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九章 民国(1)

尘埃如山 第二十九章 民国(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民国二年的四月天,伏阳县终于迎来了民国政府委派的“县令”。他亲自带着县署签发的任命状,来到三家营。郭修安见了穿衣打扮都很新派的县老爷赶紧跪拜。“县令”阻止说:“现在是民国了,大清那一套不兴(过时)了!北京的袁大总统把县衙改为县知事公署,知县改称县知事,你叫我胡知事就可以了!”

胡知事说大清朝虽然亡了,但当年搞的“新政自治”还是不错的,只是改名叫“民国自治”。伏阳县原来划定的东西南北四乡也都不变,郭修安还是东乡的乡董。

郭修安问皇帝没有了,皇粮还要不要缴。

胡知县说:“自古农民缴皇粮,商贾缴国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民国没有皇帝但有大总统,皇粮折合成银元按国税缴!”

郭修安又问民国禁不禁大烟。

胡知县听完,脸色便开始不好看了。他单独对郭修安说:“郭乡董,前清这帮老古董把户部的银子都赔给了洋人,留个烂摊子给袁大总统出难题。现在民国刚成立,处处都是钱窟窿眼儿,桩桩事都要钱!”

郭修安说:“老百姓终于盼来了胡老爷您这个新派的‘父母’,是该让老百姓收收心好好种田了!衙门要响锣鸣鼓的禁烟,否则老百姓都无心种粮食了……”

胡知事话锋一转又说:“民国、民国,就是要讲民主嘛!有人想吸,那就要有人种,官府要遵从民意啊!上面想了个两全其美的禁烟法子——征税:以后不论种大烟、贩大烟、还是吸大烟,都要科以重税!能吸的起大烟的人都不缺银子,吸的越多缴的税银越多。等到大家都吸不起了,大烟自然就禁了,国库也就充盈了!”

郭修安说:“穷人也有吸大烟的,烟瘾上来了六亲不认,踢田卖房、卖儿卖女的也不少,征税这个法子不管用……”

胡知事不高兴了:“重疴要用猛药,治世需用重典!这是上面的意思,咱们就不要掰证了!我这次来还有更要紧的事情,要郭乡董去办!”

胡知事说自古皇权不下县,乡间的一切事情都是依靠宗族的村规伦理来自治的。遇到郭修安这样的贤达族长,那是国之幸、民之福;但遇到族霸劣绅,那么乡下就乱了套。民国成立后正式在县下设乡董、村里设村正,都是大总统正式任命的一级官员,主要任务是为国分忧、为民纾难。乡董和村正第一件事就是丈量土地、统计人户,完善花户账册。

胡知事说:“大清自康熙朝开始就定下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国策,雍正朝开始‘摊丁入亩’,固定了田赋的总额。不过旗人和有功名的人,名下田地的赋税是一个子也不征,全都‘飞洒’到普通老百姓身上!现在民国来了,万民平等,不管是旗人还是汉人,官绅还是百姓,就连族里的公地,寺庙的香火地都要丈量厘清、登记造册,只要能耕种的田地就要足额纳税!”胡知事本是一个半辈子没考下功名的贡生,当了半辈子不入流的县吏,所以对前朝的吏治和赋税了然于心,对读书人和旗人更是羡慕嫉妒恨。

郭修安说:“自古‘皇粮国税,不缴有罪’,丈地补册,纳税完粮倒没什么,只是这‘不禁烟土’与村规民约不合!我是族长如果不禁烟土那不是打了自己的脸吗?所以东乡的乡董实在是当不了,胡老爷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胡知事没来东乡之前,已经把郭家祖宗八代查了一遍,竟然没有找到能拿来当众敲打郭修安的把柄。胡知事原以为郭修安会在恢复征收郭家田赋的事情上跟他纠缠,却没想到郭修安会在禁烟的事情上撂挑子,而且一点面子都不给他这个新任县知事留!

胡知事思忖了半天,最后对郭修安说:“郭乡董,丈量烟地、征收烟税就交给底下的约正去办吧。每年东乡征收的大烟税,东乡公所跟县署四六分成!四成你留下来建乡董公干的乡公所和新式学校,直到建成为止!乡公所和东乡第一所小学就建在三家营村后,你看这样办中不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