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两百八十六章 兵粮寸断

赵子龙斩将夺旗,阵擒夏侯兰,击破了夏侯兰带领的步兵,解救了徐盛、雷绪、和陈兰。

梅乾死了。

梅乾的悲剧还是早早消失的好。

不过赵云虽然击溃了于禁的步兵,但是造成的伤亡并不大,仅仅几十骑,没杀死多少人。

所以于禁在骑兵追杀赵云失利后,收拢士卒,还有步兵三千,骑兵一千五。

这骑兵的损失真是让人心痛啊。

赵云三番两次的冲阵,一次次将于禁冲锋的骑兵队伍阻挡下来,不说赵云杀死多少就是不小心被撞到,在地上踩踏而死的就不在少数。

损失了五百骑兵,于禁是宁可把这三千步卒都葬送掉。

曹操手底下的马匹也捉襟见肘啊。

可惜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于禁带领四千多人,又收拢了一些雷绪等人溃散的没来得及带走的匪兵,把他们当做炮灰,总共也将近六千人。

就堵在了西陵县门口。

尝试攻打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扔下一些尸体就这样僵持起来了。

赵云不在城内。

是独自带着三百骑兵,掏干了家底,在外面运动作战,发挥机动性。

本来于禁区区几千人,只要黄射勇敢一点,绝对不会有失陷的道理。

又加上雷绪和陈兰也进了城,这样的兵力其实是超过于禁的,虽然说精锐程度远远不如。

但是这么多人依靠城池和地利是万万没有失城的机会。

但是赵云还是把徐盛放在了城内。

他不能去赌黄射的才能和勇气,也不能赌雷绪和陈兰的忠心。

以前的赵云不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变的这么谨慎。

自信想想也就这一两年吧,是董良吗?赵云自己也搞不清楚。

但是董良对于守城人选的慎重确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赵云,这守城董良总怕所托非人。

一定要选择忠心可靠的,一定要谨慎小心的,凡是守城的工作,就不想着外出进攻,一定要在保证百分百城市没有危险的时候才肯做下一步动作。

董良对于守城实在是谨慎过头了,虽然赵云等人不完全认可,但还是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

而徐盛正是赵云的底气所在。

勇敢勇猛,又不失稳健,和赵云相处半年了,也相处的很好,而且主要是以徐盛的才能,掌握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于禁的攻城给不了徐盛太多压力。

所以徐盛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自然没有投降的必要。

这样以来赵云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城外征战。

赵云的选择是,断粮!

于禁远道而来,荆州北部征战不休,曹操多次搜刮侵扰,西陵县以北地广人稀,举水上下居然也没有什么城池。

连坚壁清野都不需要,于禁根本没有补给来源。

只能靠李典运粮,走随县到西陵北。

于是赵云看准了这一点,带上了三天的干粮,在随县东部游荡,三百骑兵来去如风。

终于逮到了机会,劫夺了粮车,取了一些自己用的粮食,将剩下的付之一炬。

于禁这里迟迟接收不到粮草,终于外出打探的队伍找到了溃散的运粮队,将他们带到于禁的大帐。

于禁见着那运粮官的狼狈样子,很想砍杀了他,但是如今人手不足这些人还有用处。也只能按捺住心中不满,令他赶快回去,让李典快快再运粮过来。

此时军中粮草所能供应的时间,只有三天时间,靠李典是来不及了。

只能又派人去随县,找夏侯惇先供应一些粮草过来。

随县县城中,原本的粮食有不少,被夏侯惇打下了,都便宜了夏侯惇,不过仓库里粮食不少是相对的,上万人马,人吃马嚼,根本杯水车薪,所以还是需要李典运粮。

不过这情况紧急之下,夏侯惇真没有粮草,也可以在城里的百姓家里“借”一些粮草嘛,这都是小事。

于禁虽然心里不愉快,但并没有表露出来,似乎一切如常,又让人封锁消息,免得缺粮的消息走漏,影响军心。

这时间,外面卫兵压着一个俘虏过来。

“将军,抓到一个探子。”

于禁抬起头看着那常服打扮,害怕的在颤抖的士兵。

那士兵害怕的趴在地上,“将军饶命,我不是探子,我只是路过而已。我有情报愿意献给将军,请求将军饶恕我一条贱命。”

这士兵不停的磕头,是个没骨气的,于禁很不喜欢。

于禁抬了抬下巴,士兵当场将俘虏的外袍扒掉,一封帛书掉在地上。

士兵取来,递给于禁观看。

于禁一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一封例行公事的情报,报告襄阳西陵县遇到敌人。

于禁看罢,也不多做评价,这情报上数据十分模糊,也是黄射自作主张。

黄射担心襄阳这边知道自己压力不大,要抽调兵马去支援,这黄射见成为于禁军容齐整哪里愿意,还是害怕的,另外就是这下属习惯性的哭诉和邀功。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黄射这官宦之家,无师自通了。

但也不敢谎报军情,只说自己在坚持抵抗于禁来势汹汹的进攻,别的都靠刘表去脑补吧。

刘表见于禁,成名大将来势汹汹的攻打黄射,屡战屡败的背景板。

这样一来自然就知道黄射的不容易,也不强迫黄射支援襄阳,说不定还感觉黄射不容易觉得他有功劳。

将来即便是事情败露,也怪不了黄射,黄射又没有谎报军情,情报上滴水不漏。

于禁看完这情报,心里盘算着,刘表要是不知道曹兵在西陵遇到阻碍,反而一直以为曹兵来势汹汹,荆州各地艰难抵抗这样还有好处呢。

正好符合曹操恐吓刘表的目的。

于禁转换一张笑脸,笑的比哭还难看。

“你不要害怕,既然你不是探子奸细,我自然不会伤害你。我们是朝廷的兵马都是仁义之师。你尽管去完成你的使命。”

“可你也不能因为这变故害怕的逃跑,仁义之师最讲信义,你要是抛弃使命逃走,那我可饶不了你。”

“是!是!多谢将军不杀之恩。”

“去吧。”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这俘虏又在地上磕了几个头,慌不择路地转身就踉跄着往外跑。

于禁想了想。

挥了挥手,叫来两个士兵。让两个士兵跟上,和他一起去。

这两个士兵跟在俘虏的后面。于禁要求他们一定要和这个俘虏一起到襄阳城外。

“你们两个跟他一起去。不能让他中途逃走。”

“一定要将这份情报送到襄阳城内。”

“如果他不听话,就杀了他。你们两个换上他的衣服去送信。”

两个士兵就老老实实的听命跟上。

于禁是要保证这封会让刘表胡思乱想的情报送到襄阳城刘表的面前。

之所以不直接杀掉这个俘虏,冒名顶替,也是为了怕露馅儿。

毕竟伪装的再好,也不如一个真正的荆州的士兵。

所以,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把这个俘虏杀掉。

而于禁并不害怕这个俘虏会给刘表全盘托出。

这样怕死的一个人,自己的心里一定有计较。

他是不会主动的暴露自己曾经被于禁俘虏的秘密的。

因为这样对于他来说没有半点好处。还会让他自己陷入一个难以解释的麻烦。

毕竟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于禁抓了他而不杀他。

空口白牙的情况下,很难相信他没有被于禁策反。

而只要老老实实不乱说话,就可以正常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样也不会让自己良心上过不去。

所以,他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暴露自己曾经被曹兵俘虏的经历。

……

正午时分,各地行军的人都要停下来歇一歇。

天气实在过于的炎热。

赵云藏匿在随县东部的山林之中。

正午的时候有点阴凉,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解暑的效果。

夏天不怕热,就怕没有风。

闷热闷热的天,即便是在林子里,也并不能感受到任何的清凉。

南方的空气湿度是很足的。

但是湿润不代表凉爽。反而是空气湿度越高的地方越难以排汗。更加闷热,体表温度更加的高。

这都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考验。

走出梅雨季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下沉的气流,万里无云的晴天。

将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太阳是那样的大,那样的圆。

挂在天边,烘烤着大地。

与北方火辣辣的干烤不一样,在荆州和扬州是像蒸笼一样。

赵云在正午的时候也只能带着这些士兵藏匿在密林里。并不完全是为了避暑。

也是歇一歇马力,同时给士兵们一个心理安慰。

热是仍然的热,但是要让士卒知道将军在体恤他们。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士兵们的忠心。

而且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同甘共苦,也就更加没有什么怨言了。

熬过了正晌午,时间来到了下午。

这个时候其实才是最热的时候,但是赵云也不管那么多了。

吩咐众人上马往西北而行。

赵云已经断了于禁的一次粮,于禁军中杂役不多,本来就没有多少运送粮草的民夫,辅兵。

如果赵云可以留在这里再断一次粮,兵粮寸断之下,于禁就不得不回师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西陵县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看似可以击退于禁,但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法。

因为赵云的行军目的不同。

他并不是只想简简单单的击退于禁,保住自己一亩三分地。

赵云真正面对的,其实是为了解决整个荆州的问题。

这显然不是势单力薄的赵云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所以必须得用巧计。

这样一来,就不能鼠目寸光的只想着先击退于禁。

因为徐静撤兵之后,势必是撤回随县,和夏侯惇合兵一处。

赵云本来兵力就少,夏侯惇和于禁和兵一处,势力更大。又有随县县城作为依托,这是赵云所不能击败的。

因此,赵云决定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胜利,而是转向西北。

长途跋涉到西北,斜插入新野和随县之间,切断新野和随县的联系。

以随县一个县的实力,是不足以供养夏侯惇、于禁上万大军的。

所以,赵云只要切断夏侯惇的粮道,夏侯惇和于禁就会同时面临缺粮的问题。

与此同时,赵云又切断了夏侯惇的退路,这个时候,夏侯惇和于禁就不得不退兵了。

………

在这个时间段,出人意料的是,夏侯惇出现在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地方。

但仔细想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夏侯惇在随县留守三千兵马。

自领五千兵马往西南而去。

新野在襄阳以北,随县在襄阳以东,夏侯惇自随县往西南而行,自然就来到了襄阳城以南。

襄阳城正南乃是宜城县。

夏侯惇带兵打到了这里,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曹操的战略。

已经对襄阳城完成了围三缺一。

此时,刘表的治所过于靠北的弊端就是已经显现了。

襄阳城好似荆州凸出去的一个角,完全的被曹兵切出去。

这样的局势,对于襄阳城内的亲曹派,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面临这种岌岌可危的局势,他们更可以叫嚣着、催促着刘表投降,或者是南迁治所。

亲曹派自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曹操来统治这片区域。

他们心知肚明,以夏侯惇的兵力,是拿不下襄阳的。

如今的危局也只是一时的,夏侯惇的后勤并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征战。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自己睁着眼说瞎话去恐吓刘表。

只要刘表治所南迁,那么以他们的影响力和曹操的能力,襄阳周边就可以被曹操拿下了。

这算是他们对曹操献上的礼物,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将来曹操论功行赏的凭证。

人是很难在这样的场景下保持冷静的。尤其是局势本来就看起来糟糕,还有一群人在旁边煽风点火。

当夏侯惇围困宜城的时候,襄阳又乱成了一锅粥。

刘表并不是一个强权的暴君。

他想要压服这些手下,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和话术。

如今被包围的局势对他十分不利。而那些亲曹派见到这样的情景,正是得陇望蜀的,想要直接劝告刘表投降。

/kaijuzuzhiguanyunzhangguowuguanzhanliujiang/16335956htl"target="_bnk">"target="_bnk">/kaijuzuzhiguanyunzhangguowuguanzhanliujiang/16335956htl

≈lt;/div≈gt;

(≈039;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03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