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十三章 喜丧(2)

尘埃如山 第十三章 喜丧(2)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葬礼中重复最多的礼仪是吊唁。前来吊唁的亲眷朋邻甫一进门,便有人燃放鞭炮,丧乐高奏,悲曲激荡,催人泪下。

吊唁的礼仪因与死者亲疏远近而不尽相同。故亲旧眷中的长辈前来吊唁,族亲要迎上去搀挽,在灵前鞠躬施礼后,一边瞻仰一边哭悼;亲戚中的晚辈前来吊唁,要先在灵前跪叩和哭悼,然后要披麻戴孝;关系较远的亲友和乡邻,灵前鞠躬施礼后灵前烧张纸就算吊唁完毕。而所有吊唁人的施礼,守灵的孝子都要跪在灵前磕头还礼。

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逝者的子孙着孝打幡,族亲明火执仗、哀乐尾随相伴,到村寨的土地庙“报庙”。土地庙里供奉的土地神,是阎王委派到当地的“父母官”,逝者魂魄在面见阎王前,要先在土地庙签留报备,并请求土地神和已逝先人的“关照”。

葬礼的**是大殓。大殓是指将逝者遗体,殓入棺木的隆重礼仪,通常在盖棺下葬前进行。入殓前要对漆固好的棺木进行最后的装饰,富裕之家会在棺内四壁张挂白绫,贫困之家在棺内糊上一层白纸也可。棺底用石灰打底,再用白纸和棉花铺就,最后放入防腐和镇邪之物。

入殓时,孝子们将逝者遗体,连同“铺金盖银”的褥被一起抬移入棺;然后解开扎脚的麻绳,揭掉掩面的火纸,再分金正容,掩齐寿衣,将陪葬品和死者心爱之物,掩盖在褥被之下;最后孝子依长幼次序用棉球蘸水为逝者净面,以表最后的孝意。

入殓之后就是盖棺封定。棺木盛尸后称作灵柩,亲属做最后一次瞻仰之后,执事者高呼“盖棺——”,众人抬起厚重的棺盖,执事者斧锤并用,将灵柩封定严实!

长拖哭腔、悲壮苍凉的唢呐声,伴着亲人的哭声再起,令在场者之人无不伤心动容、悲从心生,泪下如雨!

灵柩封定完毕,预先选好的抬棺人众便一起动手系绳装杠准备出殡。执事者高喊:“起灵——”!亲娘舅端起灵前的“老盆”(瓦盆)当众摔个粉碎,抬棺者起杠抬棺出殡。

涕泪满面、放声哭嚎的嫡长孝子,肩扛用柳棍扎成的路幡,由长亲搀扶在前引路开道,带着出殡队伍逶迤前行。送丧眷属手持高粱杆儿缠白纸的“哀札”,紧随灵柩之后。一路上哀乐高奏、鞭炮声此起彼伏,纸钱和冥钞抛洒满地!

当灵柩抬至墓地时,打好的墓室底部已经用砖石砌好待用。将灵柩套上长绳,前后左右同时拖拽放入墓室。逝者嫡长子亲自调整好灵柩的朝向后,工匠随即对墓室四周和墓顶,进行最后的封砌。简单填平后,待中午酬谢完宾客,子孙和族亲一起抗锨挑担,对封砌完毕的坟墓封土修缮。最后将花圈、柳幡、哀扎重新摆放在新坟周围,供奉摆祭,鞭炮再起,烧纸跪拜。这称之为“圆坟”。

对于守墓,有两层含义,一则亲人新逝,子孙在坟前陪伴,点火守夜,陪伴逝者最后一程;二则以防歹人掘坟盗墓,辱尸窃财。所以亲人下葬后,子孙都会在坟旁墓边随陋就简,昼离夜伴。守墓短则月余,长则三年。

这些繁琐的礼仪和程式,只有也只有殷实之家才能撑的下来。大多数的贫寒人家亲人过世后,就算有钱买口薄棺材,也不一定有立锥之地来埋葬亲人。大多只能草草掩埋在乱坟岗,更别说讲究什么丧仪葬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