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三章 兄弟(1)

尘埃如山 第三章 兄弟(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3:03 来源:笔趣阁

周世平原名周盛,是安徽阜阳府周家寨人,从小体弱多病的周盛被周父送进了附近的寺庙做了小沙弥,拜武僧为师习武强身。

咸丰年间阜阳一带饥荒严重,填不饱肚子的流民饥便开始“结捻”吃大户。“捻”结多了便成了“捻子”,靠不劳而获吃大户得到的的满足感,已经填不满成百上千人结成的捻子因实力膨胀下而带来的欲壑。出则为捻居则为民的“捻子”在百姓眼里渐渐变成了横行乡里、攻营掠寨“捻匪”。

当一伙捻子攻破周家寨后,周父因不愿入伙结捻而惨死厅堂,周母被玷污了名节而投井自尽。周盛连夜跪辞师傅别寺下山,匆匆殓葬了双亲后便改名周世平,投奔了朝廷为捻匪而招募的毅军。心怀父仇母恨的周世平,对祸乱乡梓的捻众恨之入骨,几次征战下来便战功不断,没过几年就被擢升为把总。

同治初年的那个冬天,周世平随毅军追剿已成流寇的捻军张宗禹部至伏阳,伏阳城镇坚壁清野拒捻以城外。粮草不济的捻军啃不下城镇,只好对富裕的营寨下手。一小股杀红眼的捻军围攻三家营一天一夜,在即将破寨之时周世平率兵及时赶到,才打退了捻军保住了三家营。而在恶战中左腿受伤的周世平无法继续随军征战,被三家营百姓留在在营里养伤,就住在郭家里。

农民以锄镰抵御流寇手中的刀枪,吃大亏是免不了的。三家营李氏族长李尚德、郭家长门嫡孙郭修严和几十个青壮皆为护营而死。老族长郭敬祖按照惯例拿出祠堂多年的节余,厚葬死者抚恤家眷。

抚定了村民,郭敬祖忙才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养伤的“军爷”。郭敬祖赶紧去给军爷磕头行礼的“请安”,低眉顺眼道歉解释后,老族长才发现养伤的把总竟是个自己的儿子大不了几岁毛头小伙子。郭敬祖心里感佩又心疼,他请了最好的郎中抓最好的药,叮嘱家人悉心照料。郭敬祖给把总吃白面馍加粘稠金黄小米粥,而自家老小还是顿顿玉米面蒸馍配清粥。

从县学归来的郭修平知道后埋怨郭敬祖胳膊肘儿往外拐。郭敬祖听说后将郭秀才摁在祠堂的祖宗牌位前厉声训斥:“你娃儿读的圣人之言都进了狗肚子了?‘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我敬他不是因为他是个官儿爷,而是带兵救了三家营一营百姓的命!哪天你娃儿若是做下了为民请命的积德事,我也会像今天这样供着你,养着你!”

被郭敬祖骂的面红耳赤的郭秀才在祠堂面壁思过了三天后,主动到周世平面前道歉拜谢,再无半点不敬之意。周世平腿上的伤好的差不多的时候已是年关降至,便不想再麻烦郭家而辞营归队。郭敬祖对周世平说:“追剿捻匪的官军早就开拔到周家口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一人又能去哪儿呢?要是你不嫌弃俺们这窄房浅屋粗茶淡饭,就把这儿当成自个儿家,安心过了年再去剿匪安民吧!”

父母已亡无家可归的周世平听了郭敬祖的这番话,眼泪簌簌的往下掉,他扑通一声跪在郭敬祖面前,要认三家营为家,拜郭敬祖为父。郭敬祖说自己一个种田的土老汉,如果做了军爷的尊长就乱了纲常,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周世平说自己祖上也是种田的,哪敢让郭家待以贵宾,如果不能坐郭族长的义子,那就跟郭修平结义为弟兄,要不然自己是不会再在郭家继续住下去的。于是周世平便和郭修平成了换帖兄弟,每天吃饭时,周世平都抢着把自己碗里的白面馒头和小米粥,换成了郭家人吃的玉米面馍和清粥。

周世平在郭家热热闹闹的过了年不说,一直等出了正月,郭敬祖才答应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给周世平打点行装送其归队。平定捻军之乱后,周世平便音讯全无,郭修平怎么也想不到,在千里之外的汾安,竟遇到了当年的换帖兄弟!

周世平说平阳镇衙为防民乱,命令驻扎本地的毅军奔赴各县赈灾安民,他率兵当天才赶到汾安,本来计划明天进城,不料晚上正赶上匪徒围攻官仓,就二话不说赶来救援了。连日操劳郭修平如同在阎王殿走了一遭,又到天上云游一番,那经受得起这大悲大喜,立马就晕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