烈争斗的环境,孙静一定是早做准备了。”

“那先生为何要派陈将军去帮助他们?却又叮嘱陈将军尽量不要动手呢?”

马良问出来又一个问题。

对于这样的安排,董良当然是三思之后的决定。

“我虽猜测孙静不会输,但也不敢保证他一定能赢,将叔至派过去,一来是保住他们的性命,二来收买他们的人心。”

“若他们此番争斗能够胜利。危急时刻,我要不伸出手来,他们又怎能对我们忠心呢?”

“若他们此番争斗不能够胜利。而我也确实对于孙权怀有忌惮。保住他们的性命,也可以帮助日后制衡孙权。”

“一个团结一致的吴郡,不是我想要的。只有将江东各大家族分解开来,吸收到我们的阵营。才是符合主公的利益的。”

马良点头,表示明白。

“可既然如此忌惮孙权,为何不干脆趁此机会杀了他?”

董良笑了笑:“孙权不能杀,最起码不能有我们杀。这也正是我吩咐叔至不能轻易动手的原因。”

“此番大战,我们俘虏了大批江东武斗派。这些人也有相当一部分对于孙权是忠心耿耿。这也是我忌惮孙权,不想留下他的原因。”

“可我们要征战天下,自然要不停的扩张我们的势力。不可能将所有的俘虏都杀光,还是凭借着关、张两位将军。”

“要将这些俘虏收心,自然就不能由我们杀掉孙权。”

董良在房间里一边走,身边还有一个马良做捧哏,一个丁奉做护卫。

莫名其妙的就有了一些狄仁杰的感觉。

而且是那个胖胖的狄仁杰。

忍不住的就一只手摸着自己的肚子,半举着一只手在胸前指指点点。

虽然没有说出,季常,你怎么看?

但是此时的感觉也是非常到位了。

“另外,对于这些俘虏,我其实也并不是非常的在意。我更想要的是那个周公瑾。”

“如果能得到周公瑾,我宁愿不要吴郡。”

“拿一两个郡去换周郎,这样的买卖我觉得是非常划算的。”

“因为一个周郎可以打下一两个州!”

丁奉在一边忍不住的挠了挠头。

“哎呀,这半年我一直在听你们天天夸赞这个周瑜。”

“诸葛先生也在那里夸。董都督您老人家更是天天的挂在嘴边上,他能有多牛啊,他再牛,现在不还是被我们打败了吗?”

面对丁奉的不理解,董良却摇摇头。

“此次周瑜的失败,并不是周瑜的过错。而是我们太强。关、张两位将军在中原也是排得上名号的,在集齐卧龙凤雏之智,徐元直之韬略,周瑜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

“先生,您又忘了说您自己了。”

马良在一旁笑着,董良每次夸人都不夸自己。

总感觉自己先生过分的谦虚了。

马良这样一说,董良也不禁哑然失笑。

“更何况,那周瑜和庞士元是一样的。这样的人才不是百里之才,要给他一个州,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去辅佐一个州牧,才能小试身手。”

“而孙权能给周瑜的太少了。拿出来三四个郡,和咱们对抗,自然对抗不过。”

“那周瑜又是孙策的好友,对于孙权忠心耿耿,整个江东最为忠心的就是周瑜。”

“所以,无论孙权是死是活,我们一旦粘手,就很难获得周瑜的效忠了。”

“周瑜不愿意投靠,鲁肃有着周瑜做榜样,自然也就很难投靠了。”

“一下子失去两个这样的人才。对于夺取扬州的喜悦就没有那么多了。”

“在我眼里,这两个人就是整个江东最顶尖的两个人才。即便是贺齐、陈武、吕蒙,韩当之流躺在一起,我都不想换。”

董良这边和丁奉,马良解释奥秘。

另一边,孙皎已经收拾好了东西。陈到也已经点起齐了兵马。

董良带着众人亲自出城送众人离去。

“贤弟一路小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事不可为,不要纠结,让陈将军立刻护送你们回来。”

孙皎的江湖阅历不够,被董良拉拉踩踩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兄长放心,我一定取得吴郡献于兄长。给兄长在主公面前争光。若事不成,我提头来见,下辈子再结草衔环,报答兄长大恩大德。”

孙皎说完也不等董良再劝。转身打马,带着众人就走。

马蹄飞奔,溅起阵阵烟尘,很快,众人的身影就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淹没在荒尘古道。

“贤弟,贤弟……”

董良还在后面呼喊着,心想着,这臭小子可千万别冲动啊。

死了有什么用,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计划失败了,活着还能帮自己制衡孙权呢。

最起码这臭小子万一愣头青犯起来,别把陈到拖下水呀。

董良多少有些忧心忡忡。

回过头来,看见送行的队伍后面藏着两个人。

一个是阚泽,一个是虞翻。

虞翻藏在后面看戏。

这个家伙平时性格直,说话也不好听。因此过去和同僚相处的都很不好。

但偏偏董良是个异类。

董良有的时候也不喜欢和这些文人拐弯抹角。

同时董良自己本身也不是很在意那些,礼节。

虞翻要是和董良吵起嘴来,董良还能阴阳怪气的虞翻说不出来话。

这相处没几天,虞翻被董良气的几次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但是偏偏的虞翻,因为以前没朋友,总是被人在后面使绊子,和董良相处起来,心里居然美滋滋的,表示不错。

两个人很快相处成了朋友。

虽然一见面,还是忍不住的斗嘴。

董良晃晃悠悠的走到后面,拍了拍虞翻。

指着远去的孙皎说道:“看到没有,孙静的三儿子都那么勇敢,孙静本人的势力,在江东一定很大吧?”

“等孙静收拾了孙权,吴郡再也没有人和他分庭抗礼,你当年坑了人家大儿子,现在怕不怕?”

虞翻翻了个白眼。

“那时候各为其主,有什么好怕。你们把人家大儿子杀了都不怕我怕什么?”

……

第二天一早。

从凌晨开始,感觉着天气就不对劲。

连续炎热了这么些天,今天的感觉更加的炎热。

当天际的鱼肚白发亮的时候,公鸡就开始等待着自己呼唤了那么久的太阳出来。

今天天气这样热,太阳应该会很大。

结果等了好久好久,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太阳仍然没有露头。

天空中雾蒙蒙的,厚厚的云层将太阳狠狠的捂住了。

太阳终究是太阳。他那强有力的能量,隔着厚厚的云层,依然在释放。

于是,本该是一个圆盘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盖变成一大片耀眼的光斑。

这云层向上把太阳捂住,向下把大地捂住。

从东到西,绵延数百里。

黄海的沿岸,感受不到清凉。太湖怀抱中的吴县也感到闷热。舒溪上的陵阳县墙内,墙外无论是关羽还是周瑜,手下非战斗减员都很多。

湿热和闷热,比之干热更可怕。

在南方,空气中的湿度太高,人反而难以排汗。

人身自我温度调节功能受到阻碍,就更加容易中暑。

周瑜城中的医官,只能诊断出这些人是得了热病。

病情严重的就只能等死,轻一点的放到阴凉地,灌上几口凉井水,让他们缓一缓。

关羽的军营之中,就显得要专业很多。

军医们将不同症状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处理。

同时早早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药包,往往都是在夜里的时候,趁着凉爽煮成汤,白天放凉之后,可以拿给将士们饮用。

妥善的治疗之下,运气很不错,得了热病的并没有死亡病例。

今天,对陵阳县的攻势不得不放缓。

关羽这几天猛烈的对周瑜发动进攻,其余的什么事都抛之脑后。

两个当世名将,不管其他的,只在这城墙之下,方寸之地进行博弈。

但是今天不行了,天气太热,得了热病的人太多。

因为炎热使两个名将不得不不约而同的停下一切作战方案。

不断扩大的热病,终于造成了足够的影响,走进了将军们的眼中。

暂时休战的时刻。关羽允许士卒们在阵营南边的小河里轮流着去休息。

但是一条小河,面对庞大的军队,杯水车薪。

而且还要轮流来,说不定好几天都轮不到其中的一些人。

但是,正如曹操的望梅止渴一样。有这条小河作为盼头,可以增加士兵们的耐受性。

周瑜在城中就没有那么幸运。

陵阳县虽然是依河而建,但是并没有河流从城内穿插。

城墙周边虽然挖了水渠引用河水作为护城河,但是河水都在城墙外面。

只能靠着城中三口井。

命令士兵不停的打出冰凉的井水上来。

大伙轮流消暑。

在石井的上空搭建了大大的凉棚,必须得轮流打水。一个人打上一桶来,就已经热的受不了了。

闷热的空气中没有什么过多的声音。士兵和百姓们热的侧躺在冰凉的地上,藏在阴影里。声音都不想发出一句。

空气中连蝉鸣都听不见一声,估摸着也是湿热的受不了。

这样的天气,实在是熬人。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作战,死伤大量增加,对将士们的心志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除了好几天前外面冲进来的三个士兵,陵阳县内已经很久没有和外界联络了。

真真正正的变成了一座孤城。士兵们都感觉到好似浮萍一般飘荡在敌军攻打的浪潮之上。

周瑜看得出来,士兵们士气都很低落。

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了,连续几天不停的用各种手段,各种话术去提振士气。

如今能用的手段都用完了,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

实在是外部环境没有一丝希望,没有一点曙光透露出来,光靠周瑜在这里连蒙带骗,空口白牙,想让这些士兵艰苦作战,实在是太为难了。

士兵们不想战斗太多,消极而且有了怨气,这些周瑜竟然无法改变,也只能当成没看见。

还是一个字,就是拖,继续往下拖。

周瑜在这里装聋作哑,只要不正面回答士兵们的问题,士兵们的情绪就还得继续的积攒,虽然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但是最起码周瑜可以得到这个积攒的过程。

如果周瑜主动的凑上去给士兵们开口的机会,那恐怕军心立刻就崩散了。

抬头看看被厚厚的云层捂得严严实实的苍天,周瑜的心里怎么会不感到绝望呢?

困守在陵阳县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却一点联络都没有。

幸亏自己来的早,提前准备了军械和粮草。

这么多天以来,除了从宣城溃散的士兵努力冲进来了三个,四面八方都没有友军前来进行查探。

孙权,在干什么呢?仲谋啊仲谋,这个时候多多少少也应该到陵阳县给点支持吧?

孙权又不知道周瑜到底储存了多少粮草和器械。怎么说也应该调集一批人来,送一点物资看看情况。

即便是关羽包围的水泄不通,未必能送的进来,可是在边缘搞搞摩擦,自己在城里也能看到希望啊。

但是很可惜,什么都没有。周瑜自己还能坚持,但是士兵们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坚持了。

周瑜也常常感到自己似乎和这个乱世脱离了。

一座孤城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每天只有机械的在城墙边拼杀。

再也不知道谁是天子,谁是曹操,谁是刘表,谁是刘备。

天下的群雄逐鹿,和这边完全没有联系。

孤独才是最难熬的。周瑜不怕被数倍的敌军包围,但是就怕看不到一点点希望。但凡外围有一点点摩擦的动静,它都可以继续哄骗这些士兵坚持下去。

周瑜每天都在城头上等着,希望远方哪怕是不敢战斗,马蹄抛起来,激起几阵烟尘,造成一点慌乱,晃动一下旗帜,也会让他们感到十分的安慰。

但是周瑜每天看到的只有敌人的骑兵队和旗帜。

这不,从北边又有一支马队进了关羽的大营。

一支马队从北进了关羽的大营,领头的身上插着令旗,前往营中向关羽报告消息。

依然是从北边得来的战报。

徐庶继续带着黄祖向北逛悠。

而令徐庶没想到的是,轻而易举的打下宣城之后,军事重地芜湖居然也是毫不设防的状态。

面对徐庶顺流而下的攻击,毫无抵抗之力,芜湖就被徐庶纳入囊中。

就连黄祖都感到十分诧异,虽然知道刘备的士兵战斗力强,正面击溃了周瑜,但是在面对芜湖这种难攻的地方,还能那么轻易的拿下来,真不是刘备的军队太强的原因了。

徐庶找人审问了之后,才知道城里的守将已经消失好几天了。

徐庶传来情报,正是向关羽报告好消息。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从水上自芜湖东进,直取太湖,攻入吴郡,已经畅通无阻了。

徐庶虽然提及了这个想法,但是还是劝关羽尽量的留在原地继续攻打周瑜。

话里话外糊弄了很多,说了许多颠三倒四的理由。但关羽却看得明白。

徐庶,董良,诸葛亮、庞统,还有关羽等人,其实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徐庶不肯让关羽直接顺流而下夺取吴郡,而是想让他继续围困周瑜,是想将周瑜擒获。

徐庶认为一个吴郡没有周瑜重要。

但是徐庶知道关羽骄傲,不敢在关羽面前直接夸赞周瑜,所以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理由。

而关羽虽然骄傲,但不是愚蠢。

他也尊重和喜欢有才能的人,同时他自己也认为吴郡唾手可得,还是先拿周瑜要紧。

他就是要用狂暴的攻击,彻底先把周瑜的信心击溃。

把周瑜坚硬的心脏的保护壳剥开。

关羽是骄傲的人,周瑜也是骄傲的人,骄傲的人最能理解骄傲的人。

一定要用最狂暴的攻击,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他的内心防线。

这样才有可能打动他,得到他。

……

吴县西边是大大的太湖,碧波万顷,但是今天也没有半点风浪。

东边则是断断续续连成一片的水域,虽然每一片都不如太湖大,但是每一片都比吴县大。

这样酷热的天,水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反而是像把吴县扔到了汤锅里。

水域面积越大,意味着蒸发越多,水气越足。

再配上这连日的高温,这吴县就像是在蒸笼里一样,从下到上,蒸了个通通透透。

昨天晚上在商议好迎接新主公的工作准备。

今天每个人的心里都比较激动。忐忑的等待着新主公,想象着日后的生活。

思绪纷飞,心脑活跃,血液循环加速。身体自然也要升温,连心静自然凉都做不到,这心呐,实在是静不下来。

城里的空气似乎也有一点不对劲。

孙河指挥着士兵加强巡逻的同时,总是感觉有些异样。

可能这也只是直觉错觉?孙河找不到原因。

总之现在是关键时候,只要小心翼翼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

除了一开始有命令下达,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别的指示。

孙河不明白,这到底是在等待什么。

他有些担心,这样拖下去,自己会不会陷入泥沼,无法脱身。

而吴郡闷热的天气并不能阻挡野心家和阴谋家。

即便是随便动弹一下,挪挪身子,就能满身大汗。

他们仍然积极的在暗中准备行动。

在城北一处无人的角落里,一个很小的院子,外表看起来其貌不扬。

这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很少有人在附近走动。

可是今天在这院墙的后边,却不知道藏了多少人。

本来地方又小又狭窄,待着就不舒服,天气也热,人又多,更让人烦躁难受。

也只有心中的野心在支持着他们,让他们忍耐短时间的痛苦。

这样炎热的天气,他们也不辞辛劳的,一片一片的检查自己的盔甲和兵器。

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着路线,想着行动方略。

吴郡暗流涌动。

今天天亮之后,本来已经对着全城宣告投降的消息。

这样的消息,本以为会全城哗然,引起百姓之间的震动,但是却并没有激起来什么水花。

需要继续工作,维持生计的百姓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继续进行辛苦的体力劳动,已经是十分痛苦了。哪里还有心思去关心什么投降不投降,什么主公是谁?

他们听说新来的是刘备,心里还高兴呢。

毕竟刘备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吴郡距离徐州不远,刘备在这里的名声,可比在豫章那边更受到认可。

尤其是孙策,在本地的名声太差。

而孙权刚刚继位一年,在百姓之中还不能改变孙策留下的刻板印象。

所以忍受痛苦,而在煎熬工作的百姓听完投降的消息,说不定内心会有窃喜。

生活总是不停的充满着痛苦,艰难了一年又一年。

还会比现在更差吗?恐怕很难了。

所以换一换主公,枯燥的生活好像多了些调剂。

而换的还是刘备,这个名声很好的大官,善于调节内心的百姓,心里又忍不住产生了幻想,也许未来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这种事情谁也猜不到,但是这种幻想出现在心头的时候,好像这些人就已经接收到了好处,干起活儿都轻快了一些。

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样人面对一样事,就是一百种对待方法。

吴县县城里总有一些是门口挂着白布的。

蒋钦的府邸很安静。

家里的顶梁柱,死了家里所有人都老实了下来。

乖乖在家里低调,不出去惹是生非。

蒋钦是个有些文化的人,家里的教育还是很好的。

最起码蒋钦去世之后,没有再胡搅蛮缠,而是坦然的接受。

同时,心里对谁恨不恨的话也无从谈起。

战场之上,不就是你杀我,我杀你吗?蒋钦有了今天的官位,不知道在战场上杀了多少人了,他被人杀掉,又有什么冤枉的呢?

蒋钦的家人自然能够理解,虽然对于家里顶梁柱的去世还是感到伤感。

但是并不至于被这种情绪冲昏头脑。

不争一时之长短。

如果将来蒋家的后辈能混出高位,而仇人又能托到自己的手里,当然,除不除掉他报仇,全在自己一念之间。

但是没本事的时候,就老老实实接受现实吧。

一样米养百样人。蒋家是这样的反应,但是在凌家就不是了。

凌统还是那副半大小子的样子。

在家里仍然是披麻戴孝,一身白衣。

此时此刻,他浑身都湿透了。

是的投降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他的耳中,而且是向刘备投降。

这容不得他不哭啊。

他抱着他父亲的牌位嚎啕大哭,哭了,一身的汗。

不知道他心里悲痛欲绝,怎么到了这种程度,他把自己哭晕过去了好几回。

母亲,姨娘之类的都来劝慰他。

可是根本不管用。

小孩子钻了牛角尖是很难宽慰的。

他哭晕了一次又一次,折磨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也陪着儿子哭,只不过她不是在哭自己的可怜,她在哭自己死了丈夫,她在哭自己的儿子在糟践身体。

这么长时间以来,她也憔悴了很多。

只不过她到底是个成年人,她明白道理,她能控制自己,她在默默的流泪,但是却从来不让自己悲伤过度。

儿子哭了一次又一次,她心疼的难受。

刚开始慌乱的请医生来诊治,拼命的将儿子手中的牌位取出来。

可是儿子没有了父亲,就将这份木头当成了自己的父亲。

他虽然是昏倒了,但是却紧紧的抱着,始终不肯撒开。

虎父无犬子,年轻的儿子已经有了一些父亲的风范。

他的力气也是那么的大,抱着排位不撒手。任谁去拽,都拽不掉。

只能任由她从昏迷中醒来后,看着排位又触景伤情继续哭泣。

母亲只能徒劳的在一旁帮他擦汗。

他不仅仅是额头上的汗多,浑身的汗将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

索性穿的是孝服,白麻衣裳不明显,汗水干涸之后留下的碱花,只能给白衣添上点点纹路。

凌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的这样的伤心。

他不仅仅是在哭自己的父亲没有了,他还在哭向刘备投降的屈辱。

他似乎是没有了报仇的机会。

他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叛。当初孙权看韩当的时候,表现的不是这个样子。

他以为孙权自己也是对自己手下忠臣的去世悲痛欲绝的,他觉得孙权一定会为父亲报仇。

最起码,孙权一定会支持自己为父亲报仇。

但是结果却狠狠的给凌统一个当头棒喝。

孙权主动地写下了降书降表,要向刘备投降。

他知道前线兵败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打不过。

但是他不明白,孙权为什么不像自己父亲一样,战至最后一刻喋血沙场。

他心里非常的矛盾,他不明白是孙权背叛了自己,还是有人逼迫孙权投降,孙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父亲对孙权是那样的效忠,而孙权上一次表现的也是那样的君臣和睦。

自己的内心深处也非常愿意去相信孙权。但是面临这种被主公背刺的感觉,他纠结难受,因为他看不清。

他太年轻了,他很不懂事,他不明白这件事儿到底是谁背叛了谁。

小孩子的眼里没有什么妥协之说,只有简单的对错,世界在他的眼里是非黑即白的。

可是现实却是那样的复杂,所以凌统陷进去了,他挣扎不开这张网,他无力的哭啊哭啊,连伤心的母亲都顾不着了。

……

今天的曹操,难得休息。

天气太热了,热的让曹操实在是不想动弹,没有处理公务的心情。

曹操戎马多年,什么苦没吃过,这天气的恶劣对于他来说其实不算什么。

但是能吃苦,没必要就非得要吃苦。

曹操打仗那么多年,今天休息一下怎么了?

扇风,扇风接着扇风接着洒水。

五六个妇人围着曹操,香害淋漓。

拿着扇子,却都不往自己身上扇,往曹操身上扇。

曹操这个黑胖子热的光着身子也不想动弹。

即便是身边这些香汗淋漓的妇人用力的扇风使自己身上夸张的抖动起来。

一些肥美的东西不停的摇晃抖动,这可以让任何一个男人精神起来。

尤其是对于曹操来说,往常这种时候曹操是很难有抵抗力的。

但是今天太热了,热的曹操蔫儿不拉叽的。

别说是激动起来,连伸手去摸一摸都不想。

甚至不想让这些人靠自己靠的太近,肉贴肉的热。

不是这些人没有魅力。实在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已经没有了新鲜感,而且这些人也都变成了自己人,不如别人家的好。

热气使曹操变得十分懒惰,昏昏沉沉的,脑子也不想转,身上也不想动。

难得的放空脑子,变得浑浑噩噩,还挺舒服的。

就这样睡过了后晌午。

身边的美妇已经换了好几批了。

正热的迷迷茫茫的,睁开了刚刚睡醒的双眼。

曹操仍然在神游物外,脑子混沌着。

突然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突然想到了一些。

哎哟,对了,好像刘馥被自己忘记了。

该死的骷髅王袁术,把南边破坏的太狠了。

十室九空,都是保守的。

整个淮南几乎变成了一片空地。

自己想派些人去打探消息都难,找不到人问话,纵马跑着遇不到人。

消息的来源只能靠刘馥时不时的递回的奏折。

而这些奏折也往往不是什么好消息,都是刘馥要钱要人要物资。

自己当然也能理解,毕竟合肥确实是一座空城了。

不过这几天,刘馥好像很久没有给自己汇报了。

想到这里,曹操闲不住了。

说是要忙里偷闲,太热了休息一天,但是长时间工作的习惯让曹操休息过劲儿之后,还是忍不住的胡思乱想。

越疼越心绪乱,曹操躺不住了,从凉席上坐起身来。

身边香汗淋漓的美妇在旁边也引起了曹操的兴趣。

曹操瞬间精神了起来。

这让曹操感觉非常的烦恼。

伸手往前狠狠的掏了两把。

然后就急躁的赶走了这些欲拒还迎的美妇人。

把右手放在凉席上,擦一擦摸到的一手汗水。

随手扯了件短衣,遮住自己黑胖的身子。

……

(把票票,订阅,打赏,都给我交出来!可把我牛逼坏了,一万字哎!!两天半的量!!( ̄~ ̄)嚼!)

------题外话------

万字期间更新放在凌晨,恢复更新后时间也照旧是七点。

(&039;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03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