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八章 改元(4)

尘埃如山 第二十八章 改元(4)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3:03 来源:笔趣阁

一辈子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的农人都知道,只有极金贵的种子才会这样下本耗工的播种。郭修安禁不住的问:“长盛,你这地里种的是啥?药材吗?”李长盛敷衍说:“嗯,药材!今年我从南边弄回来的新药材种籽,试着种种看!”郭修安说:“你这是闷声吃独食,明年发财了别忘了带上大伙一起种!”李长盛答道:“咋不中哩!就是不知道你明年敢不敢种?”

第二年春天,郭修安发现李长盛花大本钱种下的两亩药材,开出了一簇簇紫红色神奇的花,又结出了一个个的油嫩油嫩的青果。李长盛带着一家老小加几个长工和短工,腰里系着一个小瓦罐,手里拿着一个割韭菜用的小镰刀,每天天不亮就在地里忙碌着。到了晚上,李家院里就飘出了一阵阵令人陶醉的醇香。

最先明白过来的是营里有名的大烟鬼李麻秆,也是李长盛的堂叔。李麻秆对正在熬药的李长盛说:“大侄子,你这儿明明是大烟土嘛,哪是什么药材!”

李长盛一本正经的说:“熬好了卖到镇上的药材铺,它就是药材!”

李麻秆说:“那你直接卖给我吧,反正药材铺早晚也要卖给大烟馆!”

李长盛说:“我把它卖给药铺是药材,官府不管;我直接卖给你就是私贩大烟土,要蹲大狱的!”

李麻秆笑嘻嘻的说:“这事我比你门儿清,只要咱给官府交足了税银就没人管闲事了!你要是不相信就去问问你哥李长有,他就是做这一行生意的,现在红火的了不得!”

李长有在十家镇,做的买卖的确是最红火的烟馆生意。当年李长有把牛记杂货铺改头换面之后就成了现在的“福寿”茶馆。说是茶馆,其实只是在前厅摆了几个茶桌做幌子,后院的烟馆才是真正的买卖。

李长有在镇上混熟了地界摸清了门路,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他把茶馆后院翻盖了两层小楼,又从芭蕉巷怃弄几个窑姐,做起了烟馆加暗窑子的生意。这几年官府禁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对烟土和烟馆的抽厘是越来越重了。李长有托人在汉口高价买了些罂粟种子,让李长盛在三家营试种,熬出来的烟土随便卖点给药铺,剩下的都留给了他的烟馆。

李长盛第一年种了两亩罂粟,卖大烟土得到的银两,相当于四十亩种麦子的收成。李氏族人一个个羡慕的哈喇子直流,后来还是帮着往镇上送烟土的李麻秆说漏了嘴,三家营人才知道李家种的原来是罂粟。

第二年,李氏族人纷纷跟着李长盛一起种。李家的田地里开满了灿烂的罂粟花,三家营上空弥漫着经久不散的醉人香味。在三家营去十家镇和伏阳城的官道上,早上怀里揣着瓦罐行色匆匆的李姓人络绎不绝;下午回来时,个个肩上的褡裢前面大洋叮当响,后面酒壶响叮当,手里拎卤提肉喜形于色。晚上家家户户庭院里行酒猜拳喧哗不断,屋子里骨牌骰子声不绝,比过年还热闹。

除了李氏族人,三家营的韩姓人也开始种大烟。如果说李姓人种大烟就是为了发财,那么韩姓人种大烟是为了还债。韩皮匠和族人合伙借了镇上的驴打滚,一起买下李长盛贱卖的田地后,耕种了一年他就后悔了!

“种地不施肥,等于耍赖皮!”韩皮匠买下的田地是良田,韩家人也不缺能耕会种的庄稼把式,但是缺少耕地的牛骡和下田的粪肥。韩家人买不起大牲口,只能浅耕薄种,夏天收的麦穗还没耗子尾巴大,秋天收的谷子不够淘嘴的麻雀吃,缴了田赋税捐还不如租地耕种。若不是韩皮匠的儿子韩十一,在衙门里当差捞了点油水补贴,韩家人连镇上的利息债都还不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