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章 新学(4)

尘埃如山 第二十章 新学(4)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豫省的武备学堂,和其他省相比是开办的最晚的那一批。地处华夏腹地的豫省,社风闭塞、民思禁锢,一直奉传统儒学为正统,所有新式学堂的开办,不管从数量还是时间,都远远落后其他省份。

新来的陈巡抚是朝廷的“立宪派”,他主豫后才开始在全省力主革新教育。陈巡抚将发展新式教育,作为豫省“今日最为急务”的事情来抓。陈巡抚说:“自强之道,端赖人才,而人才之兴胥有学校!至学堂为育才自强之基,无论文物学术必当从此入手!”

陈巡抚责令布政使广筹学款、广开新学、鼓励留洋、重金引才、严定奖惩。而豫省武备学堂,就是他倡建的第一个新式军事学校,其地位之高仅次于豫省大学堂。

武备学堂主要是响应朝廷“新政”要求,为豫省培养新式的基层军事官弁,同时也为直隶的武备大学堂输送人才。

既然是军事学堂,豫省武备学堂开设的课程自然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算学、舆地、枪学、炮学、军器学、防御学、工程学、水雷、地雷等军事课程,教习也都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生和留过洋的留学生。武备学堂第一批学生自然也是各地镇台衙门保举的年轻童生秀才,算得上一批好苗子。

郭治远就是武备学堂首批学子。伏阳镇衙上报提督府的十五个候选生,最终仅被核准了区区五人。武备学堂定于这一年的十一月底开学,学生们要先到镇衙集训半个月,多少有点军校学生的样子后,才送到武备学堂。

送走了郭治远,顾微尘打趣问周世平:“你是不是为了治远的事情,破了一辈子的戒律徇了私情?”

周世平一本正经的回答:“举贤不避亲!我这是为国选材,既没破戒律,也没徇私情!”

豫省的武备学堂是个好学堂,老师也都是思想开化的好老师,录取的学生虽然鱼龙混杂倒也资质聪慧。如果武备学堂的校长也是个励精图治的开化之人,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遗憾的是,武备学堂的学监也就是校长,偏偏是个不着调的旗人公子爷。

武备学堂的学监叫宝琪,祖上曾跟着康熙皇帝征讨准噶尔,立了战功后得了爵位。但自从宝家封爵后,后世子孙是黄鼠狼下窝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到了宝琪这一代,已是篾条穿豆腐——根本提不起来了。袭了爵的宝琪混了大半辈子闲差,五十多岁才不得不托人使银,被派到到豫省武备学堂学监的位子。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宝琪这个爵爷做学监,豫省武备学堂的这锅汤,是注定好喝不到哪里去的。跟大部分的旗人子弟一样,宝学监也喜欢养鸟玩蛐蛐、听戏泡园子。

豫省人喜好的本地梆子、越调和二簧,宝学监嗤之以鼻,他说豫省这些地方戏土得掉渣渣儿,既不像京戏那样有腔有调、四平八稳,也不像像黄梅戏一样有模有样、韵味十足。

养鸟逗蛐蛐好说,但豫省根本没有人会唱京戏,就连黄梅戏,偌大的省城只有一个草台班子,因为听得懂黄梅戏的人实在没几个。但这个草台班子,却被宝琪捧进了戏苑子,全靠宝爵爷捧场才没散伙儿。

宝琪对黄梅戏的《天仙配》,可谓是情有独钟,百看不厌,兴致来了他还要掐个兰花指,有模有样的唱两句。他甚至给自己的黄雀取名“七仙女”,给自己的两只蛐蛐取名“董大将军”和“董二将军”。学生们在背后说:“董永若是地下有灵,知道自己化身蛐蛐并被宝学监封为“将军”,估计要气的掀了棺材板!”

除了这些显示旗人身份的爱好外,宝琪还特别喜欢给学生们训话,训完话不过瘾便开始打学生屁股!宝琪上任不到一年,就把武备学堂的学生们,用军棍挨个揍了个遍!教习长看不下去了,悄悄进言劝阻,宝琪振振有辞:“军校学生哪有不挨军棍的!不打的皮糙肉厚,算什么兵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