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三十六章 练兵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三十六章 练兵

作者:幽之浮帆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04:23:32 来源:笔趣阁

江东的兵制很奇怪,世兵制,世袭领兵制,征兵制等等。

是曹刘孙三家中兵制最混乱的,这可能与孙家的立足有关系,孙坚南征北战多年,但是却没有打下多少地盘,孙坚死后,孙策带着几千兵马,借用袁术的名义打下江东,等到了袁术死后,孙策自立。

可惜,孙策没有处理好世家的关系,所以挂了。

留下了很多将领,有孙坚时代的,也有孙策时代的,每个人手上都有不少部曲,孙权继位之后也没有改变,默认了。

之后,孙权甚至动不动赏赐一些人给这些将领,让他们扩充部曲。

同时,一般都是将领死了,把手下的几千部曲传给儿子或者兄弟。

之后孙权还下了命令,江东内部那么多山越快去打,打完了,这些山越都做为世家大族和将领们的私曲,所以这些人打山越才有非常高的主观能动性。

可惜,这也导致一点,孙权控制不了太多的军队。

所以东吴防守战无敌,进攻只能靠吕蒙,无他,攻心为上,不需要他们出多少兵力。

孙权就是用政治手腕,制衡各种派系。

同时也让江南之地,开始真正的开发,怪不得,刘克庄会说:“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是谁呐,当然是劳动人民了(含山越),你以为会是贵族老爷们吗?

视角转回军营。

说实话,孙权虽然给孙登一个偏将军的位置,明面上吕建和高淼二人都要收到孙登的节制。

吕建和高淼二人都是孙权的中护军中挑选出来的校尉,不受任何人控制,只听命于孙权,如今此二人自然要听命于孙登了。

孙登就是一个普通人,唯一和军队有过接触的,就只是军训了。

但是军训和古代练兵,古代军事作战差距过大,孙登这个人有一定优点,那就是孙登最喜欢的就是一句话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孙登不会,但是孙登可以学嘛!

在军营中,孙登表示,自己不干涉高淼和吕建的任何工作,就是学习。

该是如何,就是如何,孙登一边学习相关知识,一边和军队中的高层打成一片。

别的不说,吕建随便和其他中级干部一说,“这是新来的裨将军”之类的,大部分的军司马还是会客气客气的,有的人表现的态度一般,孙登也不会热脸贴冷屁股。

孙登的生活很简单,每天骑骑马,射射弓,读读书,看看士卒们训练。

孙登不干涉军队训练,也不指手画脚。

外行人指导内行,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古代行军打仗,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且一般都是,行则军,驻则阵,从驻扎东吴位置,守卫的位置,辎重后勤的位置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与规定。

同时这些事情也是将领们首先要做的。

古代战争一般情况下,两军交战,都要严阵以待,这个阵,指的就是,要摆出阵式,使得进退自如,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所以一般优秀的将领都喜欢趁对方未打好阵势,就主动进攻,进而大胜!

古代军队的传递命令,不是靠大喊大叫,电视剧把战争当做儿戏了!

对于普通的士卒和低级军官来说,知道军令就行,按照军令走。

军令的传递,一般是由“鼓、金、旗”组成。

最知名的就是,“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止!”当然这是最基本的素养。要是连这个都做不到,就别当将军了,回去卖瓜子去吧!

兵法有云,“闻鼓不进,鸣金不止,旌旗虽立,形同虚设,纵有百万之众,以之对敌,如委肉虎蹊,安能求胜哉?”

士卒们,往往在每日的训练中要学习,如何听从号令行事,其他的,什么时候攻城?,每天前进多少里?跟大头兵没关系。

三官不缪,五教不乱,是为能军!

三官者,鼓、金、旗也;五教者,目、耳、手、足、心也。

教目知形色之旗,教耳知号令之数,教足知进退之度,教手知长短之兵,教心知赏罚之用。五者用习,是取胜之治卒也。

这是最基本的练兵的目的,也是“武经总要”的基本内容。

这恐怕就是,于禁虽然少有战功,但是三十余年,是曹操最喜欢的外姓将领的原因吧!

曹操在家的时候,由夏侯惇镇守中护军,夏侯惇去做了征东将军之后,就由于禁接替了夏侯惇的位置,成为中护军的头头。

不因为其他,因为于禁会练兵,会屯田,可惜临终投降导致于禁的风评变得很低,可惜了,三十多年的忠心耿耿到最后晚节不保!

练兵,只是最基础的,再进一步,就要学习列阵了,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学的?

你以为是这个阵是分列式之类的阵吗?

前后做后怎么站,多少人,怎么变换,等等。

诸葛亮的八阵图据推测就是一种军阵之法。

司马懿,见到了军阵都不由得感慨一句“天下奇才!”

不要把古代战争想象的很简单,实际上非常残酷。

在古代,一般的军队再收到十分之一的损失的时候,就会崩溃。

败逃,进攻方进行追击,其中最大的伤亡就是在追敌中产生的。

有的将军擅长管理败军,还能留下埋伏,从而让追击方损失巨大。

可惜大部分的将领做不到,所以会有“仅以身免”“只余几十人冲出”等等。

大部分的追击都是以进攻方获胜为结束。

所谓的歼敌数万,也都是在追击中完成的。

古代的攻城,就更和电视剧中不一样了。

一群人拿着梯子冲在前面,简直要笑死了。

多蠢的将领才会这么做?

兵书有云,攻城的方法有很多,攻城最下,攻心为上,有一句话叫“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攻城一般的情况下,围是最好了,围而不攻,困起粮道,时间一久,城自陷落。

可就是攻城,也不是靠蚁附做的啊!

好多人以为古代攻城战就是像电视里那样,一群群士兵扛着木匠梯子冲到城下一架就开始爬城墙,登上城墙后砍倒几个守军,然后振臂一呼,城池就算攻下了。或者是另一种画风,顶着盾牌,扛着撞锤把城门撞开,然后一拥而入。

那都是骗你的。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绝不是一场无脑莽夫的较量,军事历来是国家尖端科技的体现,在冷兵器时代也是如此。

攻方大军抵达城下后,会远远将城池团团包围,这只是第一步。

攻城需要工具。由于这些工具体积庞大,非常不利于两条腿或四条腿赶路的士兵们携带,往往都是就地取材,即造即用。根据情况不同,光这个过程就可能需要耗费几个月——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孙子兵法》)。

同时,还需要在靠近敌城的地方修筑土丘,以更好地寻找城墙薄弱处,这叫做“距堙”,曹操还曾贴心地为这两个字加过一段注释“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

运用各种攻城器械等等,还要先把护城河和壕沟等填平,最后才会蚁附登城,还要莫大的损失。

所以古代想守一个城市,远比进攻容易。

强如诸葛亮,面对郝昭的陈仓也只能粮尽兵退。

陈友谅几十万大军攻不下来一万人的洪都。

大明李景隆,几十万大军面对朱高炽的北平也无可奈何。

钓鱼城,蒙古人的恶梦!36年攻不下一座孤城。

所以不得不佩服吕蒙啊!

孙登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孙登好学啊!

毕竟能不能成大事,没有军队可不行,最好的就是自己手里掌控一支军队。

孙权的中护军,别的不说,至少一身装备不缺,但是最大的遗憾就是无马!

江东无骑兵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马,没有马你搞什么骑兵。

没有骑兵你想打中原、北方?

孙登一边“练兵”,一边通过自己的渠道来处理一些问题,没错就是“不良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不少人表现出色,进入了孙登的眼睛之中。

因为孙登知道孙权接下来的重心就是武昌,所以孙登直接把一部分人调过来,就在公安内生活。

正好今年秋季从南阳郡的几个县,跑来了数万人投靠江东。

孙登就要了几千人,屯在公安附近荒凉处,就当是安抚百姓了。

实际上,孙登把一部分的工匠从建业转了过来。

江陵地区虽然是平原,但是孙等借用几千人做完耳目,还是能够完成掩盖工作的。

对于江东其他人来说,区区几千人不算什么,这些世家大族那个手下没有几千的奴仆?

孙登也没有特意的关注这些人,只是暗地里用了不良人去运作。

孙登看完手中的纸,点了点头,随即写下之后的命令,并将信件烧毁。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孙登的纸张已经非常不错了,虽然质量上提高不多,但是产量上升了不少。

孙登现在和手下沟通,传递命令已经只使用纸了,当然通过密文的方法孙登还是会的。

纵然是被人发现了,也只会以为是孙登的普通书信。

密文很简单,只需要一本千字文而已。

孙登动作孙权看到了,但是没有当回事。

因为很快,曹丕就要称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