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四章 赈灾(1)

尘埃如山 第四章 赈灾(1)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越是日子的煎熬,时间好像过的越慢。旱情在持续加重,除了年前寒冬里的几粒干雪籽,汾安一年多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龙王爷好像早就把汾安县给忘到了脑后。汾水河已经干涸了,裸漏的河床犹如老妪干瘪的胸脯,再也挤不出一滴汁液,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灾民倒毙街头和荒野。

汾安县城已经被涌进的灾民挤爆,官仓的存粮也只能维持城内两个粥棚的赈舍。郭修平不知道上书陈述灾情多少次,平阳府的赈灾粮还是迟迟未到汾安。

其实持续罕见的旱灾,也已经把整个山西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山西遭受重灾的州县和人口实在太大,而周边的直隶、山东、陕西、河南、安徽也都在遭遇连年干旱,自顾不暇便无余粮支援山西。

另外,山西闭塞的位置导致交通不便,千辛万苦从外省高价购得赈粮,押运到下面的府州县镇,路上人吃马嚼就要损耗掉六七成;赈银损耗虽小,但问题出在制钱上,百姓平常买些柴米油盐都用制钱的。

大灾之际,大家小户多年积蓄的金银都被拿出来买粮买米,加上官府的赈银,都需要在钱庄把金银换成制钱后才能去买粮购米。流入市面上的金银自然就多了,直接导致银贱钱贵,银钱兑换的比价严重失衡,用制钱计价的米粮价格又被无端的推高了一层。一斗米已经涨到五六千文,是灾前的三十倍;地价已经跌到每亩四五千文,连灾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除了粮食,老百姓家里其他东西都贱的一文不值,耕种的罗马牛羊早就被宰杀一空,门窗梁栋,完好的家具什物都被拆了论斤当作柴薪卖。老百姓已经到了卖妻鬻子的地步,“人相食”的惨剧也时有发生……

汾安官赈的粥棚在城外又增设了一处,大村街镇也有乡绅舍粥赈济灾民,但这一切好像都不顶事,每天饿死在街头的灾民有增无减。

遥想往昔汾安县城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商市鼎沸。而如今如潮的是衣不蔽体的灾民,车水马龙是往城外的运尸车,鼎沸全是乞讨和哀嚎声。运送死尸的大车把城内的死人运到城东的洼地,洼地里就势挖了两个大坑,一个用来抛男尸,一个用来抛女尸。等死尸把坑填满了,便在尸堆上面架火焚烧掩埋,最后再撒上厚厚的石灰。然后再挖新坑继续填埋焚烧……

一天清晨,一个皂隶跑进来对张顺说县衙后门口饿死一个人!张顺看完回来报告郭修平说只是有个灾民饿昏在后衙门外,没死还有口气。郭修平训斥张顺说:“你等着他饿死吗?”

不一会儿张顺就抱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子回来了。郭修平让张顺拿些吃食来救命,张顺说几天前城里一户人家不忍心看着一个沿街乞讨的饥民饿死,便给了他两个窝头救命;不料没多久这个饥民便带着一群饥饿的孩童和老妪涌进这户人家,赖在庭院里索要粮食当场煮食,直到几天后老妪孩童把这家里仅有的存粮吃了底朝天,才挪到下一家继续“吃大户”。

郭修平说饥民就是再胆大也不敢到衙门“吃大户”。张顺只好去拿了吃食给女子救命。小女子救醒后扑通一声跪在郭修平面前磕头感谢救命之恩,小女子呜呜咽咽的说她不想饿死,只要有口饭吃,给大老爷当牛做马都可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