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苏联1991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最终赢家

苏联1991 第四百四十六章 最终赢家

作者:陈家过河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04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在苏联军队方面,亚纳耶夫善于提拔少壮派,但是在政治方面,却无一例外是老=人-政-治,亚纳耶夫坚信在国际事务中需要的经验远远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重要得多。所以无论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位置还是其他的中央高层,亚纳耶夫都很少进行提拔,唯一一位被认为最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普-京同志也在内务部副部长的位置上未曾挪动和升迁过。

因为多勃雷宁被亚纳耶夫划入了访韩代表团的核心圈子之中,所以他可以更好的接触到某些高级权限的情报,这比起他在葛罗米柯手下时接触到的秘密更加的多。起码连这次访韩的军售武器,谈判流程和政治筹码都已经安排好了,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央所投入的大量前期工作。

“将1134a级导弹巡洋舰,肯达级导弹巡洋舰,还有956型的卓越号驱逐舰出售给韩国政府,顺便出售的还有一些退役的bm21多管火箭炮,看来这次的访问韩国完全就是为了压榨对方的剩余价值啊。”

多勃雷宁甚至可以想象到帕夫洛夫会在谈判桌上如何恫吓韩国代表团,大有一种你不买我们产品就让朝鲜人民军队挥师南下的感觉。不知道已经被马里奥总统当做弃子的金泳三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在钢铁洪流面前瑟瑟发抖吗?

帕夫洛夫倒是没有什么样的感觉,武器在他眼中不过是换取外汇的一道途径,苏联发达的军工产业起码为经济增长贡献出了百分之十的力量。国外的局势越是变幻莫测,苏联的军火销售市场就更加的开阔。

“好了,多勃雷宁顾问,其实对于你来讲,这些都不是重点。我想知道假如美苏之间真的要到了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你会怎么解决?”帕夫洛夫问道,他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已经七十多岁的男人曾在1962年的时候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之前莫斯科方面不怎么待见他,甚至认为多勃雷宁是西方世界的同情者,但卡特时期的美国驻苏联大使图恩毫不客气地指出,多勃雷宁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我们的朋友,他是苏维埃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奉者。

虽然曾经跻身过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国际部部长,但是多勃雷宁在莫斯科高层中,依旧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国际政治博弈无非就是利益的问题,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一件事,这个利益是否值得花费这种代价去挽救。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我是第一个意识到美国在捍卫他们的核心利益,所以当古巴建立起导弹基地的时候美国才会表现出这样疯狂的态度。比起赫鲁晓夫处理土耳其导弹事件的时候,显然他们的手段更加的强硬。”

多勃雷宁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之中,“但是全世界都记住了古巴导弹危机,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土耳其的导弹事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态度比我们更加强硬。”

“你的意思是,苏联在这次的亚太危机中药表现出不亚于古巴导弹危机时的美国态度?”帕夫洛夫问道。

“态度强硬不过是一回事,灵活处理又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大家都知道这是利益互相妥协然后达成一致的协议。台湾问题不属于美国的核心利益,但是却是中方的禁脔。美国航母战斗群一次次挑衅和试探中方的底线,只会遭到最糟糕的结果。”

最糟糕的结果?帕夫洛夫唯一想到的是东风导弹落在尼米兹级航母的甲板上,然后让太平洋第七舰队彻底从地图上抹去。从现在中国的反应来讲,这种可能性高达百分十七十,如果加上苏联的支持,那么这种可能会还会往上涨。

“苏联?苏联当然会坚定不移的站在反美联盟这一边,但是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双方都快触碰到底线的时候,苏联就要站出来充当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了。毕竟我们不可能让世界大战爆发。”多勃雷宁喋喋不休说了这么多,才不过说到一半而已。

“我觉得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苏联的太平洋舰队直接介入争端,在海峡区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三个航母战斗群,中方和苏联方面则是控制着一艘基辅级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稍微处于劣势,但是还没糟糕到被美国人压制着打的局面。”

听完多勃雷宁的讲述,帕夫洛夫终于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个已经退休的老家伙重新带入莫斯科政治圈,能在一些只言片语中就能猜测到中央高层动向的,也就只有钻研局势一辈子的多勃雷宁了吧。

的确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讲,最坏的打算就是三个国家在亚太海域爆发一场冲突,最终是以什么方式收场就不的而知了。

“帕夫洛夫总理,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你们千万不要忘记了。适当时候的松手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紧紧抓住不放的话,反而有可能中途变故。”

这是多勃雷宁在二十世纪最大的危机中总结出来的教训,虽然一开始碍于个人的颜面赫鲁晓夫一直没有选择撤离舰艇,但是后来双方达成一致协议之后,赫鲁晓夫也同样达到了他的目的。美国人撤走了土耳其部署的中程导弹,而卡斯特罗的政权依旧存在。

古巴,这个位于美国敏感地带的国家,向一根针一样的威胁着美国的咽喉。

多勃雷宁说道,“所以苏联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我们本来就是要趁着这场亚太危机扩张势力范围,而最终的结局也是让亚太地区归于平静。所以到最后也是维持现状。而苏联从中稳赢一笔。亚纳耶夫总书记的意思是,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只能是输家,而苏联,才是最终的赢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