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史上第一跨国集团 > 第528章 身份证

史上第一跨国集团 第528章 身份证

作者:猫不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07:54:52 来源:笔趣阁

赵立依依不舍的告别船厂,约定明天再来,临行前决定把这些新船以塞维乌斯等功臣的名字命名,把工匠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下午赵立去了兵工厂,兵工厂已经全面远用起了蒸汽机做为车床加工,各厂区最少的都有一台,最令赵立惊喜的是电力小组的研究终于成功了,从了解电到利用电,整整用了四年时间,在兵工场里面的一个秘密房间里,电力小组用赵立留下的资料,制造出碳化竹丝做为灯芯,盖上玻璃瓶,终于点亮了灯泡。

坞金属小组等人问了在各国工匠中上千人,根本就没人听过,估计还未令人发现,碳化竹丝还是赵立小时候看故事书知道的,碳化竹丝灯泡基本上只有一千小时,也就三个月左右就要更换,但已经足够震惊世人了,路子只能一步步走。

达子和老鱼、老徐、齐卫国当场就跪了,朝着电灯泡不停的磕头,他们以为这帮人造成了太阳,这还是人吗?这是神!

二十名电力研究人员个个脸上带着自豪,组长叫宋之,是名汉人小伙,他指着灯泡兴奋的对赵立说:“我们已经解决了蒸汽动力的转换,可是烧煤消耗太大了,还是您当初的水力设想比较符合实际,我们正在思乡河边建造一座小型的不电站,届时将可带动三台发电机,至少能为一万个灯泡供电。”

赵立欢喜的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好!记住了,你们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光亮,你们每一个人,我都要写进科学院的历史,这份功德后人将永远铭记,但在更好的灯丝没有找到前,千万不要自满,我与百姓们还要靠你们驱赶更多的黑暗,让我们在黑夜中更加光明!”

宋之等人激动得不行,连连拍着胸脯,“老板放心,这将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研究,永不停步!”

兵工厂,更多的枪支与弹药,火药秘方已经在任大寿父子带领下进行了升级,还发明了火柴,迫击炮也有了更多的型号,威力更大!

马匹育种中心,一两岁的新马在草原上奔跑!

农田里,除了土豆、番薯、玉米、小麦、花生,还有各种蔬菜!

农户和农场里牛羊家畜满群,其中养得最多的是西班牙带回来的绵羊,羊毛更多更长,比吐蕃等西域国家的质量更好!

渔民划着小船在海面上和湖上洒网!

到处是新生的气象,整个整市都生机勃勃,百姓都是远离故国的人,也远离了饥饿,非常珍惜眼前的生活,这一切都归功于赵家村公司的投入,当初赵立免除了农民的税,许多农民纷纷拿着发来的土地,从农业部借粮种和生畜,发展起来,这还只是小项,本来这些资源就是收集回来的,更多的是城市建设的投入,无数的工人要养活,还有无数的材料要开发购买,能买得起土地和房子的奴隶就不会是奴隶了,八成都是占据着城市资源,要不是金矿的发现,赵家村公司都被拖倒闭了。

赵立马不停蹄,考察了整整一周才把各部门和城市逛完,又投入了新的建设中,他答应妞妞的艺术学校和动物园还在等着建呢,还有安置孙太医等人的医学院,一大批功臣等着奖赏,天鹅堡和别墅区要装电灯,城市也要归划路灯,蒸汽船的应用改造,前几年答应阮良等人的纪念碑、各个议员修订的法律等,都需要他来解决。

艾莎回来后,钱德寿成了副市长,两人忙活了几天晕头转向,对着赵立连连摆手哭诉,“人手太缺了,忙不过来!”

赵立拿着一叠法律条款翻看,不时在上面划划写写,安慰道:“去年不是从大周派来了留学生吗,算着日子也快毕业了,先解决掉重要的,你们再辛苦几月,半年后我们就走上正轨了……”

两人疑惑的抬头,“你是说?”

赵立点头笑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塞尔达联邦王国也该建立了。”

“老钱,你这辈子可不想只当县令了吧?”

钱德寿咬牙,“老子拼了!这开国功臣一定要有我一份——!”

……

一个国家的成立,首先是要了解它的人口,还有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要覆盖到城镇,没有的要筹建,有的要加强管理,总以公司政府的名义难于服众,各部门配合也混乱,不要你在这边高呼,某某帝国成立啦,那边就举起反旗,都是奴隶出身,难保没有怨恨的人在,赵立对这个矛盾深信不移。

可是他现在要枪有枪、要人有人,军队的制度也要建立才行,士兵的待遇,升迁,服役年限都要有清晰的划化,大周府兵制已经落后,募兵制先进点,但里面又涉及到枪械的保密,征兵人选要定立标准,别让奸细混了进来。

赵立建国的第一步就是在把移民局改成公民与移民管理局,登记人口与家庭情况,发放证件,说白了就是搞身份证,照相机他搞不出来,公民证件用防水的淡绿色牛皮纸压制而成,短期签证用黄色纸,编号学习邮编法,把地区分块编号组合,工作人员一看编号就知道这人是从哪来的或在哪里出生的,也方便寻找。

打字机在海关已经装备了,当年武老三他们的签证就是用打字机打的,要不然效率太低,还容易被修改造假,可惜的是汉字太复杂了,不能分解成打字机的构造,这个问题直到电脑的普及都没有得到解决和推广,赵立就更不行了。

身份证按姓、名、出生年月日、护照号、有效期等字段,登记时再根据是什么人打上或印上信息,简单得不行,最后签名、盖手印、钢印,如果要出国,得再申请护照。

大周人常用的字、号、别名,还有民族类别全被赵立抛弃,那么多的身份得写多少张纸?我要给你写大和族、高丽族、撒克逊族不成?反正在他这里就只能有一个身份,要么是我的公民,要么是外来户!不守法或威胁到我就揍你,管你是不是我老乡。

说起来早在春秋时商鞅就发明了“照身帖”,当时的这种身份证是在竹片上刻成的,上面刻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不过近千年前的刻画技术,相信也不可能刻画得像,这种东西每个秦国人都要有,不然连住宿都没人敢收留,当时的包庇罪是连坐法,一死就是十家,后来他出逃时也是因为没有他发明的这个照身帖,客栈老板不让他住,被秦惠文王抓住给宰了。

后面的朝代也参照了他的作法,不过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官员的身份证明——鱼符,普通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村民互相指认,朝廷都管理不过来,当时的逃命人口不少,荒年更是几十万的流民,换个地方编个名,只要有人收留就算改头换面了,犯罪成本低,所以历代设那么多惨无人道的重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