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十八章 杨修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十八章 杨修

作者:幽之浮帆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5:37 来源:笔趣阁

杨修,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

杨修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的阵营中,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最终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魏王的继承者。后来曹操知道了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颇为气愤。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杨修与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又谤讪鄢陵侯曹彰,曹操闻之大怒,便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下令将杨修处死,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时年四十五岁。

这并非是三国演义中,杨修在汉中被曹操杀死,而是汉中之战结束后,回到洛阳,因为诽谤国事,才被曹操找了理由杀了。

杨修聪明无比,不管是阔字谜,还是一盒酥,又或者是鸡肋,杨修都猜出了曹操的心思,曹操杀杨修的原因只有一个,曹植。

当曹丕被确立为继承人之后,杨修就应该远离曹植了,而不是继续同曹植交好。

曹植和曹丕虽然在文学才华上是曹植占优,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应该说曹丕要胜一筹。

而且两人身边智囊集团的构成也不一样,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晋书》云这四人在曹丕身边号称为四友,这四人中,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应该说公认是汉魏谋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选,吴质心计深沉,文才也佳,朱铄事无记载,不过他的官位是中领军,相当于的政委一职。

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陈群、吴质之流的老谋深算,这样在斗争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三国志·曹植传》裴注中就有号称“有才策”的杨修和当时仅是朝歌长的吴质在斗智中败下阵去的记载,而且因此直接导致了曹操对曹植为人的怀疑。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吴质可谓知己知彼矣,杨修空负才名,可惜不及吴质的老谋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还连带了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说不出。

其余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园门中加“活”字为嫌阔,曹操写“一合酥”解为一人一口酥,解蔡邕题邯郸淳撰的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为“绝妙好辤(辞)”等等,都只能说明杨修的聪慧,然而只能说是小聪明,说过点甚至可以说只是猜文字谜的工夫好,并没有见他与丁氏兄弟在政治和军事上有什么建树可言。

此后,曹丕因为曹植的文采极好,自己实在不是他对手,心里颇为着急,以至“怅然自失”,吴质又一次逆转了形势,致使曹操再次对曹植有了看法。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操虽然有诗人气质,但首先是个政治家,贾诩让他看到了那个时代在立嗣问题上废长立幼的利弊和前车之鉴,对于他来说,他死后维持政权的安定和长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让路,包括自己个人的好恶。

而郭嘉、荀彧等人对他的长处评价中就有“善断”一说,所以他马上做出了决断,于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为魏太子。杨修在曹植失宠后,曾经有意疏远曹植,但是因为曹植毕竟是曹操的儿子,所以不敢过于明显,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来往密度。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较缺乏政治上的应变能力的。

所以杨修真的聪明吗?只是小聪明罢了,曹操不过是担心,杨修背后的世族,在曹丕继位后生事,所以就斩了杨修。

杨修吩咐左右,收拾行装后,左右不解。

“杨主簿,这是何意?魏王刚刚来到汉中不过一个多月,刚和蜀军交战,怎么就要退兵了!”属下不解。

杨修微微一笑,左手轻抚胡须,:“魏王,今夜口令是鸡肋,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实在是可惜啊!

这哪里是说鸡肋,分明是再说汉中,这些日子,魏王与蜀军交战,损失巨大,却收获了了,且在坚持下去,荆州关羽,江东孙权不定有所动作,所以不日就撤军矣。”杨修的话语刚落,就令左右仆人,感到吃惊,纷纷夸赞杨修智慧过人。

曹操还在思考如何才能合理的退军,就听见手下有人报信,信中偷偷将杨修的动作说的一清二楚。

曹操眉头一皱,然后又缓缓松开,脸上又充满了笑容。

“杨德祖,孤就知道你能猜出孤的想法来,不过时机还不成熟。”曹操想了一会。

过几日,陆续有将领询问是否,退兵乎?

曹操一一皆否,众将不语。

又几日,曹操方面在汉中仍然没有太大的进展,不由得高呼“法正,真奇才也!”。

蜀军刘备方面,反复挑衅曹军,曹操忍无可忍,又和刘备厮杀一番,结果反而损失惨重,曹操这才下令退军,这一战,对于曹军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惨重的失败,尤其是让刘备夺了汉中,更是让雍凉二州不稳,同时给了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机会。

没有汉中,哪怕刘备占据巴蜀,也只能叫做巴王、蜀王。

有了汉中,就可以交汉中王了,同时也有成就高祖之基业的机会。

不过机会只是机会!

曹操从汉中退回不久,鄢陵侯曹彰就赶到了长安,可惜晚矣!还好曹操做了充足的准备,那就是强行迁移汉中的民众,充实关中,所以历史上也有刘备虽得汉中,但是却不得民众的说法。

那么曹操到底迁走了多少人?

据推测,曹操共迁了两次人口,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

估计约有十余万人,汉中还留下多少人,恐怕最多一半人口。

等到曹操回到洛阳,就听见刘备全据汉中,甚至派刘封和孟达收复上庸、西城、房陵三郡。

如果看地图,就明白这是都是汉水沿岸的城池,直接把汉中和荆州连到一起,就差襄樊了,刘备的地区就会连成一片了。

汉中,沔阳。

刘备在曹操五月退军之后,进而占领汉中全境,又派刘封和孟达收复东三郡,将汉中、益州、荆州练成一片。

此时刘备应该说是志得意满,同时又有群臣劝谏刘备该进位汉中王,刘备推脱之。

但同时又有人做不住了,那就是目前担任左将军长史的许靖。

许靖年轻时和堂弟许邵因为约旦评而出名,就是世家大族互相吹捧的工具。

曹操就曾被评价过:“君清平之奸臣,乱世之英雄!”曹操大悦而去!这是后汉书的记载。

三国志则写:“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决不是三国演义中所写:“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能众人对于许靖的了解不够,翻看三国志,好家伙,关张赵马黄,加起来才勉强比得上许靖的介绍。

可见文人就是文人,因为许靖是蜀汉方面名义上的百官之首,远高于诸葛亮,看看刘备称帝的劝谏表,许靖排名第一。

许靖是很早的名士了,名士这种人,一般都是有名才薄之徒。

许靖显然就是,天下一乱,这是一路跑啊,从北到南,最后来到了刘璋这,刘备破蜀时,许靖想要逃跑反叛,失败了,刘璋因为成都即将失陷没有责罚许靖,刘备攻破成都后,刘备本瞧不起许靖。

法正劝刘备说:“天下有的是博得虚名而无真正德才之人,像许靖就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开创大业,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作说明,而许靖的虚名,已传播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在轻贱贤才。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以此昭示远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刘备于是厚待并起用许靖,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可以说许靖就是个吉祥物,但是因为千金买马骨的原因,刘备厚待许靖。

现在许靖私下汇集忠臣,商议事情,自然是有所目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