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十一章 恩怨(4)

尘埃如山 第十一章 恩怨(4)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当年李泰栓为了截胡韩家买地,半真不假的撩拨了韩张氏,李泰栓才发现韩家新娶的这个泼辣的小媳妇,骨子眼里都透着一股风骚味。俗话说没有不偷腥的猫,李泰栓这捆干柴遇到韩张氏这团烈火,自然是一点就着。而韩张氏靠上李泰栓,也是从那年的守秋开始的。

每年从立秋开始,早春时节地里种下的高粱、谷子和棉花,就陆陆续续的成熟了;到了秋分,夏种的苞谷、豌豆和芝麻,也到了收获的时节;最迟到霜降前,晚熟的拐子(扦插的)红薯收拢入窖,这一季的秋获才全部收完。

农民靠天种地,谁也不敢赌老天爷每年让你收哪样庄稼。但老天爷也很公平,每年都有丰产和歉收的庄稼,所以老百姓种庄稼就要样样俱到,黍稷菽薯都要种一些。

田地多广的财东,除了种点瓜果蔬菜的田地,每年都会换着花样种庄稼;地少的贫农和没地的佃户,更不敢把宝压在一样庄稼上种,每样庄稼也都种些儿,反正不收麦总要收豆,有收获就能保证一家老小在冬春季节不至于挨饿受冻。

地少的人家,三下五去二就收完了地里的庄稼,收完了自己田里的,便开始收别人的。地里的庄稼长的都一样,你有能耐偷偷收到自己家里就是你的,你没本事看住自己的庄稼,被人收走了就是别人家的。

所以每年的秋收,佃户和长工跟东家,白天上演狗拿耗子的文戏,晚上就是角色对调上演的猫捉老鼠的武戏。要想地里的庄稼不被被人偷走或尽量少被偷去,财东晚上就要守在田里看着庄稼,这就是“守秋”。

在伏阳,一犋犍牛能耕种一百亩左右的田地,小户人家说家里有几亩地,财东家就直接说有几犋田。

李泰栓家就有五六犋田,三犋田租给佃户收租,剩下的雇长工自己耕种。租出去的田地李家只操心按时收租,但自己耕种的秋获就要操心看守,所以年年李家人都要到地里守秋。

李泰栓在自家地头盖了几间棚房,平时放农具,守秋的时候就住在里面。李家把相同的庄稼连片种在一起,这样收完一块就换下一个棚房。地里的庄稼收完了,地里的几个棚房也就住了个遍。

除了李家,郭家以前也到地里守秋。但自从郭敬祖把东坡的祖田踢卖以后,田产就少了一大半。除去租出去收租子的,郭家耕种的也只剩营北的**十亩地,郭家干脆就不守秋了。

郭敬祖对郭修安说:“如果不是实在穷的吃不饱的,没有哪个人愿意深更半夜、提心吊胆,去田里偷别人庄稼。同样是偷,穷人只会偷田地多、庄稼经管的好的东家。”

“而且你越是抠抠索索看得紧,他越是偷的欢;你若是大大方方随他去,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天天去偷,更不会慌慌张张的践踏了庄稼,糟蹋了粮食。春种秋获就是为了填饱肚子,都是乡里乡亲,吃谁的肚子里都一样,就当接济他们一把吧!”

李泰栓听到郭敬祖这话,撇撇嘴心里说:“年纪大了就开始装好人了!守秋就是一乐子,谁真在乎偷走的那几捆庄稼?谁家守秋的棚房没有钻进过浪荡娘儿们?”

郭家的棚房到底有没有钻过浪荡娘儿们,没有人敢去嚼舌根。但李家守秋的棚房里每年都不缺女人,这种事营里营外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人明面上嚼舌头。

那年的立秋一过,李泰栓住进东坡自家的棚房里。阴沉的夜色是最好的遮羞布,韩张氏当晚就悄悄摸进了李泰栓的棚房。韩张氏毫不掩饰自己的主动和骚情,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次又一次的来迎合和满足三家营这个最有钱财的男人。

轰轰烈烈的办完男女之事,心满意足的李泰栓躺在床上过烟瘾,韩张氏提上裤子就拿着早就备好的长布袋,走进了李家的苞谷地。明早韩家的锅里有没有苞谷糁子吃,就看这晚韩张氏的布口袋,能不能装上李家地里的春苞谷棒子。

韩张氏满满的装了一布袋苞谷棒子,又摘了一个粗壮的老南瓜,回头问李泰栓:“我这颗白菜合不合你的胃口?要是啥时候想吃,给我使个眼色就中……”李泰栓摸着韩张氏的手说:“不尝不知道,一吃忘不了!以后家里缺啥少啥了,你拿个布袋就过来,我绝没二话!”

对于韩家人来说,每天一睁开眼要面对的事情,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一家人吃饱穿暖。如果人人都有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的骨气,韩家早就死绝了!因此韩家男人除了下力气挣粮食,韩家女人想法设法的去帮衬。

韩张氏靠上了李泰栓,韩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了许多,韩家男人们用沉默和装傻,来回应营里营外鄙夷或者羡慕的目光。而李泰栓也让韩张氏的二男人韩三,做了李家的长工,即使营里人都知道李家并不需要韩三这个长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