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意气小书生 > 第八十七章:好久不见

意气小书生 第八十七章:好久不见

作者:水蜈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27:03 来源:笔趣阁

陈宁此时不单单正在完成琴箫合奏,甚至他还有闲心想别的。

他有底气自己完成琴箫合奏,最大的原因便是他对自己身体极致的控制力。

但是控制力不能帮他提升他的极限,他能够完成到什么地步,还要基于他自身的身体素质。

举个例子,陈宁可以控制自己的手精准无比的落在琴弦上他想落的位置。

但是他手一起一落的极限速度如果是一秒钟三次,那么他想要一秒钟落下四次,控制力再强也无济于事。

可是现在,本来以为会比较吃力的陈宁,却发现自己身体的速度要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

故而他现在还心有余力,游刃有余。

这种感觉最近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第一次便是他在沈家院中将铁棍掷向沈青梅那次。

屋外的所有人已经全部沉浸在了陈宁的表演中,甚至忘记了听他的曲子。

屋内的穆云玉则不同,她的关注点完全在陈宁所音乐上,因为她还不知道这琴箫合奏是陈宁独自完成的。

在她听来,这应该是两人共同合作完成的。

客观的来说,穆云玉认为这首曲子和刚刚甄公子那首《意难平》相比,处于同一个水平。

《意难平》是甄公子一人所奏,现在这个是琴箫合奏,效果上和《意难平》处于同一水平,那已经说明她心中认为《意难平》赢了。

这是单从这两首曲子的艺术水准上来说,但是后面这首琴箫合奏,穆云玉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听过。

能够让她没有听过的曲子,不是新进出的,便是演奏者自编的。

这一首新曲,从艺术造诣上来说和《意难平》处在同一水准,虽从琴箫合奏的表现形式看曲子输了,但编这首曲的人却是胜了甄公子。

要知道,《意难平》这首曲可是吴国十大古筝曲之一。

穆云玉正听得入神间,琴声一顿,箫声停。

院内,众人见到陈宁将手中的洞箫放下,双手齐齐拂上长琴。

众人均以为陈宁是坚持不住了,却见他嘴唇开合间,隐隐悲怆的声音应和着琴声缓缓传出。

“明月出沧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铜门关。

陈下颍右道,燕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陈宁的声音不同以往,音色略微粗狂些,声音中挂着些许悲怆,缓缓的吟诵出了这首《沧山月》。

话音落,曲声停。

能够来到穆云玉这边听曲的,多是雅士,自能够明白陈宁这首诗的意思,眼中均有悲怆之色闪过。

顺心身后,身着布衣的穆云玉已然出现在了门口向外看来。

陈宁双手拂在长琴上,一时间竟然进入了曲中的意境,代入了诗中的情绪,不能自拔。

“唉。”

一声长长的叹息,陈宁伸手在长琴上拂过,一声长音中,他缓缓的起身,语气略有悲怆的说道,“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刚刚跨出门槛的穆云玉,看着此时的陈宁,感受着他悲怆的情绪,怔在了原地。

史进眼中闪过一丝不自然,看向他身边的甄姓公子。

那甄姓公子没有开口,看了陈宁一眼,起身问道,“敢问兄弟高姓大名。”

陈宁看向甄姓公子,缓了缓心神,说道,“在下陈宁。”

陈宁话音一落,院外看热闹的众人顿时嘈杂起来。

“陈宁?我沧州城第一才子?难怪能写出如此诗作。”

“没想到陈宁才子不只诗才高绝,更是音律大家啊。”

“何止是大家,便是大家也不能比啊。”

一个女子缓缓说道,“可惜,真羡慕沈家的姐姐。”

“。。。”

甄姓公子一愣,仔细看了看陈宁,而后拱手道,“在下甄谋仁,没曾想兄台竟是沧州第一才子,甄某人早有耳闻,今日得见陈兄高作,实在是庆幸,他日有缘再见。”

说完,甄谋仁带着史进便出院而去,显然是自认比之陈宁不如。

陈宁一愣,刚刚积累的情绪在甄谋仁的话中消散而去。

甄某人?

哪里有人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是什么某人的。

我要是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你好,我叫陈某人。

怕不是要被人打死?

甄谋仁离去。

在场众人对这个结果也是一点都不意外。

在他们看来,这首《沧山月》可是陈宁自己的编曲,还用了单人琴箫合奏的方法演奏,自是甄谋仁所不能比。

更何况,不提这些,光是这填词,便能够奠定胜局。

陈宁这首《沧山月》,只要是吴国人听了,便不可能不动容。

尤其是“陈下颍右道,燕窥青海湾。”这句,更是让人不自禁的悲怆。

当年陈国和吴国开战,一直打到铜门关,不知道为什么陈国突然有所收敛,吴国才借助地势阻挡了陈国的大军。

铜门关外如今被陈国占领的失地,便是颍右道。

而吴国的敌人还不止一个,更有燕国,百年来一直惦记着吴国的青海湾,还好如今燕国内乱自顾不暇。

这才让吴国这些年来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恢复鼎盛。

但只要是战争,出征将士又有多少能够回到家乡,戍守边关的将士们更是只能望着边城,面容凄苦的思念着家乡。

他们那些在家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怕是也从未停止过忧愁叹息。

陈宁这首《沧山月》,没有一个心中有国的吴国人读后能够不动容。

穆云玉刚刚在房间内,听到这首《沧山月》便被打动,她虽是烟花之地一女子,但却未敢忘忧国。

谁想到出门来,看到的竟是陈宁。

而后,陈宁那句“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更如同一道惊雷贯穿穆云玉的心房,震耳发聩。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穆云玉像是突然间想开了什么,心头云雾拨开,款步走到陈宁面前,面带笑容似春风,“陈公子。”

陈宁看向穆云玉。

果然是她。

不过如今的穆云玉和他印象中的又不同,身上已经没有了一丝脂粉气,身着布衣的她非但没有失了颜色,反而更像是明珠拭去了蒙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陈宁笑着看向穆云玉,说道,“穆姑娘,好久不见。”

穆云玉笑着回道,“好久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