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三十四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洛阳。

公元220年,正月。

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曹操的遗令上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据说曹操在临死之时,还在挂念自己的夫人们,让自己的夫人们“卖履分香”。

“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至于所谓的“疑冢七十二”,则是后人杜撰而言,曹操的风评在唐朝之前还好,等到了宋之后,就渍渍!

怪不得毛主义都要给曹操翻案呐!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这是毛主义对曹操最为完整的一次评价,也是毛唯一一次用“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评价同一个人。

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中国的中心地区。

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的。对于屯田制也有抹黑的,那我就说,你把古代大部分制度和现代比,那都显得很差。

很多人对于曹操的年纪没有概念,总以为曹操年纪轻轻就统一北方了,可实际上并不如此。

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初步奠定统一中国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战略态势。曹操用了十九年。

而曹操起兵的时候就已经三十五岁了。

也就是曹操统一北方后,就已经五十四岁了!

为什么曹操要一年后就打赤壁?

因为曹操也知道,再不统一的话,就没有机会了,结果赤壁败了。

赤壁之后,曹操征马超,破韩遂,吞张鲁,可惜始终没有办法打破濡须口防线,所以三分天下,成定局了。

有功,但是曹操也有过,滥杀,屠城,纵容部队吃人等等。

其实从曹操挟天子之后,要知道毛阶提出的可是奉天子,一字之差,就注定了之后的结局。

奉天子是管仲,挟天子是曹操。

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曹操终究是死了,死的很平凡,一个老人在最后的时间里,把动及国本的的威胁消弭了,同时还挑起了孙权两家的内斗。

曹操的战略眼光很高,曹操知道,只要孙刘不齐心,天下终究还是魏国的,因为这个时候,天下三分,但是面积是,不是国力!

国力的话,魏独占三分之二,吴蜀共占三分之一,拖下去,只要拖下去,天下就是曹家的。

为此,曹操早在三年前,就把曹丕定为世子。

曹丕表现的也不错,曹丕作为储君驻守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魏讽密谋攻邺,与之同谋的陈祎自首,曹丕率众平定变乱,诛杀魏讽,这个时候正是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

“只要,丕儿,能够修养十年,到时,一鼓作气,就能平定天下!”曹操正是这样想的,曹丕的军事实力,虽然弱于曹彰,文采弱于曹植,聪慧也不如曹冲,但是论手腕,论心机,论权谋政治,曹丕为最,而且曹昂去后,曹丕就是嫡长子。

曹操把一切都算到了,就连说的“若天命在吾,吾只愿做周文王!”也是为了曹丕而准备,好计策,好计策!

曹丕就可以做周武王了,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死后,曹丕可以将手下的文武官员更进一步,从而笼络住众大臣,使其一心一意的为曹丕效力,因为这时众人的利益已经和曹丕和大魏绑定了。

历史上还有一个帝王,也用了差不多的方法,虽然操作不一样,但是效果是一样的。

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没错,李世民在自己临死的时候,把朝中部分重臣,贬到偏远之地,等到李治上位的时候,李治又把这些偏远地区的大臣们调回中央,甚至更进一步。

然后这些大臣们,自然就会忠心于唐高宗了,没办法,李治要是不把这些人调回来,也没问题,帝王的心思岂是好猜的!当然也就李世民有能力去做。

李世民的手段和曹操的手段,方法不一样,但是效果却相似。

不过不是什么皇帝都有这样的权威的,一不留神,就会变成清君侧,然后呃,就没有然后了。

曹操死了。

此时,太子曹丕正在邺城,驻洛阳的军队骚动不安。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时不公布曹操去世的消息。

谏议大夫贾逵认为不应该保密,才把丧事公之于众。有人说,应当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上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国人。

魏郡太守、广陵人徐宣大声说:“如今各地都归于一统,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何必专用谯县人和沛国人,以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撤换之事才不再提起。

青州籍的原黄巾军士兵擅自击鼓离去,大家认为应加制止,对不服从命令者派兵征讨。贾逵说:“不可以这样做。”于是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告,命令青州兵所到之处的地方官府,要给他们提供粮食。

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来,询问贾逵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严肃地说:“国家已经确定了先王的继承人,先王的印玺,不是君侯您应当询问的。”噩耗传到邺城,太子曹丕恸哭不已。

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您的号令。您应上为祖宗的基业着想,下为全国的百姓考虑,怎么能效法普通人尽孝的方式呢。”曹丕很久以后才止住哭声,对司马孚说:“你说得对。”当时,大臣们刚刚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相聚痛哭,一片混乱。司马孚在朝堂上大声说:“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以镇抚天下,难道你们只会哭泣吗。”于是命令群臣退出朝堂,安排好宫廷警卫,处理丧事。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大臣们认太子曹丕即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令。尚书陈矫说:“魏王在外去世,全国惊惶恐惧。太子应节哀即位,以安定全国上下的人心。况且魏王钟爱的儿子曹彰正守在灵柩旁边,他若在此时有不智之举,生出变故,国家就危险了。”当即召集百官,安排礼议,一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

第二天清晨,以魏王后的命令,拜太子曹丕继承曹操为魏王,下令大赦天下罪犯。不久,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带着诏书,授予曹丕丞相印绶和魏王玺绶,仍兼任冀州牧,于是曹丕尊奉母后卞氏为王太后。

魏王曹丕的弟弟鄢陵侯曹彰等人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临侯曹植的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曹丕的意图,上奏说:“临侯曹植酗酒,言辞轻狂使用慢,动持并胁迫魏王的使者。”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将曹植的党羽,右刺奸掾、沛国人丁仪,黄门侍郎丁兄弟,二人及两家男子全部处死。

一年后,曹彰封公,两年后,封任城王,三年后,曹彰在进京朝拜曹丕,期间突得急病,暴毙于府中。

曹丕继位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

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曹丕迅速做出反应。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重新分配在权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额,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

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就是“九品中正制”,这是由陈群向曹丕上书的,同时也是一个交换,政治上的交换。

曹丕继位之初,就把陈群封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并且让陈群制作出选人用人的法子,陈群就搞出来“九品中正制”,或者说“九品官人法”,不过无所谓,二者是一种制度。

早起的“九品中正制”还可以,因为此时两汉的察举法,已经形同虚设,曹操甚至多次发布求贤令,曹丕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制度,可惜这个时候的天下只能靠世家大族,为什么?一句最简单的话,黔首不识字。

不借助这些世家大族,用什么,“科举?”这不搞笑。

看过很多小说上,穿越到了,三国,直接搞科举,有的还能搞出内阁,还有个直接民主,政协的,服了,真服了,咱们能不能看看生产关系和基本盘啊?

生产力不够,科举?内阁?这个时候,“人”指的是世家大族,不是黔首,黔首没资格叫“人”。

什么制度,一切制度,都得看施行的人啊!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权不下县。

而且,科举制度的成型,要到宋朝,宋朝的生产力到什么地步了?

半壁江山,人口过亿,你看唐朝做到了吗?

尤其是明清,很多人都喜欢汉唐,可是实际上,明清的生产力,高于汉唐。

当然这不是,明清有多么强,而是生产力的逐渐提高,生产技术的逐渐革新导致的。

为什么说,汉高帝非常厉害呐?

这是个布衣天子!

为什么说朱元璋厉害呐?

这是个乞丐皇帝!

九品官人法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先进的,相比于汉朝的制度来说。

可惜还得看人啊!到了晋朝的时候,已经彻底沦为士族的装饰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了事实。

曹魏时期的文、明二帝时期,还能较为客观的选人。

可是等到了司马家渐渐掌权的时候,就变了。

政治上的交换,让曹丕统合了国内的势力,也为称帝做好了准备。

很多人以为,曹丕在曹操死后很快称帝了,可是实际上,曹丕用了快一年的时间准备。

曹操是公元220年正月去世的,曹丕在11月25日才篡汉自立。

曹丕明面上作为开国太祖,实际上不是开国祖,怎么看也是曹操。

所以和刘邦,朱元璋不一样,只能和国内的世家大族交换,换取支持。

当然,你要说李世民为什么也行,因为李世民是马上皇帝。

很快,曹操去世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身在公安的孙登,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正在写字,顿了顿,继续写字,同时心里也不由得感慨一句“唉,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三国的开始!”孙登写完文章,抬起头,看了看璀璨的星辰,喃喃自语:“我,又能否,改变历史,结束乱世呐?”。没有人知道,孙登能否做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