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五百零五章 南北齐动

“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曹仁,曹操都不容小视啊。”

鲁肃登上高台,眺望前方。

连番受挫的曹仁军队士气不减,反而战旗愈发的飘扬。

被破坏的营寨如今修得十分坚固,人手也不局限于藏于山坡之上,而慢慢向下方平地所分散。

原本兵力不足,只能紧缩一块,抱结成团,勉强抵御外面的对抗。

现在这一团摊开之后,像大饼一样落于这一片淮南大地,占地面积不小却不显得中间空虚,兵力不足。

“短短几日,他们已经增兵两万兵马了,实力直接翻倍了,谁能想到,围点打援这么妙的计策,居然就这样被破了。”

张飞陪着鲁肃瞭望敌方局势,也是感叹了两句。

鲁肃从袖子中取出自己的小扇子,微微扇着一些并没有任何作用的风,只是让自己的胡须略微的摇摆。

他的这把小扇子倒是和庞统是同个款式的。

微微轻笑。开口道:“围点打援毕竟只是补充,未曾部署我军大部兵力,只是想着略作消耗,有枣没枣打上几杆子而已,非是我军战略重点,如今失败也是正常。”

“如此的阳谋,本来就没有打算瞒着曹操,曹操费了这么大的劲破除了这次阳谋,想来是要和咱们进行决战了,却是正中下怀。”

董良和诸葛亮在部署淮南之地的战略的时候,本来就给军队留足了两个选择。或者不能说是他们两个留足的,而是如今的实力雄厚,足以面对两方面的变化。

这样一来,就显得确实是算无遗策。

曹操这么犹豫不前,将曹仁困在这里,让曹操天由自己等人围点打援,消耗曹操的实力。

但如果曹操果断下来,恢复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硬着头皮要前来碰一碰,倒要看一看刘备到底有多少斤两的时候,那才是正中下怀。

如今的情况正是如此。

“那一夜曹仁夜袭,我等还十分担忧,是否暗中部署了什么兵力,要偷袭我们某地要处?如今看来,不必担忧了。”

虽然听着鲁肃这样说,但张飞还是有些不甘心。

“我们的目的虽然是逼迫曹操与我们正面对战。但如今这么好的机会,却正好可以多消磨他一些兵力,为日后的决战消减压力。可惜那一夜担忧曹仁偷袭,还是保守了一些,过于谨慎了。”

曹仁夜袭的那一夜,众人有很多机会可以覆灭了它。

这对于曹操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级别的损失。

最不济也可以打掉他一只手。

众人只需要稍微发挥一些奇迹,便可以痛击曹仁,但无论是庞统还是邓芝,无论是甘宁还是张飞,都过于保守了。

很难说他们的选择到底对不对,他们只是没有犯错,但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斩获。

打仗都是以正和,以奇胜,他们在能取得战果的时候,却为了正面战场上的正而放弃了能够取得优异的奇。

如此一来,显得有些消极,但优点就是没有意外。

众人心中觉得,如今的实力与曹操对决明面上的战力已经略有胜出,战场上,又放在了这淮南之地。

处处都是河岔烂泥,水道纵横,河网密布。更是有利于发挥江东的水军。

战场放到了自己熟悉的这一方,人力上又有所优势,实在不用再冒险出奇迹,稳扎稳打,虽不能胜太多,但必然不会输。

故而,在面对曹仁的虚张声势的时候,如此多的将军才显得过于保守了。

鲁肃又掏了掏自己的袖子,取出了一封书信。

“孔明刚来的书信,还与我探讨过那夜曹仁的夜袭。虽远在千里之外,但所预见的结果却大差不差了,真是奇人也。”

“不过他还补充了一点,我们并不能因为曹仁军中实力大增,曹操进行了征兵,而认为曹仁夜袭虚张声势,就是为了掩饰这些兵马的到来,曹仁未必不是用了一石两鸟之计,还要仔细的探查四周,免得被敌方埋伏。”

张飞点了点头。

“孔明思虑的周全,但我们只需要面对着正面战场就足够了。搜寻敌中的事情。那一夜,邓芝便命令甘宁派人去做了。”

这就是人力的优势。曹仁如此的机变使出来了诸多的手段,但每一个手段都有足够的人手去进行应对。

“要不了几日,曹操就该到了,真是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呀。”

鲁肃想着就忍不住有些心痒痒,握着小扇的手都捏的有些发白了。

那一夜,曹仁之所以选择虚张声势的佯攻夜袭,牵扯住张飞这边所有的注意,就是为了掩护曹操的增兵。

因为千里征兵路途遥远,而敌人又使出来了这围点打援之际,半道上埋伏了不少的伏兵。

若是一步一探,慢慢行走,时时戒备,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但若不小心戒备,又容易受到敌军的骚扰,被消磨兵力。而这一路路精兵南下,谁知道哪一路有什么重要人物,便中了埋伏,那损失却也不小,未战就先失了锐气。

故而,曹仁在这合肥城西虚张声势,掀起了一场大战,喧闹起来,吸引了整片战场的注意。

曹操趁机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刻打通道路,直接增援曹仁,从而趟出来了一条安稳可以行军的道路。

如今这条通道已经足够的顺畅,那么接下来便是曹操真正的主力以及曹操自己亲自到来了。

鲁肃又扭头看了两眼张飞。

“我对此战颇有信心,一是因为我军兵力略胜于曹操,且准备充分。二是因为我在前线也是重要统领之意,若无信心,岂不是害了士兵们的锐气和士气?”

“我等要处置军事,战术上有信心便是应该的,但为何孔明和董良也如此的放肆?”

“他二人原本陪伴于主公身边,应对的应当是全局战略之规划。而军事又是国之大事,不可轻动,往往都应该未虑胜考虑败。”

“固然我军表面上的兵力占优,但也应该做好预案。万一哪路兵马,作战不利,便归到了势均力敌的地步。如此一来,在和曹操进行决战,岂不是要看天意,胜算都是五五分了?”

鲁肃又将自己的头扭了回来,站在高台之上,斜着脑袋向下看。

又自顾自的晃了两晃。

“要取天下,自然都是要拿性命来拼的,这到不足为奇。只不过这显然不是一个制定合理战略,谋求最大胜果的态度。”

“我却不明白此二人到底是为曹操准备了什么东西?如此的信心大涨,逼迫着曹操进行决战,又似乎百分之百能够战胜。连任何失败的预案都没有进行准备。”

拼总是要拼的,但绝对不是这样的拼法。可以不在乎生死,可以不怕死,但不能不考虑死了会有什么后果。

鲁肃等人身为前线指挥,自然要对自己手下的战术保持信心。但绝对不能止步于此。

也应该做出一些作战不利的预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败了,那么考虑考虑如何能够更快的恢复元气,如何才能更快的东山再起,或者如何能够尽量的减少损失。

诸葛亮连曹仁做个佯攻都能看出来那么多东西,绝对是深谋远虑,志存高远。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绝对不可能像他表现的这么单纯。

他不可能会在这种事情上有所疏忽。

鲁肃只以为是自己加入这个团队时间还短,而且未曾在刘备身边待太久,总是远离中枢,是不是有许多东西是自己还不知道的?

然而在鲁肃的惊讶之中,张飞也摇了摇头。

“子敬要是不说,我都想不起来,如今我军优势,打便是了,还怕什么会败?若怕败,便不用打了。打天下哪有什么算无遗策的东西,不都是竭尽脑汁的去进行发挥战力,击破敌军,尽量的增加自己的胜算,又哪里能够做到算无遗策呢?”

张飞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张飞如今说实话还算不上是一个帅才,他作战足够的勇猛,粗中有细,能够攻城略地。但想要主持大型的统兵作战,各方调度之间,他还缺少经验。

虽然张飞不像他外表表现的那么粗狂,其实是有些智慧的,但他的敏锐程度和眼光都还不够。

“不对不对。”

鲁肃理解张飞的想法,但他还是认为不对。

“固然我军具有优势,只要不出错,那便立于不败之地。但董良和孔明显然还有后手,因为我们要的不是稳定趋势,而是有所斩获,有所进取。”

“我们要的是胜利,但是如今表面上的这些优势并不足以让我们击溃曹操,获得胜利。最起码达不到我们一开始发动这场战争想要获得的利益。”

鲁肃没想到,作为刘备集团绝对核心之一的张飞,居然也不知道这存在的后手。

而这里只有张飞和鲁肃两人,张飞显然也没有要欺骗他的必要。经过过去和这段时间的相处,鲁肃也了解张飞不会欺骗自己。

所以要么没有后手,要么就是这个后手藏的非常隐蔽,连张飞都摸不清楚。

仔细想想,张飞不知道可能也是正常的,毕竟,刘备在入主扬州之后,张飞就一直驻扎在庐江郡。

想到这儿,鲁肃心里就更加的自信和有底气了,因为他确定一定还有后手。

自己都能想到的事情,诸葛亮和董良不可能没想到,而且刘备身边还有着许多经验远胜于自己的谋士。

如今这么有信心,非要把曹**出来决战,必然是有必胜的把握。

而这个秘密藏的越深,连张飞都不知道,那说明这就没有泄密的危险,当这后手摆上桌面的时候,就是曹操的死期。

……

“怎么?公孙家不肯派人来,就舍得把这些兵马都送给咱们了?”

周瑜笑了两声,不知是在嘲讽还是在高兴。

吕蒙在一旁身穿一身白衣,颇有几分书生风度。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们家也不想派人到战场上掺和,尤其是帮咱们打,打的还是曹操,犯不着。”

“再说,他们也不确定到底谁能赢,虽然收了咱们的好处,却也不愿意押宝咱们。”

“给了三千兵,算是咱们拿钱买的,也算是他们送的,反正这些人就是咱们的,不许打下任何公孙氏的旗号,这些人无论在中原怎样的厮杀,都和他们公孙家没关系。”

周瑜又笑了两声,这一次可以确定是冷笑了。

“送他们富贵,他们都不要。”

“既然如此,这三千兵马我就笑纳了,立下的种种功劳也都是咱们的,和他们没关系。”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想要明哲保身,哪有那么容易呢?不知道什么叫做富贵险中求吗?我们的水军都已经停靠在他们的港湾之外,他们还做着什么和平的美梦?”

周瑜摆了摆手,仿佛公孙氏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被打发了。

“既然不愿意向我们靠拢,咱们也不用强求。不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公孙氏与高句丽之间,你联络的怎么样了?”

吕蒙表情轻快,眉毛飞扬,说起话来颇见喜气。

“脉络都已经理清了,人手已经联络了。把握也有了十之**。”

周瑜满意的点了点头。

“十之**,胜算已经不小了。明日便于青州登陆,这边的事情便全都交给你了。”

“如今虽然新投了咱们家主公,也不该说这些结党营私的话,但过去你们毕竟都是在我手底下的。”

“天下的局势已经明朗。功劳就那么多,谁有本事谁就去取。”

“整个天下的功劳虽然大,可整个天下的能人也多,想要取下天下,必然有足以战胜整个天下的人才。看着功劳不少,一分就没有多少了。”

“如果互相攻讦争抢功劳,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主公容不下这种人,我也容不下这种人。”

“最好的方法还是按照董良所说的把面饼做大,大家就能多分一点。”

“家里没有功劳了,便要主动的向外去找功劳,这辽东就留给你,作为你和众兄弟的进身之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