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八章 改元(1)

尘埃如山 第二十八章 改元(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3:03 来源:笔趣阁

岁月就像伏桐河的水,在不经意间悄悄的流逝。大清亡了,民国来了,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三家营人来讲,平淡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变化。一直到过完春节,有些偶尔入城进镇的人,在城门口被革命军按着脖子“咔嚓”一声剪掉辫子,然后抱头鼠窜。回来后除了被相邻讥笑外,惶惶数日也没人追究什么,反倒觉得没了辫子的脑袋反而轻松清爽了许多,也就慢慢释然了。

三家营的街巷里,又传来于花子用那苍老的声音:

于花子,打竹板,天换日月民剪辩。

大清亡,帝制崩,可惜咱的周总兵。

先灭捻,后安民,百信感念厚福荫。

东征倭,西讨贼,为国尽忠古今谁?

冷枪子,穿胸膛,百姓寒心念忠良。

革命起,民国兴,南北议和瞎折腾。

剪了辫,不心疼,只问皇粮征不征?

正如于花子所唱的,以前老百姓只操心天上的哪片云会下雨,秋田里哪块的庄稼会歉收。如今,他们更上心的是另外一件事:“皇帝没了,皇粮还要缴吗?”

郭修安也被问的一脑袋浆糊:“皇帝没了,大总统不是又来了吗?大总统也要吃饭,皇粮没有了,‘统粮’估计也少不了!”

郭修安没工夫打听征不征“统粮”的事情。从周世平殉国那一刻起,他就强硬的夺走了周世平后事的主导权。他二话不说便驾着牛车,把周世平的尸骨运回了三家营。

郭修安对族人说:“周总兵和郭家的关系,虽说我以前没挑明,族里人也知道不少。今儿个大年初一,大过年的找老少爷们儿来,就是想给大伙儿把话说明白。如今周大哥随大清国去了,他的后事就是我郭修安的家事儿!大伙儿愿意来搭把手的,我好吃好喝好招待;不愿意来的我也不埋怨,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喜事……”

郭敬裕敲着拐棍说:“修安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周大人待咱三家营一点都不薄,就冲当年带兵救下三家营老少爷们的命,咱们也要风风光光的给大人办后事,就葬到咱郭家祖坟,埋在修平旁边!谁要是敢呲牙(反对),就别怪我老汉倚老卖老,拐棍不认人!”

顾微尘对着敬裕老汉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叔,我替世平谢谢您!谢谢三家营的老少爷们儿!”

郭敬裕让族人把他给自己备下的棺木和寿衣抬到了郭家。敬裕老汉说:“用我的棺木殓了周大人!当年若不是周大人救下我的命,我的骨头早都沤糟了!”

黄昏时分,郭治远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三家营。郭治远离开伏阳城后,心里五味杂陈的朝着三家营方向狂奔。当他在府衙里看到皇帝的退位诏书和共和文书的时候,他心里充满了疑惑:既然岳父大人最终还是顺应了大势,让伏阳城避免了战火,为什么不旗帜鲜明的在伏阳城改旗易帜,迎接革命军入城呢?普天之下已非王土,主动放弃伏阳城,他率军又能去哪里呢?这些日子伏阳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郭治远看到自己大门上的挽幛时,便一下子瘫跪在了地上。郭治远紧紧的攥着董振寰的手,连声问道:“郭将军,巡防营撤离伏阳城前,镇衙没有收到共和文书的邸报吗?这不可能啊?”

董振寰赶紧把郭治远扶起来,告诉他这些天伏阳发生的事情。郭治远听完泪如雨下,他捶着自己的胸口说:“到底还是我逼死了自己的岳父大人!”

董振寰说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巡防营和马队还驻扎在十八里铺,群龙无首而且粮草也快耗尽了,想办法稳住这群没娘的孩子才是当下最要紧的!

郭治远稳住情绪说:“董叔,你要尽快赶回去十八里铺,稳住军心防止巡防营和马队哗变!”董振寰说驻扎在十八里铺也不是长久之计。郭治远想了想说:“我倒有个主意!”然后附耳告诉董振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