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三章 新政(4)

尘埃如山 第二十三章 新政(4)

作者:锦衣夜行风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18:48:46 来源:笔趣阁

一向爱热闹的于花子也编好了数来宝,帮着郭治远推广乡村卫生“新政”,在三家营内外传唱:

打竹板,串街巷,说说咱的新风尚;

勤洗手,剪指甲,讲究卫生人人夸;

早洗脸,晚洗脚,干干净净精神好;

扫院子,清台灶,人畜净脏分开搞;

人的碗,狗不舔,馊饭脏汤不下咽;

修水沟,整村道,白灰撒地消杀完;

垒井沿,架辘轳,公桶打水人舒服。

三家营,好福气,修身齐家事接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乡村卫生“新政”在三家营热热闹闹的开展后,营又掀起了一股新学热。

郭治远回来的第二天,李长盛的大儿子李存仁一边回味着“洋糖”的甘甜,一边缠着李长盛说:“爹,我长大了也要去城里的上新学,跟治远哥一样出洋留学!”李长盛一边应承一边吓唬儿子:“你要是花了钱不能给我弄个一官半职回来,我打断你的腿!”李袁氏给李存仁泼冷水:“你遇到这么个抠搜(抠门)的爹,趁早绝了这个念想!”李长盛被自家女人这么一激将,想到李家在儿孙辈的事情上又矮了郭家一头,立马硬气的说:“我大方一回给你看看!”

第二年开春,李长盛真把李存仁送到了十家镇的新学堂念书。李家小儿子李存义也吵着去镇上念书,李长盛说等他长到李存仁这么大再送他去。营里稍微有点家底的人家,也一时头脑发热,纷纷把孩子送到镇上读新学堂。

这股新学热其实没有持续多久就消散殆尽。毕竟上学读书这事,不管在什么年代,还是需要有点家底才能供的起的!三家营送进镇里读书的孩子,大多虽然没有念出什么名堂,倒也不乏识文断字之人。最终在新学堂坚持读下来的只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李家的李存仁和李存义,还有在城里学新医的白之铭!

郭治远和周婉玉也在旧历新年里,热热闹闹的完了婚。刚出正月郭治远便开始打点行装远赴省城就职——他三个月的省亲假到期了!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一张署名伏阳公学校长杨昊天的名帖,送到郭家,指名道姓的来拜访郭治远。郭治远纳闷:这个伏阳公学和杨昊天是什么来历?直到他出了门,才发现一个白净的书生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书生赶紧迎上来拱手施礼:

“治远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郭治远看了半天才说到:“原来是你啊!”

来人是郭治远在武备学堂的同乡兼好友——杨勉之。

当年杨勉之在黄河渡口没等到余复业,就一个人去了京城。他改名杨昊天,考入了京城的法政学堂读书。杨勉之毕业后,恰逢豫省彻底废除科举撤并私塾,广兴新学扩建学校。杨勉之便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刚刚兴建的伏阳公立中学的校长一职。

杨勉之听说郭治远留洋归来,便特地到三家营拜会叙旧。杨校长得知郭致远新婚燕尔,道贺之余说连连致歉说来时仓促,他日定将贺礼补上。两人多年不见,便从武备学堂聊到当下时政,甚是投契。

杨勉之听说三家营正在搞“新政”,便兴致勃勃的拉着郭治远在村里参观。杨勉之看完说:“也只有治远兄你这个见过世面的留学生,才能弄出三家营这么接地气的新政!”

郭治远没去细想杨勉之是夸他还是酸他,一本正经的答道:“勉之兄和我都算是睁开过眼,看过外面世界的人。你在城里开新学育新人启民智,那是从娃娃抓起;但现在乡下老百姓,民智愚昧的程度超出想象,但家家穷的叮当响,猛药是万万下不得的!我也只能从扫弊除陋、卫生防疫这些基本的改良下手,但就是这些最粗浅的改良,等我一走估计也很难坚持下去了!”

杨勉之说:“你老兄是治国平天下的栋梁,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在省城建功立业才能人尽其才!修身齐家这些小事,还是交给族长里正去弄吧!”

郭治远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哪是什么栋梁,更不敢奢谈治国平天下。我也准备跟学,到省城的陆军小学堂,做个趴窝孵蛋的老母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