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十七章 巨镇(4)

尘埃如山 第十七章 巨镇(4)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蒯增林说的埠口街,是位于十家镇南二十里的一个街市,回龙镇在埠口街再南六十里,都是伏桐河边的两个码头。十家镇上的本地商号大多都是当年山西移民过来的,为了靠上财大气粗的山西商人,便称山西商人为“老家人”。

郭修安又问福建茶号为什么要转让,有没有暗窟窿要填。蒯增林说福建茶号在茶市街的位置还不错,但茶行不如以前赚钱了,掌柜想转出去抽资回老家。这事是永隆酒家的余掌柜来牵的线,蒯增林也里外打听了一番,茶号生意上并没什么窟窿亏空,只是正常的转让。

郭修安最后问:“要是盘过来,咱们是不是还要重新拜山门?”蒯增林说:“我也去了福建会馆和山西会馆问询,会馆说如果是咱们盘下来,就不用拜山门,别人的话盘就另外说!”

十家镇的各行各业都有商会制定的行会社规,商会对业内的各家商号每年都会依规收银抽厘,用于税捐和商会开支。镇内新开的商号和外地新来的客商,若要在镇上进行钱货交易,都要到对应的商会“拜山门”,就是递名帖、送面金(见面礼)、遵会规、缴会费。然后由会首指定交易地点、商行、价格和厘金,要不然新来客商就是货物到了码头,也卸不下来,更卖不出去。

这些商会行规既保证了商贸交易的公平性,也让进镇的各路行商坐贾狠狠的扒了层皮。茶行由山西会馆和福建会馆把持,他们不点头,郭家就算盘进了福建商号,也做不了茶业生意。

郭修安想了想,然后对蒯增林说:“一直在茶行摸爬滚打的福建人,都要抽资撤身茶行,我看茶行生意以后也够呛!咱儿先不着急,接手茶行的事等摸清底细再说!”

下午郭修安正在店里查阅账目,蒯增林进来说余掌柜来了。郭修安赶紧合上账本迎了出去,老远就抱拳施礼:“我本来想明早儿(明天一早)去你酒楼登门拜会呢,哪想到您余大哥今天便亲自登门了!快请快请!”

余掌柜叫余久堂,是镇里北瓷器街上的老字号酒楼——“永隆酒家”的东家兼掌柜,也是镇上酒业行会的会首。余久堂祖上也是山西人,祖祖辈辈在镇上酿酒兼营酒家。郭修安和余久堂脾气相投,相处也很融洽,走动也最多。郭修安每次来镇上,必去永隆酒家拜访。但余久堂亲自登门裕丰车马点,还是头一次!

余久堂抱拳对郭修安说:“修安老弟,你带着村民围县衙堵教堂抗洋捐,整个十家镇商会都服气的不得了!自古民不敢跟官斗,但你不但斗了,还破天荒斗赢了,赢的更是干脆支棱(漂亮)!你老弟为老百姓请命,请受我一拜!”说完奉上礼单就开始作揖行礼。

郭修安接过礼单赶紧说:“余大哥高抬我了!我就是不想听营里的奉承话才躲到镇上来的。你要也这样给我戴高帽,那我还不如回三家营呢!”

余久堂说:“老弟,我不是高抬你,是你抗捐也帮了十家镇的大忙!这次洋捐,十家镇被摊派了一万两千六百多两银子!如果不是你,我哪有闲功夫在这跟你喝茶,早就焦头烂额的去筹银子去了!”

郭修安怔了怔的问:“十家镇没有搅进拳乱,这次洋捐十家镇头怎么会摊这么多?”

余久堂摇摇头说:“哪次捐税摊派,十家镇能少的了?在官老爷眼里,咱十家镇就是唐僧肉,碰到机会能多吃一口,就不会少啃一个牙印!”郭修安说:“要谢你就谢老百姓,您下回下乡收高粱,多加三分价中不中?”余久堂哈哈大笑说:“就冲你这句话,今年三家营的高粱,我加五分价!”

郭修安问余久堂镇上酒行生意怎么样。余久堂说:“十家镇只要码头红火,哪行生意都赚钱!要是码头上没有船,哪家的生意都吃风屙屁!郭老弟你出去看看,现在满街的铺子,生意都是老娘舅过生日——一年不胜一年,酒行也是一个熊样!”

余久堂自知失言,打住话头说:“不说这些丧气话了,你这一年半载难得来镇上一趟,今黑儿我请客,咱俩好好喝两盅儿!”郭修安说:“余大哥您平时没少照顾郭家这小店,今天你登门又是客,自然是我做东!”

余久堂不高兴了:“到了镇上你就听我的,想吃点啥、喝点啥直接说,算我犒劳犒劳你!”郭修安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来十家镇当然是吃您余记的刀削面,喝你余家的永隆统老酒了!”

“那就去我的酒馆,吃羊肉刀削、喝永隆陈酿!”余久堂爽快的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