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孔明灯

董良成家之后,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着。

除了北边的战事被他们时时注意着,其余的事情都按部进班的进行着。

转眼间就过罢了年,来到了正月。

兀突骨在和陈到进行过较量后,也算是得了面子,得到了刘备的认可,混了个校尉的官职。

只是也不领什么兵马,是每天在京口城中闲逛,享受着对他山中来野人来说的汉家百姓如今似玉般的美妙生活。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他总要拿来先尝试一番。

董良一开始制造的木制自行车已经大大的普及,但只能在城中平坦的路段使用,对于百姓们来说不算实用,因此许多有些钱的汉家百姓都没有学会骑自行车,但是兀突骨却骑得飞起。

他愿意尝试这些新鲜的物件,皮糙肉厚的也不怕摔,很快的就学会了,新鲜感始终萦绕在心头,许久不散。

在这城中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他骑这个木制机关车来回穿梭,时不时的停下来,在街边的小商小贩手中买些吃的喝的。

董良新婚燕尔,每日的幸福生活也是妙不可言。

妻子继承了刘备和他夫人的良好基因,貌美如花,天下少有,性格贤淑,骨子里又带有一番坚韧。

董良和她的相处非常的合拍,两人的感情也日渐深厚。

如今过完了新年,年假已经结束,董良也不能每天沉浸于温柔乡之中了。

这天一大早起来,将身子投入料峭的寒风之中,就往北固山下走去了。

北固书院新的学期开始了。

董良与马良只走到山脚下,便不再上去。

开学第一课,他们有别的交代。

渐渐的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

北固山脚下的这一大片平地,就是这群学生第一次上山集合的地方。

如今第二学期的开始,也要在这个地方进行开学第一课,也是非常的有纪念意义。

数百名学生都汇聚在这里,将董良围绕在中间等待着接受董良的教诲。

董良则依靠在一个大石柱子上,没有,立刻开始讲课。

不过并没有让大家等太久,三辆大马车便已经驶来了。

“让一让,让一让!”

在吆喝声中,学生们让开了中间的空地。

六匹小马拉着三个大马车,停下之后。董良发动学生们,让他们将那车上的东西搬下来。

这小马不是这边的本土马匹,也不是北边的战马,是年前董良结婚的时候,太史慈从交州送来的贺礼。

他是准备了五百匹滇马。运送到了江东,送给董良。

董良得了这份厚礼,也没有多留,只留了一些自家使用的,其余的便各处分了一分。

有一些还特意分到了生物学科的那里,让那些学生们去用来杂交。

马车上的东西并不算太多,很快的就全都被搬下来了。

一堆皮子,一些大布单子,几个竹筐,一些秸秆和木炭,还有一只羊和几只兔子,其他的还有一些奇奇怪怪,零零散散的东西。

看样子今天又有什么新奇的知识可以学习了,学生们都红光满面的期待着。

董良每次拿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教具,都会给他们一个惊喜。

“先生今天学什么呀?”

“是啊,先生,这东西是怎么用的?”

离董良站的比较近的几个学生已经七嘴八舌的开始说了起来。

董良的双手向下按来,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飞天。”

董良的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能听见。小小一句话激起了轩然大波。

“飞天??”

“先生能让我们飞天???”

飞行这种事情,也是人类在骨子里渴望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人渴望像个小鸟一样向往着美妙的蓝天。

这些学生们在经过跟董良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已经知道了,九重天之上没有什么灵霄宝殿和天宫,也知道了在月亮之上并没有砍树的吴刚,捣药的玉兔。

当然更没有传说中的嫦娥仙子。

但即便如此,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仍然是让人无比渴望的事情。

董良真的有办法让大家飞行吗?

“是的,同学们,你们没有听错,是要学习飞行。”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相关的前置知识大家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只是你们还没有将它串联在一起。”

“经过上学期的知识学习,你们已经有能力通过那些知识来探索一条飞天之路了。”

学生们的质疑只是对于董良突然提出这个匪夷所思的说法而感到诧异,而并不是对于董良本人以及对于董良的话不信任。

虽然都说不该有个人崇拜,不该有盲目的信任,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董良已经给了他们太多的震撼。

董良也从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他说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理论都是可以去印证的。

也许这就是自然科学的奥秘和魅力,他不像哲学一样,需要一群拥有非常浪漫和思辨思维的人去畅想。

自然科学这些入门的科学知识,凡是掌握了他的理论,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和步骤,即便只是天下一等一的蠢人,只需要照着葫芦画个瓢步骤不出错,也能将其复刻。

每一个基本的知识、理论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应证的。

而董良已经拿出来了,一个个让大家进行验证而没有出错的理论,大家对于董良从来不无的放矢,已经有了基本的印象。

还有聪明的学生确实能够触类旁通。

此刻已经隐隐约约的摸到了一些门槛。

“先生曾经说过,天下物质有气态、液态和固态,我们脚下的大地就是固体,江河湖海之中,流动的是液体,空中漂浮着,我们呼吸着的是气体。”

“往往是固体最重,液体其次,气体最轻。而人站于陆地之上,不会掉落,却不能于水上行走,但若将木头制成小舟,扩大受力面积,人便可以纵横于江湖之上。”

“如此同理,继续扩大一些受力面积。使人本身的重力,与空气上头的利益进行平衡,将气体看成液体,中间同样有一个浮力,我们要造出一艘能在空气中行驶的船只便能够飞行了吗?”

啪!啪!啪!

董良听着赵爽说这样的话,已经忍不住的鼓掌起来。

“赵爽啊赵爽,你确实是聪明啊。就是差不多的道理。”

没错这名聪明的学生正是赵爽,在周瑜水军之中,他已经培养出来了一大批可以测量和计算的学生。

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技术人员捉襟见肘,万事不得不他去顶。

以至于每天在海上航行不得空闲。

如今除非有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他已经不用再上船了,学数学的人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对于和数学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也非常感兴趣。

尤其是赵爽,时常与蒋铭祖见面对他赞不绝口的书院早已充满了兴趣。

所以偶尔得了空闲,也会前去旁听。

走进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他自然也不会错过。

“请先生为我们展示。”

赵爽说了一句。

“请先生为我们展示。”

几百个人同时附和了起来。

董良便先将那一堆杂物中的几个纸灯笼拿了出来。

“这个东西,我给它起名叫做孔明灯。”

马良在后面笑着,他也不明白董良为什么要把这个灯用诸葛亮的名字来命名。

难道是因为和诸葛亮关系好?或者是为了感谢诸葛亮帮他料理婚事吗?

董良将孔明灯翻转过来,露出来了孔明灯的底部。

“大家看。底部是开口的,那么灯内的空气与外面的空气便是流通的,两边的力量便是平衡的。”

“如果我们想要让这个灯升空,就要人为的创造出来一种浮力,让这灯内的空气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密度比外面的空气小,这样就像是把一个木头块儿扔在水面上一样,可以漂浮起来了。”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我也懂了我也懂了!”

“兄台,你到底明白什么了?”

“对呀对呀,兄台,快说说你到底懂了什么?”

董良将原理简单的阐述一遍,这一下,已经不仅仅是赵爽看明白了这一切,许许多多在物理学科上比较有灵性的学生便已经都明白了。

而最困惑的就是那些生物的的学生。

如今虽然分了科目后,仍然是经常要大家互相学习彼此的理论的,但毕竟还是有个侧重点,相比较而言,生物学科的学生对于物理接受的最差。

“你们看,我们要让灯内的空气的密度小于灯外的空气,那么就要扩大灯内这些空气的体积,密度不就是这样得出来的吗?”

看出来门道的学生被催促着开始解释。

“那怎么扩大体积呀?”

但说到这儿,还是有学生困惑的挠头。

“哎呀,你好笨啊。”

“就是就是,不是说了吗?这是一盏灯。”

这个比较木讷的学生被两个好友一番教育。

“灯又能怎么样?”

“这既然是一盏灯,说明是要生火的,生火里面的空气就要被加热,想一想上学期学的热胀冷缩的理论,再想一想密度的基本概念,不就可以明白了吗?”

另有一个聪明一些的好心学生为这个木讷的青年解释道。

“哦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此刻也想明白了脸上绽放了欣喜,两手击掌。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空气之间的联系比固体和液体更加的松散,只要稍稍加热便能迅速的膨胀,如此一来,它的体积大大的增大,灯笼内部的空气就减少了,质量自然也大大的减少,对比外面的空气,一个密度更小的木头块儿便出现了可以漂浮于空气之上。”

终于被彻底的点醒了。

这个木讷的青年只是脑子转的不快,但是当有人给他点明了观点,他滔滔不绝的将原理想明白了。

看的出来他平时的基础理论学的还是比较扎实的。

董良看着场下思维发散的学生们,也满意的点头,忍不住的满面欢喜。

靠他一个人能将这科学推进到什么程度呢?当然要考无数的有知识的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努力去探索。

这些人啊,都是未来的希望啊。

如果董良一开始不点名,手中拿的是一个灯,众人可能还反应不了那么快。

董良既然说了这是一个灯笼,那自然要有火焰,火焰加热,再和密度联系在一起,众人便很快的就想明白了。

让学生们主动的发散思维,想明了其中的原理,董良便将这个孔明灯放在地上。

从马良手中接过火种,将火焰点燃。

火焰在灯笼中摇曳着散发的光芒非常微弱,尤其是现在已经是白天。

但光芒虽然暗淡,却不妨碍它内部的空气在被逐渐的加温。

不多时,这个孔明灯便缓缓的漂浮起来。

简简单单一个白纸糊的竹面灯笼,此刻吸引了几百天之骄子的目光。

说不定连两个铜板都不值得,一个破灯在这些学生的眼中却如同稀世珍宝一样。

所有人都目光热切的看着这个简陋的孔明灯缓缓的升空。

从地上渐渐爬升到与他们目光平齐的地方。他们又抬着头,看着这盏灯继续往上飘啊飘啊。

明亮的天空直视起来,让他们的眼部有些不适,但是没有一个人舍得低头,舍得眨眼。

看着这个孔明灯越飘越高,越飘越高,一阵微风吹过,似乎没入了白云之中,在白天放孔明灯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

正如月明星稀一般,有着发着巨大光芒的太阳,孔明灯的光辉完全看不到,董良又专门选择了最经典的白色来糊灯,与这冬日惨白的天空的颜色一般无二。

所以很快的,这盏灯便看不清它在哪里了。

董良早已猜到了这种情况的存在,但还是选择了孔明灯的最经典款式,也许只是为了心中的情怀。

这毫不起眼的一盏灯,只在人们的期盼中停留的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便已经消失不见。

有点像科学中转瞬即逝的灵感,又有点像人们拼尽全力才能艰难抓住的希望的尾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