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屠杀?

“将军,我等并非是这个意思。”

“此次作战动用两万大军,粮草辎重不计其数。如今不得不撤兵北上,咱们却毫无斩获,回到许昌,面子上却不好看。”

“也有负司空之重望,辜负了司空时时挂念,劳心劳力。”

“所以,我等斗胆谏言,咱们最好是做出点成果再回去。”

“哦?”夏侯惇提起了兴趣,“成果?哪来的成果?”

这两个人又沉吟了一下,一咬牙,一狠心,就将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了。

“自古征战以来,要么是杀敌,要么是攻城略地,要么是夺取物资,总之是要给敌人造成破坏,给咱们带来好处。”

“如今咱们身处重围之中,仓皇北撤有天大的好处,咱们也带不走。”

“所以咱们最好是给敌人造成足够的破坏。”

夏侯惇心里一惊,他好像听出点苗头来了。

“如今城中粮草辎重,虽然已经被咱们大军所用。可这民力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城中百姓数万,人人耕地的话,不知能产出多少粮食,不知可以提供多少徭役,又可以补充多少兵员?”

“如今咱们要走,这些人却带不走。又不敢将这些人塞进队伍里,免得到时候生乱,咱们既然带不走,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绝不给敌人留着。”

这左边跪着的这个副将越说心越狠,咬牙切齿的一个个字往外蹦。

跪在右边的副将也把心一横,继续在旁边添油加醋。

“当初咱们打下这座城池,也是牺牲了不少弟兄的生命,如今白白的丢给他们,将来咱们再来荆州又要再打一遍。”

“与其将这么多的人力,这么坚固的城墙留给敌人。不如咱们全部给他破坏掉。”

“索性将城中的人杀光。一是不给敌人留下民力,二也可以取些人头充做军功。”

“再将城中房屋尽数焚毁,城墙能扒就扒,声势搞得浩大一些,最好是火光冲天。这样也能让司空高兴高兴。”

这两个人的话一说完,县衙里气氛都安静了下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光诡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夏侯惇则捏紧了自己的拳头,脸上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他这是彻底回过味儿来了,这几个人说的那么好听,其实不就是想屠城吗?

哪里是为了下一次作战做准备?哪里又是不想把资源留给敌人?

说到底想取些人头充做军功,再通过屠城这套说法讨着曹操的欢心。

这样一来,好减免回去之后兵败的惩罚。

夏侯惇、于禁和李典三人的表情都阴晴不定,看着似乎不太想接受,但一个个又都若有所思。

夏侯惇将目光扫视了一圈。

凡是能在这里站着的几个将领基本上都是军中的中上层了。

里面也许有一些是有良心的,纷纷将头低下,不肯以目光与夏侯惇对视。

但也有确实是心中心动的。

虽然一样的低下头颅,但故意的露出一副意动的表情,含蓄的向夏侯惇表示着自己的意思。

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夏侯惇始终没有表态。

他扭头看向自己的副手。

“你怎么看他们的想法?”

众人也都将目光盯在了夏侯惇副将的身上。

副将被问询,当下在众人各异的目光之下抱拳弯身。

“将军,这种做法太酷烈了些,不过……”

“不过什么?”

“将军,荆州有不少人是心向着司空,心向着朝廷的。所以咱们刚来的时候,他可以借着朝廷之威为理由,尽力的阻止着荆州的叛贼,不让他们发兵对抗朝廷。”

“可这些叛贼都是狼子野心之辈。如今咱们兵败而回,难免他们会气焰嚣张,那么荆州的这些忠臣压力就大了。”

“若能以此小县作为样例,警告警告荆州的这些乱臣贼子与朝廷王师作对的下场,打灭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他说完了,但他并不起身,低着头等待着夏侯惇的声音。

“你们所说虽然并非全无道理。但毕竟太残暴些,非王师所为,我于心不忍啊,此举恐怕有害司空仁义之名。”

全是放屁,所有人都知道对方都在放屁。

夏侯惇不好贸然做出这个决定,搞出来这样的事,名声确实会变的很臭。所以其余的众将领想要这样做,一定得拿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表示夏侯惇是不得不听从。

夏侯惇如果没有意动,一开始就把他们话给堵死了,不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那夏侯惇也知道,这下面的这些人说的那么多理由也全都是放屁。

想要屠城的理由,哪有他们说的那么高瞻远瞩,那么高大上。

但是夏侯惇需要他们把屁放的好听一些。

果然,听完夏侯惇的话,这个副将好像轻松了一些,继续的说道。

“将军,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之仁慈,一时之优柔寡断,反而会助长这些叛贼嚣张气焰。”

“他们统领荆州,作威作福,生灵涂炭且不说,如今我等仓皇北退,王师威信受损,他们借此裹挟更多的民众将来抵抗王师,彼时再战,形势更加艰难。”

“到那时候,无辜百姓不得不被他们逼着走上战场,对抗王师。”

“王师为了天下黎民,又不得不以刀剑御敌,平定叛乱。彼时才是亲者痛,仇者快,造成的损失更大,百姓受到的痛苦更深。”

“如今,就该当机立断。以此日之小损失,换将来之大幸福。”

“为了天下大业,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也只好苦一苦,随县的百姓了。”

“天下凡是有识之士,一定都能理解的。”

话说到这种份上,事情基本上可以决定的。所有人都在等着夏侯惇做出决定。

没有曹操的命令,自己下令屠城,对于夏侯惇来说也是一个压力。

但是看的出来,如今就这样乖乖的退回去,白白的来了襄阳,逛了一圈,什么战果都没有,回到许昌,真的不好交代。

把随县搞得惨一点,声势闹得大一点,给荆州留下一个大大的伤痕,也算是自己等人的功劳。

“既然如此,将城中百姓都赶到街道的空地,将所有的粮食和房子木料全都烧掉。”

“这样一来,等咱们撤离的时候,看城外的军队进不进来救助百姓。如果他们可以进来,也可以迟滞他们追踪的步伐。”

“有什么能带走的,尽量带走。有反抗的百姓可以就地杀掉,但是听话的百姓不许对他们动手。”

“城墙坚固,难以破坏,咱们也没这个精力就把房子和木料烧掉。烧掉之后他们势必再建,可以浪费他们更多的物资。”

“不要过多的杀伤,毕竟有伤天和,火烧的旺,一吓一吓荆州的叛贼也就算了。”

夏侯惇松了口,但是没有做出屠城的命令。

这样虽不完全符合这下面副将的提议,但也已经勉强可以接受了。

夏侯惇到底还是不想承受这个非议,此时此刻,他也不想再动用过多的脑力,因此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没有人知道这个折中的办法到底是好是坏,对于夏侯惇是否是最好的选择。

夏侯惇半真半假的说了这些话,只能任由手下士兵们去领会。

烧掉房子肯定会激起百姓的反抗,把这些人杀掉人头拿去充当军功吧。

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进行屠城。

当然,夏侯惇并不是仅仅会屈从于这些压力就盲目的做出决定的人。

他之所以不进行屠城,主要还是怕士兵们杀红了眼。

出刀容易收刀难,手下的人想的是如何能回去之后减少惩罚,夏侯惇想的是怎样能尽快的安全的逃走。

一旦在城中大肆屠杀起来,士兵们情绪激动,一定会引起慌乱。

即便是于禁的军法在严,管理再认真,也无法完全的让士兵们听话。

组织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士兵们的集结将会受到影响,这样的话就会影响他们逃走的速度。

杀红眼之后,士兵们的情绪容易激动。

而在撤兵的路上,面对敌人的巨大压力,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冷静。

情绪激动之下,这些士兵们很容易会陷入乱战,或者说情绪崩溃。

有时候发动攻击是容易的,但是想要在撤兵的时候保持军队的纪律是困难的。

如果平常的时候,于禁还有信心。

甚至说不定能将士兵们组织起来,再打一个漂亮的反击仗。

但是造成大屠杀的士兵们,是无法用理智和严格的军纪去要求的。

屠城、大屠杀之类的,是将心中的**完全放纵,这种完全脑子松懈下来不进行思考的状态,只有在打仗结束之后才可以。

但是,他们撤兵的路上,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很显然还是需要动脑子的。

越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放松,所以夏侯惇要将士兵们紧紧的约束起来。

免得在撤退的途中再次被敌人追杀的溃散,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所以他允许士兵们取下一些人头,烧掉城池,为了他们将来减轻惩罚。

但是这一切的进行都要在军纪的约束之下。

总的来说,还是要保持一个度的。

但是屠城两个字就不一样了。

别说真正的去实施这两个字,光听起来就有着一股野蛮放肆的味道。

……

夜幕降临,今天晚上的星星不少。

徐盛结束了一天的训练,来到了赵统的帐篷。

两人一起搬着小胡床,坐在帐篷外面,吹着凉风,看着星空。

这段时间以来,赵统和徐盛一直在加紧训练士兵。

将士兵们分为三班,轮流进行训练。

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留有足够的兵力随时投入战斗,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淮南兵和江夏兵进行整合。

赵统从豫章带来的士兵也分为三班,这些老兵在训练的时候会混入部队里,带动着淮南兵和江夏兵一起进行训练。

尽可能的用最短的时间将这些兵训练出来。

连日高强度的训练,士兵们难免会感到疲惫。

这个时候赵统自己也不客气了,怀着对于荆州的怨气,不停的向西陵要着物资。

不光要让士兵们吃饱,还要让士兵们吃好。

最起码轮到谁训练,饭里就要有些油水。

这样一来,士兵们对于训练也抱有极大的热情。

能够顿顿吃的饱饱的,已经是难得的幸福经历了,何况是还能在碗里见到一些油花呢。

黄射对于赵统和徐盛非常的敬佩,而且刘备在东边的势力越发的庞大。

无论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感情上出发,黄射都愿意认真的积极配合。

自己的父亲还在刘备那边帮忙打仗,一直没回来,刘备也派出了兵马帮助荆州抵抗曹操。

而且,刘备已经成为了地跨两州的大势力,还算是自己人,黄家只区区一个江夏郡的地盘,当然愿意交好刘备。

调动大量的物资,虽然对黄射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黄射仍然甘之若饴。

即便是赵统告诉他,物资不够,可以从豫章调配,豫章连续大丰收,黄射也不肯答应。

他非常想表现自己的价值。

他相信,这几场战斗一定能在历史上留下浓重墨彩的一笔。

对于自己的笔墨,哪怕只是淡淡的一画,也一定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遐想。

就这样,在江夏的鼎力支持之下,士兵们不仅是吃的好,用的好,江夏的士兵也被他们的老领导嘱咐认真配合。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虽然还不能让他们变得兵强马壮,成为精兵悍将。但是已经可以做到在赵统和徐盛的指挥下,密切配合,军容不散乱了。

“看样子,这襄阳城内想要通曹的人不在少数啊!”

一向乐观的徐盛此刻也有些不满意了起来。

将敌人困住这么久,要求襄阳增兵的军报也送去了那么久,可到现在还是没有消息。

“不,他们终于来了。”

赵统舒了口气,带些嘲讽的说道。

“来了吗?”

“来了,下午刚刚传来的消息,派出来的人马已经出了襄阳城了。”

等了那么久,他们的人才刚出了襄阳城。即便是来了,还是让徐盛和赵统生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