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四百一十章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北顾书院开门第一课,就在重阳节的落日余晖中落幕了。

似乎眨眼而过的一天,却给了这么多的书生,改天换地般的震撼。

什么叫开眼看世界?这就叫开眼看世界。

两千名儒生,大多都是有钱的,他们携带者心中震撼从山上下来后,便在京口城中呼朋唤友,街头巷尾充满了儒生们喝酒谈天的身影。

再也不见了原来打架的场景,而是转为了一个个热火朝天,面红耳赤,激动的向朋友介绍新世界的大门。

有的人只是有着一腔热情,但是嘴笨讲不好,便引发了朋友们的怀疑,开始争辩起来,争得脸红脖子粗,激动的向朋友解释着没有半句虚言,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挠头看着半信半疑的朋友。

但却有一些听得认真,笔记做的好,逻辑思维好,嘴巴也灵巧的人,他们高声卖弄着自己新听来的学识。

很快的,不仅是自己未能上山的友人被这些新学识而折服,身边也围了一圈圈的商人,百姓。

这些人像听故事一样听着那书生卖弄。

听到精彩震撼处,时不时的喝彩鼓掌。

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簇拥,这些书生们就更加的来劲了。

于是乎,短短两天时间,京口城就已经掀起了一股睁眼看世界的热潮。

无论是富豪权贵,亦或是商人地主,再或者有那躺在墙头街尾的乞丐流氓,一个个都畅想着九州之外的土地。

这些东西他们虽然也并不全信,因为他们理解不了脚下为什么会是一个球。他们不像那些书生们的知识储备丰厚,思辨思维更强。

他们辨别不了真假,便当成的故事来听。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畅想那交州以南有吃不完的粮食,东海以东的倭岛上有挖不完的金矿。

从倭人的岛屿再往东,跨过大海,有着无穷无尽的土地。

那里一定是仙山吧?许多人都听说过,秦始皇派童男童女出东海,寻找蓬莱仙山,寻找长生不老药。

那无人的岛屿上,虽然听说没有神仙,但是却有遍地的金子,那里就一定是秦始皇寻找的仙山吧。

那么再往东,跨过大海之后的无边无际的可以用来耕种的平原,那你就一定是真正的仙境所在吧?

神仙们在那里快快乐乐的生活,估计一个神仙能分到一万亩土地不止呢。神仙可真是幸福啊,一天吃个五六顿粮食都吃不完。

没有学问的百姓们想象不到皇帝过什么生活,也想象不到神仙过什么生活。

他们以为皇帝一定是用金锄头来锄地的。所以,在他们的眼中,遍地都是金子的岛上,一定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一定有花不完的钱,种不完的土地,吃不完的粮食。

京口城中充满了向外探索的精神。

甚至已经有一些胆大的游侠撑着木筏就冲着大海奔去了。

他们要去仙岛上寻找数不完的金子。用岛上的金子买来更多的船,更多的人,再继续向东去寻找那种不完的土地。

还有一些比较谨慎的,则不肯直接冲着东边的汪洋行进,他们也寻来了小舟,顺着海岸线南下,想要去东南亚那里看一看,听说那里有吃不完的粮食蔬果。

虽然才刚刚过了两日,但三千人人众口铄金,每个人脑海里都已经烙下了这样的烙印,而且,这三千人还都是一群拥有着社会地位的人。这就让地球的信息显得更加的可靠。

最早冲出海洋的人是一批比较有进取心性、有冒险精神的人,他们争先恐后,害怕落后金子被别人捡走。

许多的木筏在海面上,有的被浪头打翻,狼狈的只能再游回岸边。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划船的,他们被金子冲昏了头脑。

还有一些则遇到了在海面上游曳着的大船,那是周瑜的手下,正在练习着航海。

一些人则被那大船拦住,当官的则冲着那些有进取精神的游侠们进行喊话,希望能够留住他们,收纳入军中。

有些人就同意了。上了船,登记造册,准备接受训练,有些人则不管不顾,要自己闯出一方天地,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这些走的早的人太鲁莽了呀,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清楚的知道那倭岛的存在,这些人往往都有自知之明,知道海上航行的危险。

其中有一些就选择向有钱人投献,希望能组建一支船队前去探索淘金。

另有一些人则选择更加稳妥的直接投靠官府。显然,官府掌握的信息比他们掌握的更多,而官府对于那外面的世界也很渴望,掌握外面信息的人总是有限的,如此一来,他们也算是人才。

城中种种故事、幻想充满着人们茶前饭后,没有任何有趣的新闻能够比拟。所有人都在讨论着世界到底有多大。

一些那些学生们默画出来的世界地图已经开始在市面上流传了。

只不过还比较的粗糙只是有个大致的轮廓。

伴随着官府门前的几声锣响,公告栏上的告示张贴,京口城彻底的沸腾了。

董良的第一堂课的课堂笔记已经被马良整理好付于铜版印刷了。

一般名叫开眼看世界的小册子开始在官府开的书坊里进行售卖。

掌握着京口城所有土地的刘备给这个书坊拨了一个大大的店面。

整个店里,摆在正中央的就是一摞摞开眼看世界的小册子。

其余的货架上则零星的摆着一些董良在豫章整理出来的基础教材。

至于其余的经典圣贤书,则还在印刷之中,没有拿来售卖。

书坊门前的这座大街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根本数不清多少人要在这里排队。或者说根本没有人排队,全都拥挤成一团,人贴人,肉挤肉,挤的像沙丁罐头一样。

书生们再也顾不得自己的风度,官宦世家出来的人也没有了身上的架子,所有人都挤在一起,中间还掺杂着许多身穿粗糙衣服的商人和稍微富裕一些的百姓。

但凡手里有个闲钱的,都要来买一份看一看。

所谓百密必有一疏,这个书坊的开门确实被忽视掉了,以至于热情的人太多,都拥堵在了街道上,人挤人,发生了踩踏事故。

幸好虞翻反应及时,赶紧派出士兵,一个个拿着刀从外围架在挤成一团人们的脖子上,给他们进行解释,像剥洋葱一样从外层一层一层的带离街道,跑到外面排队。

用了两三个时辰才彻底解决了,这里面买了书出不来,外面要买书的,进不去的窘境。

最终不知在虞翻费了多大功夫的安排之下,这队伍终于成功的排起来,连接起来约有五六里之长,曲曲折折的分布在京口城中每一个街道上。

前面不停的卖,后面不停的加印着,不得不实行限购,每人只卖一本,从早卖到晚,外面还是有人排队。

这小册子不算太厚,但也并不太薄,但按照董良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不过三十页纸便可以记录完毕。

不过课堂上讲的终究没有太过于全面,只不过尽量的通俗易懂。回来后整理这课堂记录在各个知识点后又加了很多理论的描述。

这些东西普通人看可能很难看懂,很难理解,不过有前面抛砖引玉的简单知识,已经可以满足普通人的猎奇心,开阔视野的效果,后面一些稍微显得晦涩一些的理论,这是留给哪些真的感兴趣并且愿意去钻研的学问人去看的。

一本小册子,一尺大小,带上封面序言不过薄薄的二十六张纸,图文并茂,一共四十八页的内容。

卖的也并不贵,只要三十个铜钱。

大约也就是官府雇佣百姓干活一到两天的工钱。

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每一个百姓都舍得来买的。虽然他们对这故事也很感兴趣,但很可惜,首先他们并不识字,另外就是刘备来到这里才不多久,百姓们刚刚开始步入正轨生活,还没有攒下什么积蓄。

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第二天早上,卖出去了两万册。

京口城中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有人手不释卷如饥似渴的阅读着。

看热闹的归看热闹,有学问的人则凑到一起进行讨论。

有遍观经史,真的和朋友一起,从禹贡到山海经,再到太史公书中,一条条的按照董良说的捋下来,真的发现人们对外界的探索是不停慢慢的开拓的。

他们从古代经典中的记载进行抽丝剥茧,来和董良的小册子上的内容一点点的进行印证。

有真正的搞天文的,懂数学能观星会历法的学生们在凑到一起讨论,他们则从数据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以前观星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证明。

而另外有一些人则已经在周瑜在城中设的联络处报名了,他们选择真的上大船出海,看一看远方驶来的船只是不是先露出桅杆。

周瑜则从董良的手中借调出许多官吏,一边陪着这些报名的书生在海上航行,让董良手底下出来的官吏陪着书生们交流。

董良手下的这些人,既懂得董良所说的知识,对于传统的经典也有一些积累。自然是非常好的沟通桥梁。

让他们和那些参观的书生们相谈甚欢,已招来那些书生留在船上,在周瑜手下做事。

讲学结束后,董良和马良一起整理课堂记录,并进行增添知识理论进行组织刻印,也是连忙了一天多。

又休息了半天,到了第三天,叫人将周瑜请了过来。

周瑜一大早就来到了董良处,身边还带了个文人。正是刚刚从周瑜船上下来的,愿意留在周瑜这里的。

董良将周瑜与赵爽请进了屋内。

“君卿就是你找到的懂数学的?”

“不错,应你的要求带来了懂数学的,君卿的本领,在那群书生里都是很受推崇的。”

赵爽听闻周瑜夸赞,腼腆一笑。

董良也友善的冲着他点了点头。

“今天叫你来是正好教你你真正的航海。”

周瑜满脸的诧异。

“哦?存初,你也会操船吗?”

董良笑着摇摇头。

“我哪里会开船?只不过是航海,与你们在内河行船也不一样,大海之上,无边无际眼望四处,全都一个样,很容易迷失方向。”

“即便是你们手中有高人,能够凭借着天象辨别方向,但那也只是一种非常模糊大致的方向,并不能明确的记下自己究竟行驶了多少里路。”

周瑜将手中的茶杯放下,非常感兴趣的问道。

“你有办法?”

董良自信的说道。

“还没到这吴郡之时,我就想着将来要发展海军。自然早就开始想着这些问题,海上行船虽然有风浪危险,但更难的还是精准的准确自己的方位。要培育出有行动力的海军,不掌握这种能力是不行的,所以,刚到了吴郡,我就开始联络手下的人处理这件事。”

大海之上,要海军发挥能发挥的力量自然不能只凭着模糊的印象和运气来进行行船。

所以董良早早的就开始准备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第一次大讲学完毕,名声打了出去,还要等它发酵发酵,刘备的文治之功会逐渐显现在天下人的眼中。

刚好可以趁现在赶紧将方法教给周瑜,练习个几个月,在年底到来之前就可以进行远航尝试了。

这个知识董良并没有拿到大讲堂上去讲,像那什么世界地图和地球这种笼统的科学知识尽可以拿来讲。

但涉及到如何使用的时候,还是要有所保留,毕竟如今还没有天下一统,刘备这边要保证技术优势,免得有人暗中泄密。

所以,有些知识可以拿出来讲,有些就私下里交给周瑜等人。

接下来要等一段时间,看看这第一波讲学的学生们多少人能留下来。

最后再对这些留下来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

来之前董良向周瑜讲明了这个道理,如今周瑜竟然带过来了赵爽,看样子是相信这个赵爽。

董良自然也不必多做询问,他相信周瑜的判断,便让阚泽和蒋铭祖出来,准备一同将这知识给赵爽讲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