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 第七十八章 海贸

三国:谁说江东皆是鼠辈? 第七十八章 海贸

作者:幽之浮帆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04:23:32 来源:笔趣阁

孙登没有办法制造出更先进的铠甲,但是唐朝时期的明光铠确实是一个方向,后期搞到了高产的棉花种之后,就可以大幅度的换装了。

只不过,孙登现在没有办法控制东吴的生产资料,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制造了。

虽然不多,但是忠武军用是可以了,孙登一直秉持一个信念。

“兵贵不再多而在精!”如果是人数有用的话,百万黄巾军,岂不是能推翻大汉?

李自成的数百万流寇也不至于敌不过满清了。

历朝历代的军事大家,不是都推崇精兵战术吗?

其实实际上是孙登只能负担这五千人了,孙登还要额外承担大量的相关费用。

孙登还需要加大对各种科技的研发,不良人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要钱。

要不是孙登搞出了,不少来钱的东西,孙登就要找孙权借钱了。

世人只知蜀锦,却不知吴服,何其不公?

当然二者完全没法比,蜀锦就属于高级面料,吴服,就是东吴地区的服饰。

本来还不算出名,可是后来被小日本子学去了,就成为的和服的祖宗了。

日本和服的祖宗,就是东吴的吴服,然后又吸收了南北朝的服装特点,又学习唐朝的特点,又学习明朝的特点,才演变成了现在的和服。

对于现在一些穿着和服的中国人来说,穿就穿吧,还狡辩说是“吴服、唐服!”简直可笑。

你要是真的穿的是中国服饰也没啥,可是以倭代华就不可饶恕了。

“吴服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中”(可能是中国好看的衣服种类太多?)

诸葛亮用蜀锦,孙登就不能搞出来吴锦?

而且蜀服也有,但是不被主流所认可。

诸葛亮也想要出口蜀服啊,可惜,东吴不要,曹魏不稀罕,只能出口蜀锦。

孙登直接和日本贸易,出口吴服。

当然此时的东吴和日本与三韩地区辽东地区的贸易也不少,而且赚了不少钱。(要不然之后孙权也不会被骗那么惨!)

孙登直接大力出口吴服,以及当地的特产,换取大量的资源,同时孙权严格限制技术,只有成品,技术不好意思,没有。

此时的日本就是小部落,而且非常多。

本来想要朝拜中原王朝,就是魏国,结果曹丕看不上,没有理会。

反而是被东吴联系上了,本来嘛!正常贸易后,这些日本人发现,东吴的特产是真多,服饰也美,纸张也好,白糖也好吃,总之太多了。

东吴可以出口的东西太多了。这些酋长们,不得不加大和东吴的贸易力度。

然后,曹丕三路伐吴,号称三十万大军,吓得这些酋长都说不出话来,都以为东吴挺不住了。

很多人都拒绝和东吴的贸易,生怕被魏国迁怒,结果让这些人大吃一惊,魏国的三十万大军,竟然被打得大败而归,听说魏国皇帝,竟然直接大病一场。

这些小酋长哪里见过这些,直接对东吴畏惧非凡。

更多的日本酋长们来朝拜、觐见东吴,并且加大力度和东吴的贸易。

孙登呐,反而是对于那些见利忘义之人,直接拉入黑名单,以后都不在和其贸易,然后对于几个态度比较好的部落,大家赞赏,然后指定其可以和东吴直接贸易,剩下的部落则不能和东吴贸易。

孙登的做法很简单,日本现在有好几百个部落,一一贸易的话太麻烦,现在直接指定几个部落,成为东吴在日本的代言人,就好了。

而且东吴本来出口给日本的东西,价格就非常昂贵,这些部落还会再次加价,可想而知双方必然会产生矛盾。

这些部落会紧紧的站在东吴这一边,和其他的部落产生巨大的矛盾。

孙登则稳坐钓鱼台,收取大量的财富。

不要以为日本很穷,是日本人穷,又不是酋长穷,那个地方都一样,该穷的穷,不该穷的不穷。

孙登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赚取了大量的金钱后,又不会吸引大部分日本部落的矛盾,因为所有的日本部落都把目光放在了那七个获得东吴授权的部落上。

这七个部落,获得了大量的利益还交好东吴,可以说,每一天实力都有所增长。

孙登知道,既然扶持了几条狗,就必然要有反制手段,狗永远只能是狗,想要咬主人,那么迎接他们的只有一条路,死!

当然孙登不会直接动手,只需要把出口的份额减小一些,然后再把这个部落踢出去,不让其做经销商,结局就早已注定了。

当然,这个前提就是东吴,不能被曹魏打得大败,不然就没有然后了。

孙登也大力发展和辽东、三韩、南洋、林邑等地的贸易,虽然可能没有太多的金银,但是三角贸易不行吗?

早在隋唐时期,中国就有昆仑奴了(黑人),当然,孙登肯定不会让这些人种棉花和粮食了,无它,效率太差。

孙登自然不会管其他国家的奴隶是从何而来,一句话,有金银,要金银,没有金银要资源,那么啥都没有,给我人,一句话,孙登想要修路,想要做事,没有人口,可不行。

很多人不知道东吴的航海技术有多强,实际上远超你的想象。

就说东北地区和江南的海运,是从孙权这开始的,何况是其他国家。

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交阯太守士燮卒,其子士徽作乱为吴广州刺史吕岱“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而灭。

从此交州之地彻底为吴所据。其后吕岱派遣从事前往南海诸国宣扬吴国声威,促使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堂明(今泰国境内)诸王,各遣使奉贡,所谓“奉贡”,实即互市。

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又遗使献乐人及方物。

后范旃大将范寻为扶南王时公元245~251年间,孙权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和南海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

两人归国后,朱应撰《扶南异物志》,康泰撰《吴时外国传》。可惜二书均已遗佚,仅在《水经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中见到片断引文。

在吴韦昭的《吴鼓吹曲章洪德》中对当时东吴和南海诸国的来往有如下描述:章洪德,迈威神。感殊风,怀远邻。平南裔,齐海滨。越裳贡,扶南臣。珍货充庭所见日新。

东吴时代,南海诸国和东吴的海上贸易络络不绝,各国商船往返两地可以说是东吴航海获利最大之处。

据万震《南州异物志》上记载当时在南海上有波斯、天竺大海船远来贸易,而在吴“黄武五年[应为嘉禾三年至六年,即公元234-237年],有大秦贾人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方土谣俗,论具以事对。时诸葛恪讨丹阳,获黝、歙短人论见之曰“大秦希见此人”。

权以男女各十人,差使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论乃径还本国”。

孙权既然能派遣使者送秦论回国,则表明东吴有能力到达大秦。另据康泰《吴时外国传》所记“从加那调州,乘大海船,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所以,这个时候,中南半岛、印度诸国、以及波斯、大秦,都和东吴有贸易,你说东吴的海军,行不行。

当然,一旦膨胀了就不行,孙登已经准备好在关键的时候的时候劝阻孙权了,毕竟“大吴燕王”事件太离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