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三章 新政(2)

尘埃如山 第二十三章 新政(2)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3:03 来源:笔趣阁

这天晚上的三家营祠堂,比每年的冬祭还要热闹。郭治远换上了郭白氏做的土布褂子和千层底布鞋,信步走到祠堂三族先人的牌位前,郑重的行礼、磕头、上香。

郭修安说:“三家营是咱三族的根,祠堂供着咱三族的魂,以后三族后生们不管走多远,挣下再多的家业,做了多大的官,回来都不能忘了本丢了根,都要到祠堂拜谢祖宗!”

郭修安刚说完,牛恒山便嚷嚷进了祠堂:“修安哥,我大侄子是咱伏阳府头一个出海留洋的进士老爷,回来了也不让我来见见?治远给三家营挣回来这么大的面子,我牛家庄也要跟着沾沾光嘛!”

郭修安和郭治远连忙上去歉迎。牛恒山哈哈大笑的拍着郭治远的肩膀说:“牛叔我跟你说笑(开玩笑)呢!”

牛恒山开完玩笑就急切的问郭治远,东洋和三家营有啥不一样的。郭治远说:“东洋有看不到头的铁路,还有冒着黑烟飞奔的火车!宽阔平坦的马路和三家营地里的蚂蚱一样多,洋车在路上跑的飞快!更有蜘蛛网一样的电线,晚上洋油灯亮起来如同白昼!东洋的楼房,是一层层往上盖的,想盖几层都行;东洋的工厂,比大清的饭馆酒楼还多,老百姓做工就可以养活一家人!东洋的学校比大清的大烟馆还多,男娃女娃从小都能去上学!”

牛恒山和村民们又七嘴八舌的问:火车跑起来会不会着火?轮船一共装了多少个大轮子?铺铁路用洋铁不怕被撬走吗?马路是不是只给马走,不让人过?电线是干啥的?洋车多了,会不会像蚂蚱一样闹车灾?房子往上盖,人咋个上下进出?老百姓不种地吃啥?工厂又是个啥?女娃娃进学堂不是乱了纲常吗?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问题,让郭治远在进村时那一霎那间的真幻恍惚,重新上心头。他无法向三家营的乡亲,去准确描绘东洋五彩斑斓的世界,回答在他看来这些根本就不算问题的问题。

短短几年时间,他跟村民们不同的人生轨迹,造就了这个横亘在他们之间,深不见的的见识鸿沟。他如同一只误打误撞跳出井底的青蛙,在见识了外面广阔的天地后,却不知道怎么向一辈子窝在井底的蛙群,描绘头顶的天空到底有多宽广,星星有多繁多!

他更像一只曾经的丑小鸭,在学会了飞翔经历了蜕变后,不知道如何向深潭死水里的同伴们,解释山外的世界是哪样的绿水青山!

他又觉得他就像梦游槐安国的淳于棼,醒来后才明白他再也无法回到槐树下的蚁群,无法重复如同蝼蚁般看似悠然,实则庸碌的生活。

三家营每一个淳朴的乡亲,都像一个辛勤的蚕蛹,一辈子吐着千百年来不断固化纲常伦理的丝,将自己死死的束缚在三家营这个看似光鲜,实在黯淡的蚕茧中。而郭治远在东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如同一把锋利的锥子,戳破了蚕茧但惊醒了他自己。

但郭治远和他带回来的新奇,如锥尖般的小孔,不足以让外面的阳光照射进三家营。营里百姓的好奇也只是一时好奇而已,不会成为为改变现状而除旧布新的行动,只是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话题罢了。

东洋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要说三家营人没见过,就连省城和京城里也不多见。郭治远千里迢迢的带回一个玻璃罩的煤油灯,想给挑灯纺花织布的郭白氏,增添一丝丝的光亮。但他回来才发现,整个伏阳城都找不到点灯用的煤油!

“我应该为三家营做点啥!”郭治远自言自语的说。

郭治远想为三家营的改变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郭修安,郭修安磕磕烟袋锅问:“东洋人早上睁开眼先干啥?”

郭治远说:“自然也是先方便再洗手然后洗脸吃饭。”郭修安问撒完尿为啥要洗手?郭治远茅塞顿开:“我知道从哪里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