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四十四章 孙权戏曹丕

孙登带着诸葛恪等人去陆逊处,暂且不提,就说曹丕最近想让孙权进贡要一些江东的特产之类,像:宣纸,雪晶蜜糖等等。

没办法,曹丕本身就是个文人皇帝,一上手孙权进贡的“天子纸”就停不下来,知道是好东西。

可是孙权就进贡半刀,曹丕随便写点东西就用光了。

在加上曹丕本身还喜欢吃糖,没办法,很快赵咨带去的贡品,曹丕全吃完了,总之,现在曹丕心痒难耐,所以就让使者去找孙权了。

使者不是别人,正是浩周!

浩周是并州人,本来也老老实实的做官,可谁想到,曹操派浩周做于禁的手下去支援曹仁,然后就被关羽俘虏了。

浩周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又被孙权俘虏了,与浩周同样经历的还有东里衮,就是那个侯音之乱的那个南阳太守!

孙权对二人是百般的礼遇,又说什么要效忠曹丕,效忠魏国等等。

总之,礼数特别周到,浩周就过得很不错,又过了一段时间,曹丕称帝了,孙权为了表达自己对曹魏的忠心,就把于禁放回去了,顺便浩周和东里衮也一样回去了。

二人回去后,曹丕就问二人,“孙权是不是可以信赖的?”

浩周认为孙权一定臣服,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不会臣服。

曹丕连刘晔的话都不信,何况是东里衮。

所以就相信浩周说的话是对的。

甚至浩周还用全家百余口的性命担保,孙权会臣服,回把孙登送来当质子,如果不然,就把他全家杀光。

曹丕于是更加欣赏浩周了,这一次曹丕把浩周叫来,并且说要很多的东西,而且这些都是江东的特产,浩周自然也品尝过,使用过。

曹丕大喜过望,:爱卿既然如此,就去出使孙权,一定要把朕需要的东西带来!

浩周只能同意。

却说曹丕这个人,非常喜欢吃甜食,到了什么地步呐?

嗜糖如命的程度。

从葡萄到甘蔗,从石蜜到龙眼等等,反正曹丕视甜食如命。

正好之前进攻给曹丕的雪晶蜜糖,简直是碰到了曹丕的心窝子,正和其意,可惜赵咨就带来几盒过去,没多长时间,就吃完了。

曹丕在品尝其他的东西就都不过瘾了,只能通过葡萄酒来解馋,可是葡萄酒的甜度也比不上,曹丕不得已,派浩周去出使孙权,名义上是关于孙登质子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东西去了。

浩周倒是不敢耽误,直接去找孙权去了。

孙权知道了,浩周要要来,直接请浩周,接风洗尘,大摆宴席,款待浩周。

大宴过后。

浩周对孙权说道“陛下不相信大王会派世子入京担任侍卫,我用全家百口人命担保,大王一定会把世子送去担任侍卫”

孙权闻听,不由得大惊失色,涕泗横流,几欲昏死。

孙权:多少年了,孤终于碰到了一个老实人啊!

“卿,既然如此,孤定然不负卿!”孙权用手指着天发誓道。

“如果孤,言语不实,违背此言,就不得好死!”

“大王可以将世子送到洛阳去?”浩周小心翼翼的询问。

“唉,本来孤也想这样做,可是孤又担心小子年幼,未来得及娶妻,想从皇室中选取一女,作为登儿的妻子,如何?”孙权满脸的不忍。

“这...,好,既如此,那么我就回到洛阳,为世子求娶一桩婚事,如何?”

孙权高兴不已“既如此,孤必让登儿,亲去洛阳,侍奉陛下!”

“哈哈,好那就说好了,如此,我即刻动身!”

“好,孔异辛苦了,哈哈!事成之后,孤重重有赏!”

“为大王做事,不敢言辛苦!”

二人相视一笑,接着奏乐,接着舞,宾主尽欢。

几日后,浩周带着满满的礼物回去了,这其中,不但有曹丕所需的物品,还有非常多的财宝。

有大臣说,“至尊,是不是太贵重了,给曹丕那么多东西?”

孙权笑了笑回答:“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不过是碎石烂瓦一般,有什么好在意的!”

“孤,要的是荆州!”孙权说完,眼睛中寒芒一闪。

浩周还在心里暗暗窃喜,殊不知结局早已注定,呵呵!

“陛下,臣已经将吴王进贡之物,尽皆带回。”

曹丕一看,果然大喜不已。

“爱卿果然是有大才,卿想要什么奖励!”曹丕满意的看向浩周。

没想到,浩周却反而跪倒在地。

“陛下,臣有罪,臣有罪!”浩周突然磕头不止。

曹丕眉头一皱“卿有何罪?”

“陛下,臣听说,孙权想要为其子孙登求娶皇家女,臣答应为其说媒!”浩周跪在地上,战战兢兢,不知所言。

浩周现在后悔死了,早知道当时就不答应孙权了,现在也不知该怎么办!

曹丕一听此话,心中不悦,一个小小的使者,也敢决定皇家之事。

“大胆,皇家联姻,尔怎敢做主,要不是看你一心为了大魏,朕就斩了你,滚回去!”

“是,是!”浩周只能赶紧回去,还好曹丕没有杀了他,只是申饬了一顿,浩周猜测曹丕很快就会奖赏自己。

果然,浩周回家不久,皇上的旨意就过来了,赏赐浩周,黄金百两,玉璧三双,还给了不少江东的特产等等。

视角转回曹丕,曹丕正在深思不已。

“孙登此子,倒也算的上是颇有文采,不过...”曹丕不由得叹息不已。

曹丕只有一个女儿,若说不喜欢那是假的,但是孙登毕竟是做质子的,如果将东乡公主嫁给孙登,将来一定会处境艰难,像曹丕的姊妹曹节,就是前车之鉴。

曹丕点了点头,不能让自己女儿嫁给孙登。

只是这样,孙权就不会轻易把孙登放过来了。

实际上,孙权就从来没有把孙登交出去的意思。

曹丕来要,孙权就是推诿,各种理由,反正就是不给。

最后夷陵之战都结束了,曹丕才发现自己被亲爱的笔友戏耍了,开始伐吴,结果三次无结果,然后挂了。

此时的孙登已经率领五千精兵,正式赶到了,猇亭。

陆逊大营。

孙登去和陆逊点了个卯,同时严格按照陆逊的军令执行。

孙登知道,最少双方还需对峙两个月,只要跟着陆逊走,不会有任何问题。

夷陵之败,当刘备水陆分兵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等到火起的时候,就是诸葛亮也解决不了问题了,能够在火起之后,还打赢夷陵的人,据孙登所知的只有一个。

说到军队,孙登已经发现,自己目前只能指挥五千军队,多了跟不上。

孙登在军队之中,做出的最大改革就是,军粮。

按照武经总要来说,宋代的军粮是如此制备的。

每人携带干粮三斗,可以驰战数旬。干粮的制法是取米一石,净淘炊熟,晒干,然后再蒸再晒,如此反复十次,得到二斗干粮。食用时每次取一合(十分之一升),先用熟水(开水)浸泡,等湿透了以后煮食之。此外《武经总要》里记录了几种便携式调味品的制法:

盐三升,放入锅中,加水,用炭火徐徐熬干,结成盐卤。可供一个人食用五十日,在湿热多雨的夏日携带也很方便;

豆豉三升,捣成膏状,加盐五升,捻作饼子,晒干。每顿食用枣核大的一块,可以代替酱菜;

用小麦面做成蒸饼(馒头)一枚,取一升醋,反复浸入、晒干,至醋尽为止。每顿取梧桐子大小的一粒;

粗布一尺,用浓醋一升浸泡,晒干,再浸再晒,至醋尽为止。食时剪下一寸布放入水里煮。

如果班师在道,去境尤远,储贮乏绝,可捡择羸瘦牛马宰杀食用。牛一头、马一匹可供五十人食用一日,驴一头可供三十人食用一日,就这种情况,不吃内脏可能吗?古人一定会吃内脏的!谁说古人不吃动物内脏的。

松树皮十斤与米五合同煮至极烂熟,半斤可供一人食用一日;每人带油麻子半升,如果缺水的话取三十粒含在嘴里,可以止渴。乌梅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南方作战的话,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实饮食差距很大。

黄河流域多种植栗米、和麦子,就是小米和面食。

据说锅盔和馒头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也不知真假。

但是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刈麦的做法,说明三国时期,北方已经开始使用面食了。

至于南方,也就是长江流域,则是稻米的天下,也就是大米。

大米很早就有了,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不要在守丧的时候穿丝绸,食大米,可能这是很奢侈的行为。

汉代1斗大米可以换2.5斗栗米,当然这和产量和储存年限有关。

根据记载,栗米可以储存九年,稻米只有五年,阴雨气候,时间还要减半。

所以,孙登就采用了武经总要中记录的军粮做法,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和保存时间。

当然,你要是说,三国时期的军粮制作方式比宋代的军粮制作方式好,那我也没办法。

普遍性而言,武经总要选取的可能是最适合当时宋朝的军粮,现在孙登一看,主要的做法是以稻米为主,还行可以用,要是在北方,就用不了了,因为稻米不是北方的主食。

南稻北麦(栗)的国情,孙登改不了,大不了之后打到北方的时候,孙登再研究炒面呗!

还有,东北不在其内,虽然也在北方,但是东北的主食应该是大米,而且中国最顶级的大米在东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