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十八章 会馆(4)

尘埃如山 第十八章 会馆(4)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3:03 来源:笔趣阁

霄汉铁旗杆后面,就是位于会馆中轴线上雄伟的八卦楼。略显陈旧八卦楼,是山西会馆里唯一没有被捻军焚毁的楼群。

八卦楼高约八丈,全楼以柱础为基,由二十四根巨柱高高擎起,三重檐歇山顶,南门北台的一体两面连搭设计,可谓匠心独到。左钟右鼓二座裙楼簇拥在东西两侧,建筑风格与八卦楼浑然一体,同样是巨柱高擎拔地而起,歇山重檐下二楼铁钟、巨鼓清晰可见。

从南往北看,八卦楼一楼为山门,屋顶为传统的半坡硬山顶;二楼三楼构成歇山重檐,四角飞檐高挑。八卦楼及钟鼓楼的楼顶及重檐都是以绿釉瓦饰檐,灰筒瓦覆面,黄釉瓦勾连成菱形装饰中心,古朴素雅之感扑面而来。

祁宗轩引着两人来到山门前,两尊巨大的石狮踞坐门前,左雄持绣球,右雌负抱幼狮。郭修安说第一次见立于门口的石狮,如此调皮可爱却无半点威仪。

祁宗轩说:“会馆是和气生财的地方,处处要显得人情味十足才行。要是跟衙门一样摆两个张牙舞爪的石狮,客商哪还敢来谈买卖?”

三人跨过山门,走进略显逼仄的甬道,满眼看到的都是用圆雕、线雕、平雕、浮雕、透雕等手法,在楼内的柱木上雕就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文人雅事、吉物祥兽等形形色色的装饰图案。

郭修安自嘲的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雕在犄角旮旯的每一个图案,应该都有一个典故吧?这些雕工刻匠个个都是一肚子的学问呢!”

余久堂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匠人个个都是状元!”

祁宗轩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满脑袋都是功名利禄,这些雕工的技艺不过是下九流的雕虫小技。倒是这些大字不识的手艺人,心里因为少了功名之念,才能沉下心来琢磨出这些出神入化的工艺吧!”

说话间三人走过曲径通幽般的山门,来到可容纳万余人的中庭院,立刻就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从中庭抬头回望,八卦楼的北面二楼是个宽大的戏楼,上面也是三重檐歇山顶,但结构更加的奇特。

戏楼台口由四根方石柱擎起,外侧石柱各擎起一层歇山飞檐顶,绝妙的是内侧两石柱直接擎起二重歇山飞檐,而在檐口下端,有接出一层抱厦。两重飞檐和抱厦层次有序,主次宣明。

三重飞檐、八角高挑,“八卦楼”之命就是缘出此意。抱厦内悬挂一方巨匾,上书笔锋潇洒,遒劲而不失飘逸的“悬鉴”二字,所以此楼又名“悬鉴楼”。

“悬鉴”二字典出《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座戏楼悬挂“悬鉴”二字,少了许多直白和粗俗,多了三分婉约和高雅。

在戏台的明间屏风之上,也悬挂着一幅大匾,上书“既和且平”四个大字。这四字典出《诗经.商颂》:既和且平,依我馨声。借《诗经》讲戏曲表演要和谐一致而巧点“和气生财”的经商之道,可谓雅趣横生。

从北面看,八卦楼的楼顶也是琉璃歇山重檐,以绿色琉璃瓦覆面,饰以黄绿相间琉璃方心;南北两侧戗脊分以龙戏牡丹和丹凤朝阳浮雕,正脊中位耸立一座三重檐琉璃阁楼,正脊两段饰以龙吻造型,两个狮驮宝瓶和十二位足踏祥云仙人均匀镶嵌在正脊之上,似有天上人间仙境之寓,更有天人合一共生之意。

在山西会馆,明柱不可无联。戏台四根台柱上就镌刻内外两联,内联是:

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今也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

外联是:

还将旧事从新演,

聊借俳优作古人。

郭修安细细品味着两幅笔锋遒劲、刻画稳重的行草对联,然后对祁事首说:“搭台唱戏不仅是为了热闹和庆贺,更是为了借古喻今教化世人的。这两幅对联刻在戏台上真是绝了!”

祁宗轩说:“郭社首也是个爱戏之人?”

郭修安说:“乡下人常说‘宁饿三顿饭,不拉一台戏!’乡里没有不爱看戏的人,我也一样!再说乡下识文断字的人太少了,戏台跟祠堂和土地庙一样,村村寨寨都有。每年农闲的时候,营里都会请戏班唱戏,老百姓看戏不但图个热闹,正统的戏文也可以教化乡民行孝从善、宣扬纲常伦理!”

祁宗轩说:“郭社首说的一点都没错!会馆平时也常请戏班在这里唱戏,除了大伙一起热闹热闹,更多的是为了惩罚那些不尊行规、不守诚信的商号的。受罚的人陪着大伙儿一起看戏。看戏的同时,抬头就看到抱厦里的‘悬鉴‘二字,就是想让受罚之人明白‘明镜悬于心,神明高于顶’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