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十二章 子产,郑之君子也

在春秋时期,公孙楚(子南)已经和徐吾犯的妹妹订了婚,公孙黑又硬派人送去聘礼。徐吾犯害怕,告诉子产。

子产说:“这是国家政事混乱,不是您的忧患。她愿意嫁给谁就嫁给谁。”徐吾犯请求这二位,让女子自己选择。

他们都答应了。公孙黑打扮得非常华丽,进来,陈设财礼然后出去了。公孙楚穿着军服进来,左右开弓,一跃登车而去。女子在房间内观看他们,说:“子皙确实是很美,不过子南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丈夫要像丈夫,妻子要像妻子,这就是所谓顺。”徐女嫁给了公孙楚家。

公孙黑发怒,不久以后就把皮甲穿在外衣里而去见公孙楚,想要杀死他而占取他的妻子。

公孙楚知道公孙黑的企图,拿了戈追赶他,到达交叉路口,用戈敲击他。公孙黑受伤回去,告诉郑国的大父们说:“我很友好地去见他,不知道他有别的想法,所以受了伤。”

大夫们都议论这件事。子产说:“各有理由,年幼地位低的有罪,罪在于公孙楚。”于是就抓住公孙楚而列举他的罪状,说:“国家的大节有五条,你都触犯了。惧怕国君的威严,听从他的政令,尊重贵人,事奉长者,奉养亲属,这五条是用来治理国家的。

现在国君在国都里,你动用武器,这是不惧怕威严。触犯国家的法纪,这是不听从政令。子皙是上大夫,你是下大夫,而又不肯在他下面,这是不尊重贵人。年纪小而不恭敬,这是不事奉长者。用武器对付堂兄,这是不奉养亲属。国君说:‘我不忍杀你,赦免你而让你到远地。’尽你的力量,快走吧,不要加重你的罪行!”

郑国放逐公孙楚到吴国。让公孙楚起程前,子产征求子太叔的意见。

子太叔说:“我连自身都保护不了,哪里能保护一族?他的事情属于国家政治,不是私家的危难。您为郑国打算,有利国家就去办,又有什么疑惑呢?周公杀死管叔,放逐了蔡叔,难道不爱他们?这是为巩固王室。

我如果得罪,您也将要执行惩罚,何必顾虑游氏诸人?

前540年秋季,他准备发动叛乱,想要除掉游氏而代替他的地位,由于旧伤发作,而没有实现。

驷氏和大夫们想要杀死他。子产正在边境,听说了这件事,害怕赶不到,乘坐了传车到达。

子产让官吏历数他的罪状,说:“伯有那次动乱,由于当时正致力于事奉大国,因而没有讨伐你。你有祸乱之心不能满足,国家对你不能容忍。专权而攻打伯有,这是你罪状的第一条。兄弟争夺妻子,这是你罪状的第二条。薰隧的盟会,你假托君位,这是你罪状的第三条。有了死罪三条,怎么能够容忍?你不快点去死,死刑就会到你的头上。”

他再拜叩头,推托说:“我早晚就死,不要帮着上天来虐待我。”子产说:“人谁不死!凶恶的人不得善终,这是天命。做了凶恶的事情,就是凶恶的人。不帮着上天,难道帮着凶恶的人?”

他请求让儿子姬印担任褚师的官职。子产说:“印如果有才能,国君将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将会早晚跟你去。你对自己的罪过不担心,而又请求什么?不快点去死,司寇将要来到了。”

七月初一日,他上吊死了。后被暴尸在周氏地方的要道上,把写着罪状的木头放在尸体上。

简单来说,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叫子皙的贵族,看上自己弟媳了,就打算把他弟弟宰了,抢夺弟弟的女人,结果被弟弟拿戈,打出大门,追到十字路口上,揍了一顿。

之后公孙黑气不过,恶人先告状,联合贵族逼迫子产,子产无奈,只能将子南流放到国外,最后,这小子还想要谋夺本家族长的位置,结果失败了,被子产数罪并罚,吓的自杀了。

孙登仔细的想了想,觉得子产的判罚不够贤明。

“先生,学生认为,子产并非贤相,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

陆绩,听到孙登的言论,没有吃惊,反而饶有兴趣。

“先生,子产在对子皙和子南之间的事情做出的判断,完全是偏听偏信。明明是子皙犯的错,结果子产听信谣言,把子南流放,简直可笑!”

陆绩点了点头,“世子的观点有几分道理,不过真的如此吗?世子且看,子皙本来就是郑国的贵族,而且地位在子南之上,子皙在见到子产之前,联合一大帮郑国的贵族,对子产施压,子产正是出于对子南的保护,从而将子南流放国外,如果,子产做出对子皙不利的决定,子皙必定不会甘心,子南的性命就危险了!”

陆绩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而且,子产没有被哄骗,子产正是记住了子皙的问题,从而在次年,子皙犯事后,数罪并罚,将子皙惩处!”

“如果,因为个人的感情从而做出不正当的判罚让国家收到动荡,这才是不明智的所为。所以子产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这也是为什么,子产执政前三年,百姓就没有说子产好的,全是说子产的不好,等到三年后,所有的人,没有说子产的坏话的,全是夸子产的好话!”陆绩显然是用心良苦,孙登这才明白,原来子产确实是个君子啊!

宁可让自己受到骂名,也不能做出有损国家的事情。

孙登方才懂得子产的难处,怪不得,子产是孔夫子最崇拜的人之一呐!

孙登今天又学到了典故,看来,古往今来所有的能人志士,很少有不喜欢读历史的。长见识,有学问,格局一定要大。

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也是伟大人物所共有的本性!

正如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为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定不拔之志哉!

这也是最近陆绩一直在教导孙登的地方。

江东孙权之后,必定是孙登继位,如果孙登贤明的话,那就是江东之福,反之,江东之祸啊!

孙登在陆绩离开后,又想了一会。

子产曾经说过: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不能因为一次错误的行为而全盘否定一个人。

子产阐明了为政应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t宽猛相济\t的观点。

这种观点既是郑子产执政二十多年内政外交的经验总结,也是先秦儒家对历史政治统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后来,它便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

《左传》以工笔对子产做了巨细无遗的描写:从外交到内政;从才学到器识;从道德到思想;从性情到交友。与子产有关的事迹,无一不详。

子产成为《左传》众多人物中最受瞩目的对象,其原因除了子产本身伟大的政治成就与出众的才德器识外,自是得力于《左传》作者高妙的人物塑造技巧。

子产是“终春秋”第一人,也是“左氏心折”第一人。在《左传》的苦心塑造下,子产不仅是才德兼备的君子,更是济世救民的贤臣。

更有甚者,给了子产一个“春秋第一人”的名号。

其实,子产很令人佩服,在如今,孙登自认为少有人能比之子产。

能够知晓这样的君子,孙登很是高兴,何况最近一段时间,陆绩总是教授孙登一些出名的人物。

有的人,孙登佩服不已,有的人孙登则不敢兴趣。

不过,孙登渐渐发现,陆绩所向孙登讲述的人,几乎都是“贵族”,没有平民,而且没有行伍中人。

“呵呵,看来这帮世家大族,潜移默化的手段还真不少。”

对了,关于三国隐藏人口,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好像这些割据政权,能掌握的人口,只有户籍上的人。

哪怕真是人口很多,那有怎样?

不在户籍册上,就意味着,国家很难掌握这一部分人口,从而白白便宜了世家大族。

对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有意思,目前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桃花源记记载的事情,可能在当时存在,有差不多的事情。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桃花源记不存在,正是因为当时不存在类似的事情,所以才会让人特别向往,换句话说,哪怕是身处黑暗之人也会向往光明的生活!

据孙登所知,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很少有触及到地方的,当然指的是县城,这也就是所说的皇权不下乡,第一个皇权下乡的政权,当然是不让说得。

好像明清才皇权下放到县城,至于更早的时候,你以为三老是干什么的?什么叫地方豪强,听说过改土归流吗?

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那个,大家肯定要说元朝,可是实际控制呐,说句我也不想说的话,可能真的是满清!

康熙雍正乾隆,好吧这个清朝一半的历史就是这三了,除了雍正对外差点,康熙和乾隆对外还真不差,当然乾隆留给嘉庆的底子也还可以,可惜和珅的家底也就将将满足平定白莲教的军费罢了。

对了,别再说满清愚昧无知了,康熙书房里还摆着“光学”呐,就连康熙的老儿子,毒蛇老九,都会写拉丁文!还想要想欧洲求救呐,结果被老四发现,给弄死了。

康熙什么都懂,但是一点,不能放给汉人,所以满清的科技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倒退了。

清初的火器分明很厉害,结果康熙却说,:我大清靠兵马骑射打天下!

这就是,以小族而御大邦的问题。

一句话,屁股问题,老北京人,有的还说自己有“通天纹”呐!

所以,屁股的问题很重要,看看现在有些所谓的反智言论,呵呵,只不过是某些人的屁股没有坐对位置罢了!

很多人被外国的信息洗脑了,“蛙!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好好哦!”“蛙!韩国好好哦!”“蛙!美帝好好哦!”“蛙!呆英好好哦!”

我就想说一句话,韩国也配西八国叫?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也配西八叫?“良将劲弩皆出于韩,韩以劲弩而灭郑,史称‘劲韩’”怎么成了西八人的国名?还是叫南朝鲜吧!

要我说,就是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要不然会这样?

孙登慢慢学习不提。

把视角转到长安。

长安虽然是西汉的国都所在,但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占据长安,之后绿林军攻入长安,大火焚烧三日之久。

绿林军之后扶持个刘玄当傀儡,最后在招收赤眉军的时候,出现问题了,分配不均,结果,赤眉军占领长安,因为搞不到什么好处,赤眉军直接尽挖西汉陵墓,据说吕后的尸体还被侮辱,也不知道真假。

不过在东汉开国后,光武帝也曾经修复过“长乐宫”、“未央宫”以及其他的建筑,甚至东汉历代皇帝还去祭拜,但是因为东汉的国都是洛阳的缘故,终究没有回复到西汉时的盛景。

如今,自是更显荒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